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武门往事——家族命运(一)独孤郎

 


前言一:不知道行不行



这段时间接连有两部剧,一部是《独孤天下》,一部是《独孤皇后》,接下来,又有一部讲唐朝开国时期的剧要播,这些剧的背景,正好在我的历史知识点内,勾得我心痒痒的,想再写两篇。

不过写之前,还是犹豫了很久。原因呢,是因为这类史料多了,很难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找到新意下笔。

学历史,最后总会进入这个坑,因为中国是史学大国,自古重史,相关材料,被人研究得熟透了,要不是这些年田野考古不断有新内容,研究历史真是吃力不讨好。

但是不写呢,又觉得对不起自己这些年看的书,做的笔记,所以还是决定写。期间也易了几稿,最后选定了一个相对讨巧的方法:写人。

本文共写四个人,分别是独孤信、独孤伽罗、杨广、李世民,这四个人,都有血缘关系,算是一个家族的,每一位,都以一个小故事或者细节伸展开去。这样,一方面该有的都能有,二方面读起来也有趣些。

不知道行不行。


 


前言二:太子这个职业


玄武门之变,说白了就是李世民杀兄篡太子位,而后演变成软禁父亲篡皇帝位。

相比李世民,杨广采取的方式更阴柔些,他先是用假象迷惑父母,从哥哥手里抢来太子位,然后发动宫庭政变,很可能指派人杀了父亲、文帝杨坚。

这一篇前言,主要想讲讲太子。

太子这个位子,尴尬而危险:如果你一味小心,人家就会觉得你不够强。反之,如果你表现得热情一些,你老爹就会怀疑你是不是太着急了——这个更危险。

在太子这个位子上,不能进,也不能退,就只能在半空中悬着。

所以,当太子的时间最好别太长,因为长时间保持平衡,操作难度太大,对人的身心,都是折磨。

此外,皇帝对自己的儿子,尤其是太子,总有一个考验的意思在里面。考验的度,也很难掌握。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说夫妻关系的,说到考验,有一条很有道理:

智商、能力这些,都是可以拿来考验的,但人性是不能考验的,考验人性,结果一定令你失望

历史上疯了的太子比比皆是。是为戒也。

 

 

 



一篇:独孤信——从隋、唐的源头走来


 

约在公元540年,当时的秦州、现在的甘肃天水城外,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来了一小队打猎回城的骑兵。当先一人,是当时38岁的秦州刺史独孤信。

 

从地缘上,当时的秦州归属西魏。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局势



后世把独孤信所处的这个时代称为“北朝”。大约150年前,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鲜卑(鲜卑父、胡母),从东北密林深处闯了出来,英才辈出,建立了魏国,史称北魏,虽然不久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但北魏,是统一过中国北方的。后世所谓的北朝,便是从北魏开始。

 

整个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曾统一过四次,依次为前秦、北魏、北周、隋。后三次统一,相隔时间很短。

 

那个风华绝代,伫立在风中、斜阳下、骏马上的人——本篇的中心人物独孤信,年轻时是北魏六镇之乱(教科书上说是六镇起义,我觉得叫六镇之乱更合适)首领葛荣的部将。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独孤”即是“屠各”的别音,一般来说,认为这个姓也是鲜卑种,也有人认为是匈奴人的,我还看到有一位史家认为是突厥人的。更有说法,这个姓是汉光武帝的后代,说光武帝一个儿子北伐匈奴的时候被俘,大单于就软禁了这个皇子,让他在一个部落里自生自灭,这一支就自姓为“独孤”。

 

如果真是这样,隋、唐两朝开国者身上都流着大汉的血脉,也是一件传奇。 

 

说回来。葛荣战败后,独孤信归于从敕勒川出来的军阀尔朱荣手下,其后,再跟随北周的开国者宇文泰一起打天下。

 

六镇之乱,是游牧民族内部的矛盾引发的。我的观点,魏晋南北朝乱是乱在八王之乱,收是收于六镇之乱。

 

高欢、宇文泰,还有仅凭五百铁骑就把南朝搅得天翻地覆的侯景,都是六镇中涌现出来的豪杰,后来隋唐建国的班底,都来自于六镇英雄和他们的后代。

 

以前常听人说,北方少数民族最终会融合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我看来,不如说汉民族最终融入到外来民族中更为确切。

 

北朝打到后来,汉人基本上成为主要兵源、主要谋臣,但除了短暂的冉魏,北朝没有以汉民族为主导的势力形成过。

 

只能说,汉民族比较随和,以生存为第一要义,是个蛮实在的民族。

 

