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明实践+ 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以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会议综述
文明浸润治理,幸福花开无声。
  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作为山东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从思想新动能、活动新阵地、治理新力量三个维度,为文明实践全要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赋能存量、扩展增量,初步探索了一条“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两年来,城乡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给罗庄区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
  10月24日,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罗庄区“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进行了理论研讨。与会专家学者结合现场调研,从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层面,对罗庄区这一典型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就是一个创新,其实质是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文明实践发挥的是内化于心的宣传教育作用,而基层社会治理则发挥了外化于行的落实效应。
  专家学者们提出,基层社会治理,需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身边、做到百姓心坎上,而文明实践则可以通过引导、规范、践行的浸润模式,疏通基层难点痛点,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两者相结合,解决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思想新动能:把“德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
  如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罗庄区以“德治”为先导,依托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精心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基层社会治理夯实思想基础。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应当重构中国基层文化秩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这里面的重要主题就是实现‘三统共融’,即将中华5000多年文明传统、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革命传统、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所形成的新时代改革传统有机共融。”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王庆德说。
  在罗庄区顾沙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用最浅显明白的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沂蒙精神讲解给了村民听,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涵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成为文明实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特色阵地。
  这个站,最初只是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间教育场所,在罗庄区文明办的指导下,成为文明实践的“星星之火”。2019年,第一期36名学员“毕业”,成为村里的各项事业的带头人,让顾沟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今年7月,根据群众需求,在区文明办的指导下,与顾沙沟村相邻的义和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成为首批学员,带动了整个村文明风气的转变。义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臣直言:这个站办得好!
  参与研讨的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教授魏鹏举对此很有感触,他认为,罗庄区顾沙沟村的做法体现了乡村治理的新气象,中国的传统社会,基本的社会治理是一个基于文化认同的治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高宏存教授提出,要从软硬兼施、内外互动、雅俗兼顾等三个方面入手,发挥文化整体价值功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
  在罗庄区的文明实践宣讲台上,还有众多的志愿宣讲员活跃在群众中间。“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他们深入矛盾纠纷、秩序整治等社会治理现场,把党的惠民政策与个人幸福生活紧密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凝聚群众共识。
  志愿者高红擅长“说唱宣讲”,她走进田间地头、农贸市场,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向群众讲述沂蒙精神;罗庄街道退休工人武汉明自愿到社区拆迁现场,用朴实真挚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故事、自身的经历,向群众宣讲沂蒙精神、描绘发展美好蓝图,引导群众参与支持社区拆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这种形式的宣讲,党员群众学到了不少党的理论政策、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知识,真的是接地气、冒热气,大家喜欢。”朱陈社区党委书记孙广林说,两年多的文明实践宣讲,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大幅提升。
  “临沂罗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传统、新中国改革开放传统三者在文明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成为‘三统共融’的一个重要实验场。”王庆德认为,这是临沂罗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相比于其他地区的最有独特性的地方。“齐鲁大地的儒家思想和临沂的千年文化底蕴,让中华传统文明发展在这里有坚实的根基;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革命传统,在这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改革开放的传统,使罗庄有充足的活力。正是这三种传统的基层融合,使罗庄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抓手,人民群众接受起来更容易,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三治’共建共享”。
  党建引领共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赋能增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立足文明实践、聚焦基层治理,基层党建就有了抓手,在实践中就能有的放矢。
  两年来,罗庄区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左膀右臂作用,对于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因势利导,为文明实践赋能增量,多元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拓展基层社会治理新阵地。
  盛庄街道花埠圈社区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牵头成立乡贤理事会、文艺宣传队、爱心志愿服务社等群众志愿服务组织,通过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共治的热情。
  “社区党委发动捐资修路,上至89岁的老人,下到7岁的孩子,纷纷参与,短时间内捐款超过了300万元。”花埠圈社区党委书记陈贵成说,从文明实践活动破冰,改变了社区的文化氛围、文明风气,社区更美了。
