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头条】史上最全的鱼类图谱 作为水产人你认识多少?(下)
136、短尾鮠:鮠科
体较租短。唇厚。须4对,细小,上颌须未端超过眼后缘。背鳍刺长度大于或等于胸鳍刺,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有发达的锯齿。脂鳍基部长于臀鳍基部。臀鳍条17~18。尾鳍内凹。生活于江河的底层。个体不大。分布于长江水系。
137、切尾鮠:鮠科
头稍平扁,吻圆钝。须4对,上颌须后伸达到眼后缘与胸鳍之间的中点,背鳍刺短,后缘光滑。胸鳍刺稍长于背鳍刺,前缘光滑,后缘锯齿发达。腹鳍后伸达肛门。脂鳍基部长于臀鳍基部。臀鳍条17~20。尾鳍后缘微凹,或近截形。江河中生活的底层鱼类。个体不大,最大约2m毫米。分布于长江水系。
138、白边鮠:鮠科
俗称:别耳姑
头顶有厚的皮膜覆盖。吻圆钝。须4对,上领须稍超过限后缘。背鳍刺后缘稍粗糙。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前缘光滑,后缘锯齿明显,脂鳍基稍长于臀鳍基。臀鳍条19~21。尾鳍圆形,边缘镶有朋显的白边。一般鱼体细长,个体较大。雄鱼粗短,个体小。栖息在江河、湖泊的底层。分布于长江水系。
139、鳃:鳃科
俗称:土鲶
体长,后部侧扁。头平扁。口大,口裂未端止于眼前缘的下方。下颌突出,上下颌具细齿。成鱼须2对1颁须达到胸鳍未端。胸鳍刺前缘锯齿明显。臀鳍基部甚长,鳍条数目多。尾鳍小,微内凹,上下叶等长。栖息于水体中、下层,尤喜在缓流和静水中生活。性不活跃,白天隐居十水草丛或洞穴中,黄昏和夜间外出觅食,以小鱼、虾为食。雌鱼体长2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产卵,卵粘附在水草上。在长江最大达5~6市斤,常见1~2市斤。肉鲜嫩、少刺,为群众喜食的鱼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水系。
140、南方大口鲶:鲶科
俗称:河鲶、叉口鲶、鲶巴朗
外形与鲶相似。口裂未端达到或超过眼中部的下方。上颌须达到胸鳍基部。胸鳍刺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尾鳍不对称,上叶比下叶长。多栖息于江河缓流区。性凶猛,白天隐居水底或潜伏于洞穴内,夜晚猎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雌鱼体长达700毫米左右达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质的激流浅滩处产卵。卵沉性。幼鱼喜集群。最大可长至一百市斤。经常捕获个体力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人江河中。
141、白缘央:央科
头平扁,颊部特别膨大。头宽大于体宽。上、下颌几等长,具绒毛状细齿。眼极小。须4对。背鳍位置靠近头部;背鳍刺光滑,较胸鳍刺为短。胸鳍刺光滑,包于皮内。脂鳍长,在与尾鳍连接处具有一明显的缺刻。尾鳍圆形。各鳍外缘呈白色。底栖性鱼类,一般生活于山涧溪流。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42、拟缘央:央科
俗称:鱼蜂子
外形与白缘央相似。体较长。背鳍刺一胸鳍刺长度相等。脂鳍在勺尾鳍连接处稍凹,但不形成明显的缺刻。生活于江河的底层。个体小,体长50毫米的个体已达性成熟。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43、中华纹胸鮡:鮡科
俗称:石黄姑、黄腊丁
头平扁。眼小。上唇具小乳突,下唇薄而光滑。须4对,上颌须有宽阔的皮褶与吻部相连,未端超过胸鳍起点。颏部和胸部均具皱褶。体无鳞。背鳍刺短,光滑。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脂鳍与臀鳍相对。尾鳍分叉。底栖小型鱼类。常在急流中活动,用胸腹面发达的皱褶吸附于石上,以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5~6月,在急流石滩。上产卵,卵粘附于石块上。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44、鰔(jian):鰔科
俗称:针鱼
体细长,稍侧扁。口上位,上颌短。呈三角形,下颌细长,形似针状。两颌相对部分具细齿。眼大。鳞薄。体半途明。背鳍与臀鳍相对。尾鳍分叉。小型鱼类,生活于湖泊中上层。主食浮游生物,兼食昆虫等。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145、青鳉:鳉科
俗称:万年鲹(shen)、稻花鱼
体侧扁,背部平直。头略平扁,被鳞。眼大。口上位,横裂。无侧线。背、腹鳍均小。背鳍位厂体后部,几与臀鳍相对。尾鳍近截形。生活于池塘、稻田及湖泊的上层。性活泼、喜集群。4~7月为生殖季节,分批产卵。卵膜具丝状物。个体从小,最大不超过40毫米。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体。
