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发]《父母规》注 解 第四篇:父母道(五)


五、威 严 道
威于信,子女敬;严于律,子女听。


【解读】


威于信,子女敬


父母首先要端正做人,以孝为本,言行合一,说话正当有信用,对家人、子女的承诺也要能够兑现,这样才能在子女面前树立威望,子女自然会敬重父母。


严于律,子女听


为人父母应该订立明确的家规、纪律,并且依照家规、纪律要求自己和子女,依律而行并且以身作则,子女才会谨记、听从。



【经典补述】


《孝经·圣治章:第九》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其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注释】


1.亲生:童幼。

2.膝下:父母身边。

3.日:每天。

4.严:尊敬。

5.因:凭借。

6.不严:典章制度不严厉。


【白话】


因此,为人子女承欢在父母膝下,奉养父母是以恭敬的心对待。圣人知道对父母恭敬所产生的奥妙,所以教化百姓恭敬心,因为人人都有父母,所以教育百姓敬爱自己的父母。圣人教育百姓拥有『忠孝节义』的情操,让百姓服从礼仪规范;不会凭借权势、地位,百姓自觉、自律,所以『典章制度』并不严厉,国家却大治;圣人治国之本所凭借的就是『孝道』。


【经典补述】


《论语·学而:第十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白话】


有子说:待人处世,讲求信用、诚信,也要契合『义』的内涵(亦即,忠、勇、廉、耻、悌),才能去实践、落实;对人恭敬,合于礼节。行礼仪时,行事不潦草,待人不骄慢;对人的礼节合于中道,不会让人感觉是谄媚奉承,这样就不会遭来耻辱的。所以做人处事,学习诚信和谦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学问,自然会获得他人的敬重。



道以德,齐以礼,耻且格,家风正。 


【解读】


道以德,齐以礼


父母要以纲常伦理的正道来教化子女的思想,以礼法、礼节规范子女行为,并且要做子女的好榜样,让子女可以效法、学习。


耻且格,家风正


如果父母能够这样做,子女就会保持原本的天性,拥有羞耻之心,自己尊德守义,归于正道。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义」就是「德」,「德」的本位是「尊」,遵守本份、尊师重道、尊前提后、敬老尊贤、公私分明等,这些都是「义」的范围。古圣云:「知耻近乎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人的良知都是与生俱来的,以道德和礼法、礼节教化子女,子女的羞耻之心便会发露,有耻且格,知耻而勇,勇而有义,义而勇为,家庭的良好风气自然形成,这样的家庭中的父母、子女,肯定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经典补述】


《论语・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道:引导。

(2)齐:纠正、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正。


【白话】


孔子说:执政者用法制政令来领导人民,人民有违法的行为,用刑罚去纠正他们,这样只是使人民避免触犯刑罚罢了,他们内心并不知羞耻。如果用道德去感化引导人民,以礼仪规范使人民言行举止能齐一的合于礼制,那么人民就会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而会有羞耻心,能反省自己,即刻改正,回复到原有的人格。」



原作者:曲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论孝
弟子规原文与解说
古代的众多天道,真是深不可测啊!
王阳明《拔本塞源论》译注
《群书治要360》(七)
孝敬父母离不开的四个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