  “要想把社区治理搞好,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党组织、好的班子、好的带头人。花埠圈社区最典型。无论哪个村,无论过去多么乱、多么有问题,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组织,党组织能够积极发挥作用,应该是没有做不好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李志勇说。
  “要把党建融在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这是中国特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教授向春玲强调,罗庄的“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这个特质是鲜明的。“在罗庄,党支部在基层发挥先锋堡垒的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都做得非常到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正确处理好了党建与社建的关系、党建与共建的关系。”
  罗庄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该区傅庄街道幸福小镇社区依托文明实践站,探索形成了“建立文明实践点、选树文明实践户、吸引链接户和融化堡垒户”的群众工作法,将精细化的群众工作嵌入到社区治理全过程。今年又积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赋能升级,把文明实践延伸到“网”上,出资300余万元,打造6条电商直播街,引导群众创业创富,持续调动实践点、实践户的积极性,已实现网上直播带货300余万元,带动21户社区群众增收。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它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静认为,罗庄区在用文明实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做好了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具体文章。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朋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必须要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群众的特点。
  “群众唱主角,治理才有效”,幸福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张广涛介绍,目前,社区已建立15个文明实践点,认定36户“文明实践户”、108户“链接户”,25名居民被评为“社区出彩人”荣登幸福殿堂。两年的文明实践活动使社区群众“精神富有、物质富裕”,今年以来,社区居民满意度保持100%。
  “对于基层治理而言,责任意识需要与人民群众具体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即通过关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孙灿指出,罗庄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引入电商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联系非常紧密,这也恰恰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而且罗庄的‘四级灌溉法’,从实践户到链接户,再到堡垒户之间的联系,实际上也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
  “现在的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说了才算,罗庄区切实做到了这一点。”向春玲说,“像幸福小镇这样一个好社区,你能看到居民对现在生活发自内心的一种赞叹。这种局面是我们共建共治共享得来的。”
  治理新力量:链接组织各方志愿队伍参与服务
  志愿服务队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罗庄区创新打造“好人帮”志愿服务平台,立体链接多层面、多领域志愿队伍、项目活动、平台载体,融入到社会民生、群众事务、百姓难题等基层社会治理事项,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好人帮”平台先后链接300多名“罗庄好人”、108支党支部领办的群众志愿服务队、100多家文明单位、40个社会组织、公益队伍,为群众提供常态服务,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
  华益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潘宗姿是较早享受“好人帮”平台效益的代表。今年年初,由于疫情影响,合作社的稻米出现了滞销。“好人帮”整合各方资源,发布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界好人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潘宗姿每月无偿为王庆伦爱心饭店、西三重村爱心食堂提供大米,实现了“爱”的传递。
  “好人帮”平台精准链接项目,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主题,广泛开展志愿活动,“我帮你、你帮他、他帮我”凝聚好人力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互动化。
  此外,罗庄区建立“好人帮”爱心驿站,依托区大数据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将文明实践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另一方面,利用“罗庄融媒”APP客户端、“罗庄发布”微信公众号,建设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有效链接各类平台载体,助推了基层社会治理手段智能化。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同心圆格局中,我们要带动更多个人和组织参与进来。罗庄的文明实践,已经融入了产业发展、扶贫增收、睦邻团结、文化建设等很多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领域和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林指出,“好人帮”志愿服务平台的基础支撑和多种链接的整体功能,起到杠杆的撬动作用和涟漪的扩散作用,既有草根人物参与,也有专业化组织,“真正做到了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罗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黏合剂”、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活力素”。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中央可以做顶层规划,但是最重要的是基层实践。新事物新途径新模式,这都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实践。罗庄的‘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是创新实践。”李志勇说,要继续坚持创新、坚持实践,把工作做得更好。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担负着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教育引导群众向真、向善、向美,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提高了,更加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社会治理也就水到渠成了。”罗庄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兆艳表示,罗庄区将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探索和实践,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贡献文明力量。
  (林清国 王珊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造“民呼我应”罗庄样本
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座谈会上政府、专家都说什么了?
三位一体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中国文化及思维方式推进创新基层“体验式治理”
【领导视点】我国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导向、理论热点与研究展望
“积分银行”调节村社治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