146、乌鳢:鳢科
俗称:黑鱼、财鱼、乌棒
体略呈圆筒状。头尖,稍平扁。口裂斜伸至眼后。上下颌具尖齿。头部覆盖鳞片。背、臀鳍基部很长。胸鳍、尾鳍圆形,腹鳍小。凶猛性鱼类,常潜伏在水草丛中伺机袭捕食物,主食鱼、虾。口腔内具辅助呼吸器,常吞吸空气,能适应缺氧环境。产卵期在5至7月。亲鱼将水草搅成环形的巢,产卵于其中。卵为浮性。亲鱼有守巢和护仔鱼的习性,最大个体重十余市斤,生长快,细刺少,是群众喜爱的食品。分布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几乎遍于全国各水系。
147、黄鳝:合鳃科
俗称:鳝鱼、蝉、长鱼
体圆,细长,呈蛇形。尾尖细,唇发达,上、下颁有细齿。眼小,为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无鳞。无偶鳍,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间潜伏于洞穴中,夜间出穴觅食,为肉食性。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及喉腔的肉壁表皮辅助呼吸,可适应缺氧的水体,且离水不易死亡、黄鳝具性逆转的特性,一次性成熟前均为雌性,产卵后,卵巢渐变成精巢。雌鳝达性成熟最小个体长约340毫米。产卵在洞穴中,亲鱼有护卵的习件。最大可达N市斤。分布广泛,产量高,肉鲜美,具特殊风味,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分布于全国各类水体。
148、刺鳅:刺鳅科
俗称:刚鳅、刀鳅
体细长,吻尖而突出,具游离皮褶。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体被细鳞、无侧线。背鳍有33~34枚硬刺。无腹鳍。背、臀鳍基步极长,与尾鳍相连。底栖鱼类,栖息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水系。
149、松江鲈:杜父鱼科
俗称:四鳃鲈、花鼓鱼、媳妇鱼、老头鱼
头大。平扁,体上鳞,皮上遍布小突起或皮褶。背鳍2个,基部相连。胸鳍大而圆。腹鳍胸位。尾鳍后缘稍圆。每边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条纹,似四片鳃叶外露,故名“四鳃鲈”。为近海洄游鱼类,能生活在咸淡水或纯淡水中。幼鱼4月溯河,在淡水中生长,肥育,12~1月降河。春季在沿海浅水地带产卵。卵成块附着在蚌类的空壳或砾石上以鱼、虾为食。个体不大,产量不多。但肉鲜嫩而肥美,自古闻名,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以上海市松江县产者为最著。现已进行人工养殖。自渤海近岸至厦门均产此鱼。
150、白头鳜:鮨(yi)科
头略尖,口较大,下颌稍向前突出。鼻孔离眼前缘远。上下颌犬齿不发达。鳃耙一般为7。幽门垂扁平不分枝,共分三叶。在同类鱼中鳞片稍大。眼后缘的鳃人上有三条黑色狭条纹,后鳃盖骨上角有一黑斑。喜生活于流水环境。个体不大。分布于浙江、广西及海南岛等地主要河流中。
151、鳜: 鮨(yi)科
俗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
体较高、侧扁,背部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下颌突出,上颌后伸至眼后缘。上下颌前部有犬齿状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幽门垂200左右。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习性,夜间活动觅食。凶猛性鱼类,食其他鱼类和虾。生殖季节在5~7月,产浮性卵。肉质优良,少细刺,向披誉为名贵鱼。产最较高。现已试行人工繁殖和饲养。分布于全国各主要要水系。
152、长体鳜:鮨(yi)科
俗称:竹筒鳜
体较细长,头尖长,下颌突出,犬齿成单行;上颌后伸至眼中部的上缘,其前部犬齿为多行。鳃耙退化。颊部、鳃盖及腹鳍前的腹面均有鳞片。幽门垂约10个。生活于江河缓流地区,湖泊中较少。个体小,常见的体长100~200毫米。数量不多。分布于湖南、福建、广西各水系。
153、大眼鳜:鮨(yi)科
俗称:母猪壳、刺薄鱼、羊眼桂鱼
照片名称:大眼鳜
体形与鳜相似。眼较大。上颌后端不达眼后缘。幽门垂68~95。生活习性与鳜相仿。更喜栖息于江河、湖泊的流水环境。性凶猛,以鱼、虾为食。最大个体可达5市斤左右。肉味鲜美,少细刺,为名贵鱼类。分布于长江水系。
154、斑鳜:鮨(yi)科
英文名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
俗称:岩鳜鱼
照片名称:斑鳜
