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书治要360》(七)

四、至公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公犹共也,禅位授圣,不家之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孝慈之道广也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无匮乏者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同犹和平(卷七 礼记)

【注释】鳏寡孤独废疾:鳏,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寡,专指妇人丧夫。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独,老而无子孙者。废疾,身体或精神有残缺而不能做事的人。

【白话】大道实现的时代,是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共享的。选拔贤德之人,为天下人民服务。因此,人们不仅亲爱自己的双亲,不仅慈爱自己的子女,而使所有老人都能安度晚年,使所有小孩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的成长,并使所有鳏夫、寡妇、孤儿、无后嗣的老人以及身残和有病的人,都得到照顾和赡养。所以,人人都能诚相处,就不会有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阴谋出现,盗窃作乱的事也不会发生。这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2.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卷三十一 六韬)

【注释】擅:独揽,专。

【白话】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人,最后会失去天下。

3.    ( )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莫要乎无忌心。(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能通达天下人心意的,最重要在于大公无私。能做到大公无私的人,最重要的是没有猜忌之心,念念利益天下人民。

4.    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也。明分职,序事业,拔材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悦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卷三十八 孙卿子)

【注释】分职:分掌职务;分治其事。

【白话】为君者,爱护人民就可以使人心安定,喜好亲近贤士就能使国家兴盛,这两者一项都没有就会败亡。明确各部门掌管的职务,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选拔贤才,任用有能力的人为官,一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为公家效忠的道路就畅通了,而行私请托的门径就被杜绝了;为公义的风气能彰显,而个人谋私的事能息。这样一来,品德淳厚的人得到任用,奸佞谄媚的人受到止;贪图利益的人被辞退,廉洁奉公的人受到重用。

5.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闻以位为乐也。(卷十七 汉书五)

【白话】臣(董仲舒)听说尧帝接受天命成为天子,把天下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却没有听说是因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高兴。

6.    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有变,则权不分。”(卷十六 汉书四)

【注释】豫附:悦乐而归顺

【白话】陆贾说:“天下安定时,要注意行政首长的能力;动乱时,就要注意军事将领的忠诚。将相能和睦相处,贤士就乐于归附;贤士归附,天下即使有变化,权力也不会分散。”

7.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吾两人在也。今两虎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先公家之急,而后私(chóu)也。(卷十二 史记下)

【注释】顾:不过;但是。 加兵: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 徒:但;仅;只。 以:因为,由于。 急:要紧,重要。 雠:仇怨。

【白话】只不过我(蔺相如)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赵国,那是因为有廉颇将军与我在。如今我们两虎相斗,势必不可能共存。我处处退避的原因,是以考虑国家的安危在先,而个人的私怨在后。

 

五、教化

8.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君子慎所习。(卷九 论语)

【注释】性:人的本性。 习:积久养成的惯性行为

【白话】孔子说:“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都是纯净纯善的,由于个人后天的习染不同,差异就愈来愈远了。”

9.    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贪荣而重利,故贵其所尚,而抑其所贪。贵其所尚,故礼让兴;抑其所贪,故廉耻存。(卷四十九 傅子)

【注释】尚:重视;尊崇。

【白话】先王知道人一方面有喜好善良、崇尚美德的本性另一方面又贪慕荣誉财利,所以就重视其所崇尚的,而抑制其所贪求的重视其所崇尚的,所以礼让之风兴起;抑制其所贪求的,所以廉耻之心保全

10.  治民之道,务笃于教也。(卷四十二 盐铁论)

【白话】治理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一意致力于推动教化。

11.  上为下效,然后谓之教。(卷四十五 崔寔政论)

【白话】在上者怎么做在下者就起而效法这样就称为教化。

12.  古之仁人,推所好以训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恶以诫天下,而民莫不知耻。(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古代有德行的人,都能推己及人为天下人民着想,推行自己所崇尚的美德来教导天下,而人民没有不崇尚美德的;以自己所憎恶的丑行来告诫天下,所以人民没有不知道羞耻的。

1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者,古之遗文。(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身为子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恭敬长辈和上司做事要谨慎小心说话要言而有信要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实行这六事以外,再学习古圣先贤的典籍。”

14.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见因天地教化民之易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先修人事,流化于民也。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也。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若文王敬让于朝,虞、芮推畔于野。上行之,则下效法之。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善者赏之,恶者罚之。民知禁,不敢为非也。(卷九 孝经)

【白话】古圣先王明白顺从人性的教育可以感化人民,所以率先实行博爱,而人民受到影响,没有人遗弃自己的亲人;向人民宣扬仁义道德,人民感发,起而效法实行;率先做到恭敬、谦让,人民就不会争斗抢夺;制定礼仪和音乐来引导、教育人民,于是人民就能和睦相处;赏善罚恶,明示人民应崇尚或应厌弃之事,人民知道禁令就不会违反。

