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脏腑论

本文章首发于为无书院

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為無書院



今日刊載第三章第一節道醫的生理病理解說·臟腑論



第三章  道醫對人體及醫藥的認識

   一、道醫的生理病理解說·臟腑論

   二、道醫對病因的認識

   三、道醫對方藥的認識

   四、藥禁


  脏腑论

人之形神对待,故神之所化,气之所变,形之所成也。


心舍神,肝舍魂,肺舍魄,肾舍志,脾舍意。此五者,以为神之所化也。


心藏脉,肝藏血,肺藏气,肾藏精,脾藏营。此五者,以为气之所变也。


此中医与道医各有偏重也。心之于神者,谓之慧性,明觉,乃元神之所谓也。修心炼本之大主。而中医所谓之藏象,以五脏六腑为大主,而心主血脉,主后天凡思,识能。


指出中医、道医和西医对脏腑认识之差别,让后人了解其中玄机。


道医对五脏的认识是:

心者,慧源之根,灵觉之源,主以先天无极,了然之态。谓神境之大主,修真之心境通也。


肝者,元性之根,灵命之源,主以先天太虚,法然之态,谓神境之初主,修真之宿命通也。


肺者,元性之外护,灵命之躯墙,主以中天太易,自然之态,谓神境之依主,修真之法能通也。


肾者,慧源之基,灵觉之泉,元性之田,灵命之轮,主以后天太极,混然之态,谓神境之约主,修真之黄田宫也。


脾者,慧智之显,灵觉之迹,主以后天有极,恍然之态,谓神境之信主,修真之灵光点也。



此五藏主神,而谓之藏神先觉,若能明其大旨,于气道诊治,可得其大概也。


中医对五脏的认识是: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君主之官。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将军之官。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相傅之官。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作强之官。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仓廪之官。


西医对五脏的认识如前所述(见本书第一章五),是以解剖示教于人,重物质之所唯也。



五脏于三医之别,各以举其概要,然于六腑之所旨,皆可推而二三。


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水谷有灵,生而有质,化之成器,神隐于其中,故水谷之神,而皆入六腑之中也。


心者,人之大主,其能贯诸三界,其灵超然物外,以明觉为是。道家所云,概元神所居。儒家谓言,正气所藏也。


“万物生成,先后相因,左右相源,前后相随。若此虚家之界,守之住之,皆之与之。难能尽通其化。”


肾者,人之基根,其法入守丹田,其旨通透气脉,是故炼性还尚修命,性之难觉,命尤非易。道家之命根筑基,是以修命为要也,然性须命养,命须性存。二者难能为分合,故其旨法尚玄关通透。而玄关者,实性命之内系带,其根基于肾之右,上延于心之左,为一太极S状,藏于人体之中。此为一。


心则分化五脉,滋养天灵之百会。外接清阳之天光,是故天光下降,脑脉受之,分二脉下沉,一前一后,前脉根于阴器,后脉居于足腹。阴器者,女为玉户,男为阳柱。足腹者,腰之下位,藏天光之精华,上生荣于后天肾精。故而男女媾合,一点灵光从此而出。


此命脉之谓也,修功接采天光而化气成丹者,不可不知。天光之分,向之有三:


一曰:日光。二曰:月光。三曰:星光。


日光为阳,其气正清而刚。


月光为阴,其气柔清而软。


星光介乎阴阳之间,其气清柔刚正。


采天光者,须位其地、候其时,内脉通透。

所谓其位者,即地根,而其时者,天地交氲之时也。


天清之气,地浊之精,两两交合,其气交之中,人居其位,得其时接之,方可谓得天独厚。


何谓天地交氲之时?天地气交之时,其约有三:

一者,无光而无声;

二者,有光而无声;

三者,有光而亦有声。

无光者,天刚下降;有声者,地脉上升。声光两两相辉者,天刚地脉合和随气机之升降往复也。



歡迎關注

為無書院

為無書院

復歸自然之性

通天地貫三元

繼聖學開太平

功成身退天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论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51
《金栋医学论文集·内经篇》:56、中医的藏(脏)象为什么是五脏六腑?
中医小知识:中医基础入门巩固学习【岐黄学社】
脏象要旨50--63.
​五脏六腑的养生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