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孔子的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之十五)

三、孔子的教学总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办学是为了培养“贤才”,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论语.述而》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中”。明确提出了他教学的总纲领。

“志于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有一个境界。这个“道”既包括了天地的自然之道,也包括了人伦的社会之道。教人们立志,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孔子的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就是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以被剥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必然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要合于“德”。古人云:在天曰“道”,在人曰“德”,也就是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叫“道”,人伦社会的行为规范叫“德”;“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发扬。古人解说德就是得,有成果即是德,所以很明显的,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依于仁”,一个人的修养,内涵沉淀为“德”,外在表现为“仁”。在《论语.雍也》中,孔子答复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所谓仁,就是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孔子还说过:“仁者爱人。”孔子就是要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爱心,能够顶天立地的人!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古代的“礼”,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礼制。为什么要制“礼”?礼制即作为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国家制度规则,礼制的中心是宗法制度和家族制度;礼制的目标是建立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的人伦秩序,核心是家族制度及其延伸出来的社会制度。第二是礼义。礼义是对社会行为规范及其价值的解释,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主要内容是对礼的道义释义或礼的理论总结等。第三是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仪节,是在交往场所或程式中体现人的身份的仪则和行为规范,礼仪的中心问题是用仪式表达社会价值观念,是对人敬重的方式。

“乐”,本意为“音乐”,是乐舞、乐曲、乐歌的统称。本质功能是表情达意、沟通人心,音乐表达的意向强化了人们对礼仪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射”,指射箭,泛指军事、武备等方面。

“御”,即驾车。

“书”:书写,进而涵盖文化、历史典籍等。

“数”则指技艺方面。

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按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总纲领来实施,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修养,用现在的话讲,大体上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辉光日新143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仕游于艺”)孔子要教什么样的书?育什么样的人?
【复活论语】孔子说儒学总纲为“道”“德”“仁”“艺”
道德仁艺慢慢习——《论语》悟读【150】
《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中华名句300句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