外形似鳜。鳃耙4枚。侧线鳞104~124。幽门垂45~33。头部具暗黑色的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流水环境。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
155、暗鳜:鮨科
英文名:Siniperca loona Wu
俗称:铜钱鳜
照片名称:暗鳜
体侧扁,背部呈弧形,口端位,上下颌几等长;口较小,上颌后端达眼中部。眼大。鳃耙6~8。侧线鳞64~70。幽门垂10个左右。体色深暗。栖居山溪的缓水区。个体小,常见为60~120毫米。数量不多。分布于卞湖南、广西各水系。
156、鲈:鮨科
英文名: 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nnes)
俗称:鲈板、鲈子鱼、板鲈、花鲈
照片名称:鲈
体长,侧扁。口大,稍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前鳃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具3枚大刺。鳃盖骨后端有1刺。体被小[木节]鳞。背鳍2个;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由13根软刺组成。腹鳍胸位。尾鳍叉形。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个体大,最大可长至30~50市斤,一般为3~5市斤。肉味鲜美。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我同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
157、鲻:鲻科
英文名:Mugil cephalus Linnaeus
俗称:乌鲻、白眼
照片名称:鲻
体呈圆筒状。头短,前部平扁。吻宽,下颌前端有一凸起与上颌的凹陷相嵌台。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体侧纵列鳞38~41。背鳍两个,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臀鳍3,8。尾鳍叉形。近岸生活,能适应淡水、咸淡水或海水等不同环境。成鱼以着生泥表的硅藻和其他生物为食。体型较大,体长可达800毫米。肉细嫩、富含脂肪,属上等食用鱼类。产量高,是海港养殖对象之一。分布于我国沿海。
158、赤眼梭:鲻科
英文名;Liza soiuy (Basilewsky)
俗称:赤眼鲻、梭鱼
照片名称:赤眼梭
体形似鲍。眼稍带红色。脂眼睑不发达,仅存在于眼的边缘。体侧纵列鳞41~47。背鳍两个,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臀鳍条3,9。尾鳍凹形。近海鱼类,多栖息于沿海及江河口咸淡水中,亦能到淡水中生活。食浮游生物。在浅海和河口咸淡水中产卵。生殖季节为4~6月。个体较大。是上等食用鱼炎,也是优良的咸淡水养殖品种。分布于沿海和各江河口。
159、沙鳢:塘鳢科
英文名:Odontobur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俗称:塘鳢、蒲鱼、虎头鲨、虎头呆子
照片名称:沙塘鳢
体粗壮,前部浑圆。头大,稍平扁,口上位.两颌具细齿。颊部肌肉发达。背鳍2个,彼此分离。胸鳍人。腹鳍胸位,左右分离。生殖期间:雄鱼体表光滑,雌鱼体表粗糙,有明显的生殖突。底层鱼类,喜隐居于岩石缝隙,或泥沙、杂草等隐蔽处。食虾。4~6月产卵,以石隙、空蚌壳及破瓦罐等为产卵巢穴。雄鱼有守巢护卵的习性。肉多,鲜美可口。江浙一带以[纯]菜、蒲鱼(沙鳢)为名菜。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福建等地。
160、黄蚴:塘鳢科
英文名:Hypseleotris swinhonis(Gunther)
俗称:黄肚鱼、黄麻嫩
照片名称:黄蚴
体短小,口斜裂,下颌稍长于上颌。两颌均具细齿。眼径大于眼间距。体被[木节]鳞。背鳍2个,彼此分离。胸鳍大。腹鳍胸位,左右分离。尾鳍圆形。栖息于水体底层,为江河、湖泊常见的小型鱼类,一般体长40毫米以下。数量较多,无经济价值。分布于长江水系。
161、栉暇虎鱼:暇虎鱼科
英文名:Cte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俗称:庐山石鱼、春鱼
照片名称:栉暇虎鱼
头略扁平,吻钝。口端位,下颌微突出。体被[木节]鳞,头部裸露。背鳍之个,彼此分离。腹鳍胸位,左右愈合成吸盘。雄鱼背鳍、臀鳍较长。底栖性小型鱼类,成鱼散居于石隙中。食各类水牛无脊椎动物。4~6月产卵,卵粘附于石上。幼鱼有集群溯游习性,可大批捕捞,加上成为风味特殊的食品。分布极广,除青藏高原外,几乎遍于全国。
162、成都栉暇虎鱼:暇虎鱼科
英文名:Ctenogobius chengtuensis (Chang)
照片名称:成都栉暇虎鱼
