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疑点重重,街亭之战体现诸葛亮的军事谋略

本文由公众号读史论战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在中国广为流传,它出自《三国演义》。既然是“演义”小说,自然与现实相比,疑点重重,从军事谋略角度来讲,街亭之战蜀军虽败,但责任可能并不完全在于马谡,诸葛亮斩马谡为何挥泪,其中真相值得探究。今天,我们也来一回演义,分析一下街亭战役到底是什么情况?

疑点一:街亭咽喉要塞,蜀军为何不重兵把守?

街亭咽喉要塞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认为:“街亭汉中咽喉,关系重大。失街亭,蜀必败。”当时的兵力对比是蜀兵多于魏军,诸葛亮亲率10万大军,其余各将都率有2至5万不等的兵力,而魏军主力仅有6万人,几乎是二打一的局面。诸葛亮明明知道街亭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偏偏让马谡仅带1万兵力去镇守街亭,最终被魏军主力包围战败。人们不得不思考,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派重兵给马谡去防守街亭要塞呢?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诸葛亮故意布下的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

疑点二:名将赵云、魏延不用,诸葛亮为何偏用狂妄自大的马谡?

马谡是什么人?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用兵如神,知人善用,他能不知道马谡的情况吗?可以街亭防守这么重要的时候,诸葛亮当时帐下有赵云、魏延等一大批名将不用,偏偏选上这个狂妄自大的马谡。《三国演义》的解释是马谡以身家性命为担保,还立下军令状。认真推敲这个理由是不可能成立的,街亭事关三家安危,诸葛亮怎么可能凭着军令状一张纸,就糊涂到让明显不称职的马谡去守街亭呢?如此重要军事行动,诸葛亮绝对不会傻到这份上。从多种证据可以判定,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是其反包围战略中的关键一步,选马谡是有意为之的,是诸葛亮早已谋划好的。

疑点三:斩杀违抗军令的败将本属正常,诸葛亮为何挥泪?

马谡镇守街亭,不听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擅自决定将大军屯于山上,最终导致战败失街亭,加上之前立有军令状,如此重要大过失,按古代战争规则,这种违抗军令的败将被斩杀是很正常的事,作为主帅的诸葛亮应该是愤怒至极,恨不得扒了他的皮才对,怎么可能会挥泪呢?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直被誉为爱惜部下将领的先进典型,可事实上,马谡被斩说明其并不是什么良将,而狂妄自大、违抗诸葛亮军事部署,造成严重战败后果的责任人。对这样的败将,诸葛亮为何挥泪?换位思考一下,有一种可能性更大,那就是街亭之战的失败,责任并不完全在于马谡,甚至很可能马谡只是一个背黑锅的主。斩马谡,诸葛亮内心是矛盾的,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故而挥泪。

最接近真相的解释:诸葛亮以街亭为诱饵布下的绝妙战局

街亭之战到底真相是什么样的,今人已不得而知,仅凭《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是无法判断当时的状况的。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街亭之战其实就是诸葛亮精心布下的一个军事战略,是一着妙棋。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性,魏军必然会派兵争夺,街亭之战不可避免。诸葛亮派马谡以1万人的小股兵力镇守街亭,目的是诱使魏军6万大军前来围攻,加上马谡狂妄自大,实则无谋无勇,这是魏军早所有闻,不会把马谡放在眼里,轻敌之心必然会促进魏军攻打街亭,诸葛亮趁机调动主力部队,实施反包围作战,企图一举全歼魏军是街亭。从当时诸葛亮调动军队的行动来看,证实了这个观点。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这是对魏军实施反包围的绝妙部署。

街亭之战的失败纯属意外

诸葛亮对街亭之战的部署是正确的,也是非常绝妙的。但是多种意想不到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整个作战计划的失败。一是情报传递效率太低。当时的情报兵,靠的是骑马人跑的方式传递情报的,而且三国时甘肃等西部一带都是险峻的山路,侦察到的情况来回传递花费的时间太长,造成赵云、魏延等将领所带的部队,没能及时赶到指定位置,合围之势没有形成,错失了战机。二是马谡违抗诸葛亮的军力部署,擅自决定将大军驻守在山上,这样非常容易被魏军合围,断水断粮,很快就被攻破了。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军力部署,就不会那么快被魏军攻破,为形成合围战局争取到更多的时间,那样结果就不会丢失街亭了,而是魏军被全歼的危险。三是魏军行军速度超出了诸葛亮的计划。魏军用最短的时候,迅速赶到了街亭,并将马谡迅速包围在街亭的一座山峰上,不给喘息的时间,迅速发起进攻,快速攻下了街亭。这也说明魏军意识到街亭之战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就会陷入诸葛亮重重包围之中。魏军的快速行动也印证了街亭之战,其实就是诸葛亮布下的一个圈套。

斩马谡是不得已而为之

街亭之战失败了,蜀军处于被动局面,这样的责任总得有人来承担,上对君主有个交行,下对士兵有个安抚。那谁背这个黑锅最合适呢?马谡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一来马谡擅自改变军事部署,违抗军令,这是重要大失误。二来马谡出征前立下军令状,以性命担保。如此一来,斩马谡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诸葛亮心里是清楚的,马谡再有不是,并不是这次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诸葛亮安排马谡本来就只是诱饵,根本就没有期待马谡打胜仗,马谡能把魏军主力引诱到街亭,他的战斗使命已经出色的完成了,蜀军无法完成反包围的战略意图,责任其实并不在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只是给君主和士兵一个交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诸葛亮的内心也是很纠结和痛苦的,所以才会如此矛盾重重,带着一种亏欠,挥泪斩杀马谡。马谡死后,诸葛亮给予厚葬,并且没有完全按照军令状追究其家人的罪责,而是命人安抚其家属。这样的安排,可见诸葛亮当时复杂的心态。作为军队的主帅,有时也是一种无奈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不该杀的2员大将,无论谁活下来,蜀汉都有机会实现大业
​“肤浅”浅议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的安排行事,街亭依然丢失,马谡还会被杀吗?
诸葛亮是冒牌军事家
马谡为什么会失街亭?诸葛亮都想不到,其实原因很简单
同样立了军令状,关羽放曹操没事,马谡失街亭问斩,诸葛亮双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