15.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夫乐者,感人情,乐正则心正,乐淫则心淫也。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上好礼,则民易使。礼者,敬而已矣。敬,礼之本,有何加焉。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悦者众,所敬一人,是其少。千万人悦,是其众。此之谓要道也。”孝悌以教之,礼乐以化之,此谓要道也。(卷九 孝经)

【白话】孔子说“教导百姓相亲相爱没有比弘扬孝道更好的了因为孝是仁爱的原点。教导百姓遵循礼节,顺从长上,没有比弘扬悌道更好的了。改善社会风气习俗,没有比用良善的音乐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安稳君长,治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没有比礼节更好的了。礼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敬’字。因此,尊敬别人的父亲,儿子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兄长,做弟弟的就会高兴;尊敬别人的君王,身为臣子的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有千千万万的人感到高兴。所尊敬的虽然是少数人,而感到高兴的却有许多人。这就是把推行孝道称为‘要道’的意义!”

16.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正。老氏称:“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卷十二 史记下)

【注释】导:教导;劝导。 齐:整治。

【白话】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化人民,用刑罚来管理人民,这样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但是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来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老子说:“法律政令愈繁复苛刻,走法律漏洞的盗贼反而愈来愈多。”

17.  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shàn),人不忍欺;西门豹治(),人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卷十二 史记下)

【注释】单父:春秋鲁国邑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单县南。

【白话】子产治理郑国,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最高明呢?善于明察且懂得治理的人,应当能够分辨得出。

18.  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墨(墨作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卷四十一 淮南子)

【注释】行法:按法行事。

【白话】人民不懂得礼义,国家有了法律也实行不了。法律能将不孝之人处死,却不能使人效法孔子、曾子那样高尚的德行;法令能对盗窃的人处刑,却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清廉。孔子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他们都能做到在家恪尽孝道,出外恭敬长上,说出的话能成为人们依循的规则,行为能成为人们的表率,这些都是教化的结果。

19.  文子问德仁义礼。老子曰:“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人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释】御:统治;治理。

【白话】文子请教关于德、仁、义、礼的学问。老子说:“德是百姓所崇尚珍重的,仁是百姓所仰慕向往的,义是百姓所崇敬佩服的,礼是百姓所恭敬端肃的。这四个方面是圣人用来统领万物的道德规范。”

20.  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卷二十六 魏志下)

【注释】美:称美;赞美。

【白话】表彰贤德的人,是圣明的帝王所重视的;推举善人使大家见贤思齐,是孔子所称道的。

21.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卷三十二 管子)

【注释】树:种植;栽种。 树:培养;造就。

【白话】如作一年的规划,没有什么事比种植五谷更为重要;如作十年规划,没有什么事比栽种树木更为重要;如作终身规划,没有什么事比培育人才更为重要。

22.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顺吉逆凶天之命。畏大人,大人即圣人,与天地合德也。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xiá)大人,侮圣人之言。”(卷九 论语)

【白话】天命:古注当善恶报应讲,天命顺之则吉,逆之则凶,所以可畏。 狎:轻忽;轻慢。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项应当敬畏的事:敬畏因果报应的真相,敬畏有德或有地位之人,敬畏圣人的教诲。小人不知道因果报应而肆无忌惮,轻佻地对待高居上位的人,侮辱圣人的教诲。”

23.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卷十四 汉书二)

【注释】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 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 祖述:宗奉、效法古人的所作所为。 宪章:效法;遵守法制。 宗师:尊崇;效法,以之为师。 重:崇尚;推崇。

【白话】儒家学派,其源头来自于掌管教化的司徒官,其宗旨就是辅助君主、顺应阴阳、提倡教化。他们涵泳于六经的教诲中,时常留意推行仁义的机会。他们宗奉效法尧舜的作为而加以传述,遵守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典章而加以阐明,景仰崇敬孔子并奉为老师,尊重古圣先王的教诲,以道作为学问的最高境界。

24.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者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qiān)。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卷十四 汉书二)

【注释】秉要执本:掌握要旨和根本。 清虚:清净虚无。 自守:守住自己本分、本性。 克让:能谦让。克,能。 嗛嗛:谦逊貌。嗛,通“谦”,谦虚。

【白话】道家学派应当是出于史官。其著作记载了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能掌握纲要和根本,以清静虚无的修养来守住自己的本分,以谦卑柔弱的态度来克制自己的习气,这是君王治国的方法。符合尧帝的谦让及《易经》的谦德。能够处处谦让则能获得天道、地道、鬼神、人道中,亏损盈满而利益谦让的好处,这是道家所崇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二)
孔子论政案例22-27
《群书治要360》肆 为政
群书治要360 (4) 为政
孝经07_三才章第七原文 章旨 白话 音频
《荀子·乐论》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