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案3
课题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折纸,画图等实践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过程与方法
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学生实践为主,在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发现新的结论,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教学难点
(1)三角形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
(2)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3)不同的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教具
圆规、三角形纸片、三角
教学
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内容
设 计  意  图
引入新课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
(引出三角形高)
活动1
(一) 探究三角形的高
1.三角形高的定义:(你能描述三角形的高吗?)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在 △ ABC 中, AD⊥BC , 点 D 是垂足,AD是△ABC 的一条高.
2.做一做:
(每一个同学准备一个锐角三角形的纸片)
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从这三条高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可以反过来画好高后,找哪条边上高))
3.议一议:(使折痕过顶点,,顶点的对边边缘重合)
如果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纸片,你能通过折或画的方法找到它的高吗?它们的高有几条?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4.练一练:
(1)AD为的高,则=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锐角三角形
(3)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BC中BC边上高的是(    ).
活动2
(二)探究三角形的中线
问题1:你能将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吗?(引出三角形中
线)
1.三角形中线的定义: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是△ABC的中线,此时有BD=DC=BC.
2.做一做:
你能画出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吗?观察你们所作的图形,你又有哪些发现?与同伴交流.(分组合作交流)
3.练一练:
如图,AD、BE为△ABC的中线交于点G,连结CG,并延长交AB于点F.
(1)则AC=   AE=  EC,CD=     , AF=    AB.
(2)若S△ABC=12cm2,则S△ABD=           .
活动3
(三)探究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问题: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 ABC ,按图所示的方法折叠,
展开后,折痕 BD把∠ABC分成∠1和∠2两部分.观察∠1和∠2有什么关系?(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引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角平分线定义: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BD是∠BAC的角平分线,那么有∠ABD=∠DBC=∠ABC
2. 做一做:(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准备三个三角形)
(1) 你能分别画出或折出这三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吗?
(2) 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练一练:
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       ,∠3=       ,∠ACB=2
归纳小结
1.请小组同学回忆一下本课主要内容,由师生共同用较准确语言描述.
2.三线定义.
作业布置
1.必做题:教科书8页习题11.1第4、5题。
2.选做题:
(1)一个三角形有       条中线、       条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      部。
(3)直角三角形ABC中,∠C=90度,∠A=40度,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DB=
板书
设计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中线     3.三角形角平分线
作图               作图               作图
练习               练习               练习
教学
反思
课题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知过观察、实践、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合作讨论以及小组交流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是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与生产生活之中
教具
三角板,直尺,圆规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
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内容
设 计  意  图
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页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3、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B.三角形房架
C.照相机的三角架         D.矩形门框的斜拉条
4、课本第7页练习。
归纳小结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有不稳定性。
作业布置
课本第8页习题11.1第5题。
教学
反思
课题
11.2.1三角形的内角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我要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涵,并学习使用这个定理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使用测量法、拼接法来验证知识点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我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同时在合作中学会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教具
量角器、一套三角板、
教学
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内容
设 计  意  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在△ABC中,∠A+∠B+∠C等于多少度?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º。
【问题2】如何得到这一结论呢?
用量角器测量。由于测量存在误差,我们需要用更准确、更严谨的方法来验证。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验证这一结论。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问题1】如何用剪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º?
学生活动: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动手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进行拼接,得到180º。
教师提示:如何得到180º:平角的度数为18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和为180º
动画演示:下图是由这两个得到180º的思路进行的拼接方法:
图1        图2              图3
【问题2】如图1,直线MN有什么特点?它存在吗?
直线MN∥BC,它不存在,是我们自己添加上去的。
在证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说明如何添加这一辅助线。
【问题3】由刚才的剪拼办法,可以想出怎样的证明方法来说明上面的结论的正确性呢?
已知,求证:
证明:过点A作EF∥BC
∵ DE∥BC
∴∠1= ∠B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1+ ∠BAC+ ∠2=180°(平角定义)
∴∠B+ ∠BAC+ ∠C=180°
强调:辅助线的添加
证明思路为将三角形的三个角为180º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问题4】结合图2、图3,你能得到怎样的证明方法?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
简单说明同旁内角互补这一思路的证明过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题: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 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是多少度?
讲解:方位角的寻找。
AD∥BE
练习巩固:
课本P13第1、2题。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
作业:习题11.2第1、2、3、4题。
归纳小结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º
证明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为180º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
作业布置
习题11.2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1.2.1三角形的内角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证明       例         练习2
探究作图                              练习1
教学
反思
课题
11.2.2三角形的外角
课型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和两条性质2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归纳、推理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画图,体会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
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定理的论证过程
教具
三角板,直尺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
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内容
设 计  意  图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一、 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二、 做一做
把的一边AB延长到D,得,它不是三角形的内角,
那它是三角形的什么角?
它是三角形的外角。
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有几个?  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但这两个是对顶角
把的一边AB延长到D,得,它不是三角形的内角,
那它是三角形的什么角?
它是三角形的外角。
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有几个?  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但这两个是对顶角
三、 议一议
与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1)(2),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再画三角形ABC的外角试一试,还会得到这个性质吗?
同学用几何语言叙述这个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你能用学过的定理说明这些定理的成立吗?
已知:是的外角
说明:
(1)
(2),
结合图形给予说明
练一练:课本P15,练习
归纳小结
三角形内角和为360度。三角形外角定理
作业布置
课本P17  6,7,8,9
板书
设计
11.2.2三角形的外角
1.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练习
教学
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角形外角常见题型+解析(1)
八年级数学(上)重要内容梳理!
151卷18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a)若∠A=60°,求∠BOC的度数; (b)若∠A=n°,则∠BOC=___; (c)若∠BOC=3∠A,则∠A=
三角形的两个角平分线夹角和第三个角关系探究
数学七下:三角形角平分线,内角和,外角定理,三个经典几何模型
学霸总结:三角形知识点大梳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