体细长,略呈圆筒状。头略平扁。头部和背鳍前的背部裸露。第2背鳍前的鳞片不规则。背鳍2个,彼此分离。腹鳍胸位,左右愈合成吸盘。体鳞边缘呈黑色。栖息于山涧溪流的底层。为30~50毫米长的小型鱼类。无经济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
163、弹涂鱼:弹涂鱼科
英文名: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Osbeck)
俗称:跳鲨鱼
照片名称:弹涂鱼
体圆,头大。吻短钝。眼明显外突,位于头顶前方。眼间隔呈一细沟。上下颌各具齿1行。无侧线。背鳍2个,彼此分离。胸鳍基部具臂状肌柄。腹鳍胸位,左右愈合成心脏形的吸盘。尾鳍椭圆。小型鱼类,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中。当退潮时,借尾部和胸鳍肌柄的力量跳跃于泥滩上觅食小动物。分布了沿海各江河口。
164、圆尾斗鱼:攀鲈科
英文名:Macropodus chinensis (Bloch)
俗称:烧鳑鮍、石巴子
照片名称:圆尾斗鱼
体侧扁,背、臀鳍基部长,几相对。背鳍有4~5根延长的分枝鳍条。腹鳍胸位,有1~2根延长的分枝鳍条。臀鳍几与尾鳍相连。尾鳍圆形。雄鱼鳍条延长更甚,体色更艳。小型鱼类,栖息湖叉、塘堰、稻田及沟港等处的水草丛里。能吞吸空气,借口腔内的表皮行辅助呼吸。分布十长江中、下游及北方各省。
165、叉尾斗鱼:攀鲈科
英文名:Macropodus opercuiaris(Linnaeus)
照片名称:叉尾斗鱼
体形与圆尾斗鱼相似。腹鳍有1根分节鳍条特别延长,雄鱼鳍条延长尤甚,尾鳍叉形。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浅水地区,食无脊椎动物。繁殖期雄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于中,雄鱼有护巢的习性。个体小,因体色鲜艳,且雄鱼好牛,是著名的观赏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南方各省。
166、暗色东方鲀:鲀科
英文名:Fugu obscurus (Abe)
俗称:河鲀、吹肚鱼、气泡鱼、气鼓鱼
照片名称:暗色东方鲀
体前部浑圆,尾部渐细。上下F颌各具齿2枚。体背、腹部各有一群小刺。背鳍、臀鳍几相对。胸鳍近方形。无腹鳍,尾鳍截形。洄游性鱼类,活动于水体中上层,遇敌害时腹部迅速鼓胀呈球形,体表小刺竖起,予以自卫和恫吓。杂食。春季亲鱼由海人河产卵。幼鱼在江河或湖泊中肥育、生长。翌年春入海。为中小型鱼类,肉鲜美,富脂肪, 蛋内质含量很高。肝脏、生殖腺和血液有剧毒,食用时须特别慎重,一般以腌制后食用较安全,其毒性可提取用于医治神经痛、痉挛等病。分布于东南沿海及江河下游。
167、条纹东方鲀:鲀科
英文名:Fugu xanth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俗称:青郎鸡、艇巴
体形似暗色东方鲀。上下颔各具齿2枚。体背部和腹部各有一群小刺。体上半部具蓝白两色相问的波纹条,背鳍、臀鳍几相对。无腹鳍。尾鳍截形或稍内凹。洄游性鱼类。生殖季节在江河口咸淡水区域产卵。一般体长150~300毫米。其卵巢、肝脏和血液有剧毒,须慎食。分布于沿海及江河口。
168、窄体舌鳎:舌鳎科
英文名:Cynoglessus graclfls Glliither
俗称:夭鳎、鞋底鱼
体平扁,形似舌。眼小,两眼皆位于体之左侧。有眼的一侧具侧线3行。体被小[木节]鳞。背鳍和臀鳍皆与尾鳍相连、胸鳍。有眼侧体淡褐色,无眼侧体白色。洄游性鱼炎。底栖,杂食,主食小型软体动物和虾。在江河口咸淡水中常见,亦有进入淡水河流中,在长江可至安庆以上。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渤海等海域。
169 、三线舌鳎:舌鳎科
体形似窄体舌鳎,在有眼侧身体和鳃盖上具有数块不规则的黑斑。生活习性与窄体舌鳎相似。在长江可进入到武汉。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加微信号13593234447随时获取水产相关信息!
============www.sxzyhy.com==========
感谢您关注山西中渔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办《科学养殖》公众平台,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最新新闻资讯、市场动态、养殖技术及水产相关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二)
鱼类学
目前国内主要的一些适合观赏养殖的原生鱼品种
67种中国濒危鱼类...再不看看水不准那天...(下完结)
秘境食材之三花五罗十八子(2)东方美食
周末去野采吧!详细介绍几种好看的中国原生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