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午节起源有多种说法

资料图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节日之一,在民间有着重要影响,端午节又称为“天中节”、“地腊节”、“诗人节”、“女儿节”等,之所以有这些不同的称呼,与人们对端午节的理解的不同角度有关。

比如将端午节称为女儿节,是因为端午节时“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去,因此又将端午节称为女儿节;另外,因为端午节的正时是午时,此时日在中天,所以又称为天中节等等。

端午节不但在称呼上有着不同,而且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在我国的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说法。

比如在我国的山西一带就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产生的,《琴操》中说:“介子绥割腓骨以啖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另外,在古代的吴楚两地,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人们都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对曹娥或伍子胥的纪念,其中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被吴王赐死后投于江中,成为涛神,而曹娥是东汉时期的孝女,为了拯救溺水的父亲而昼夜沿江哭泣,最后投江而死。

尽管对于端午的起源有着各种看法,不过人们普遍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且这一说法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了,但流行的说法未必就是准确的说法,近现代的许多学者指出关于端午节起源于对屈原的纪念的记载,最早是出现在战国晚期,比将介子推和伍子胥与端午节联系起来要晚得多,而且这一说法只是到了隋唐以后才逐渐被普遍接受,此外,关于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与屈原联系起来也是隋唐以后的事,因此,端午节最早并不是出于对屈原的纪念,他们进而指出端午节的起源及其众多习俗与古人对夏历仲夏诸多天气现象的恐惧所产生的禁忌有关,端午节早期带有较强的巫觋气息,只是到了后来才向兼有纪念屈原的综合性质的节日转变。

孝女曹娥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只傻傻吃粽子|关于端午的文化你了解多少
十说端午
五月初五是端午,祝福您安康幸福!
我的微信聊天记录(十七)——伍子胥与端阳
一面唐镜看端午20110605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探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