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篆刻,为何而篆刻?

“篆刻”二字,最早见于扬雄的文章:“童子雕虫篆刻是也。”泛指一切雕琢技法,后来专指治印之学。

篆刻又叫印章,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可以简单理解为篆书加雕刻;以刀代笔,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诗书画印”传统四艺之一。

印起源于三代,兴于秦,盛于汉,元明之后文人治印开始,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周代,印统称为玺或玺节。秦代唯皇帝用印才可称玺。汉承秦制,天子称玺,臣下称印、印章或章。

隋唐以后的官印,尺寸逐渐变大,多为九叠文。武则天执政后,因恶“玺”音同“死”,下令改玺为宝,唐玄宗以后,宝作为皇帝之玺的专用名称,一直沿袭到清代。

宋元以后,对印章还有其他称谓,如关防、押字、符、契、记等。印章作为信物的特性,古今基本未变,但唐宋以后不断出现的闲章,可以说明印章有逐步向艺术欣赏转化的趋势。到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创元朱文印,自书印稿,交工匠刻制。后王冕发现花乳石质软色丽,很易受刀,开创了文人刻印的先河。明清时代印人群起,追逼秦汉。在几代印人的共同努力下,印章的审美价值越来越突出,从清代起,印章已经上升成为与书画并列的独立艺术。明代后期,文人刻印蔚然成风,印坛流派纷呈,繁星丽天,篆刻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浙派对汉印的改造,重在刀法;而徽派在汉印基础上求变,重在文字的笔意。后期徽派代表人物是邓石如和巴慰祖。邓石如较程邃晚半个世纪,其篆刻多得益于书法,是世人所公认的“印从书出”“以书入印”。

特别是朱文印,光气剡剡,不可逼视,他在印章布局上强调章法的对比效果,提出了“计白当黑”、“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漏风”的独到见解。

邓石如刻印,用刀流畅并辅以披刀,他运刀着力点不在刀尖在锋脊,迎石冲披,作品爽利洒脱,苍劲浑厚,刚柔相济,方圆并举。邓石如的篆刻艺术在明清印坛地位显赫,对清代中后期的印坛影响至深,被称为“邓派”“皖派”或“新徽派”。

篆刻艺术发展到了晚清,从明代文彭至此,约三百年历史。篆刻艺术通过发展和创新,在晚清时期把明清篆刻艺术推向顶峰,从而出现中国篆刻史上第二次兴盛时期,提升了篆刻家的艺术地位,并使得篆刻逐渐脱离依附书画的从属地位,开拓了门类独立的新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刀与石的艺术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简史(下)
书画素材|篆刻篇之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玺印欣赏
寿山石印钮欣赏
明清流派印对当代篆刻影响刍议(下)
清代流派印的研究(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