六镇之乱后,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魏。东魏,后来被高欢篡位,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西魏,后来被宇文泰篡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宇文、慕容、拓跋、段,是鲜卑四大姓,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基本上都能找到。所谓北朝,就是这个族的人相互间打来打去。最早进入中原的是慕容氏,这一支建立的政权基本上都称“燕”,前燕北燕什么的。所以,《天龙八部》里慕容家住的地方叫“燕子坞,金先生不是瞎写的

《天龙八部》手游里的燕子坞场景,我盗用一下。


后来拓跋氏打败了慕容氏,建立了北魏,宇文氏又抢走了拓跋氏的政权,建立了北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一心想着复国,是有道理的,他们这一支最早进入中原,当时匈奴兵逞强中原的时候,就怕鲜卑兵,一看到就跑。

再往前说,就要说到曹操那儿了,就此打住。

 

在西魏当权臣的时候,宇文泰就设立了“八柱国”的制度,就是把一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以家族为单位分成八支,每支都单独开府,军、政合一,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府兵”。“八”这个数字也被延续下来,后来清朝的“八旗”,也是这个意思。

 

宇文泰和孤独信都是当时西魏八柱国之一,八柱国下面是十二大将军,柱国+大将军,构成了著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按陈寅恪的说法,一直到武则天执政后,这个集团的势力才从中国慢慢消退。

 

关陇集团内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典型的表现,就是以独孤信为中心的婚娶关系。

 

独孤信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泰之子);

独孤四小姐,嫁给李昞,李昞是八柱国中另一位李虎的儿子,北周的唐国公,后来唐朝的国号,便由此而来。李昞的孙子,就是李世民;

最小的独孤七小姐,据传小名伽罗,嫁给老部下、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杨坚后来被封为隋国公、建立隋朝。



 网上找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关陇贵族婚姻关系图。


我的这篇小文,之所以要从独孤信说起,就是这个原因。杨广、李世民身上,都有独孤信的基因,他们仨,是一个家族的男人。

 

大概是民族融合的关系,那个年代出帅哥。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欢算一个,当年高欢在六镇的时候只是个守门的小兵,因为长得帅,被当地豪强的女儿(娄昭君)看上,连人带家产一块儿给了高欢,打下一个王朝来。他孙子里出了个著名的“兰陵王”,漂亮到要戴着面具上战场,也是帅的基因的延续。

杨广和李世民也都很英俊,不过他们都比不上独孤信。

 

独孤信几乎是个完人。他出生贵族(独孤这个姓是匈奴贵族),战功显赫,长相英俊,为人忠直,极其聪明。

 

独孤郎的聪明,是有实物为证的。

北周后期,独孤信大权在握,公文、书信等都需要用不同的印,印太多了,带着麻烦,于是独孤郎想了一个办法,他找了一块印石,切了26个截面,每一个截面刻一个印章。

 

这可不是传说,这个印叫“煤精印”,1981年在陕西旬阳县城东南出土。现在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放着。

 

煤精印


煤精印是我国迄今为止印面最多、正文字数最多(47个字)的印章,它将楷书入印的历史提早了400多年。

 

独孤信的英俊,也是有故事流传的。

 

这就回到了本篇的开头。那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候,秦州刺史独孤信打猎回城,骑在马上,帽子歪了,他自己没觉察到,但注视他的人,却把这当成一个时尚,过了两天,就满城尽戴歪帽子了。

 

乱世烽烟中这幕绮丽的画面,令清朝最伟大的诗人纳兰性德向往,于是,他把他人生中的第一部诗集取名为《侧帽词》。这个小集的最后一句是: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556年,独孤信卷入北周复杂阴险的继承人斗争中,被权臣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55岁。

独孤信该不该杀呢?我个人认为,该!一个战功赫赫、军政大权在握、朝野威望过人的大臣,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分别嫁给各派大臣,这种人,接下去还能干嘛?

 

1953年,在陕西的咸阳市出土了独孤信的墓志。 这块墓志长、宽皆为41厘米,厚度为7.4厘米。在墓志之上详细地记叙了独孤信的姓名、家谱、籍贯、生卒年、下葬日期、下葬地点、夫人的名字以及三个儿子的名字,志文共有十六行、220个字。

 

220+47267,一个如此出类拔萃的人,在漫长的历史中,能留下来的、刻在石头上的字,也就267个。


  不过没关系,独孤信的完美主义、英雄主义,基本上被他的小女儿独孤伽罗继承下来,下一章里,她将与丈夫杨坚一起,接过父辈的旗帜,并将它高高地插在中华之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周书》| 西魏北周墓志中的“被隐诛者”
天下第一史上最牛的老丈人—独孤信
独孤信:史上唯一三朝国丈,古代十大美男之一,为何终成悲剧
西魏北周八柱国大将军结局如何?五人善终,宇文护一人逼杀了三个
《独孤天下》宇文护的真实历史:四年杀三位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