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年造一舰| 沙俄“甘古特”级战列舰建造全过程


本图集是1909-1914沙皇俄国第一级无畏舰“甘古特”级的第四艘“波尔塔瓦”战列舰建造过程。沙俄“甘古特”级战列舰共建造四艘。

“甘古特”级战列舰是俄罗斯第一级无畏舰,也是苏联海军从沙俄海军继承的唯一一级战列舰,在相当长时间里也是苏联海军唯一的战列舰。“波尔塔瓦”号是该级的第四艘战列舰,命运也最为不幸。

沙皇时代的战列舰大都于1922年-1924年期间拆毁,只有这四艘甘古特级被保留下来,并重新命名。“甘古特”号更名为“十月革命”号,“塞瓦斯托波尔”号更名为“巴黎公社”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更名为“马拉”号,“波尔塔瓦”号更名为“伏龙芝”号),准备作为苏维埃海军重建的基础。

其中在1919年火灾中损坏的“波尔塔瓦”号一度也被列入保留名单,但经过检查发现该舰损坏得实在太厉害,没有太大的修复价值,仅仅把它作为水上兵营使用。其他三舰则陆续开始了整修,“马拉”号在1922年、“巴黎公社”号在1923年、“十月革命”号在1925年分别重新回到舰队序列。


 1914年10月12日,“波尔塔瓦”战列舰的标准照片。

 

 

甘古特级战列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军备竞赛的产物。该舰在设计时是一级快速而现代化的战舰,按设计意图,它们将主要用于大规模的舰队作战行动。但由于帝俄时代海军将领们害怕再次遇到另一次对马海战,损失自己的主要作战舰只,整个一战期间,设计预想中的大规模舰队作战从来也没有机会发生。

与同时代战列舰相比,甘古特级战列舰具备一定的优势。

首先,甘古特级主炮的全中线布置方式,使它的全部12门305毫米主炮都可以向同一舷侧开火,而同期的英国和德国战列舰则只有8门主炮能同时向一侧舷侧射击;其次,甘古特级的航速比对手要高2-3节。

但建造中的延迟使俄国人落在了军备竞赛的后面,甘古特级曾经具备的优势逐渐消失。曾经是世界战列舰标准装备的305毫米(12英寸)主炮在新的13.5英寸(343毫米)、14英寸(356毫米)口径主炮面前黯然失色;由于大部分120毫米(4.7英寸)炮廓式副炮布置在主炮的下方,当主炮全部向同一舷侧射击时,这些副炮几乎无法使用;甘古特级的装甲与它建成时世界主要战列舰相比显得极为薄弱……俄国人很快认识到这些缺点,并在随后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上得到了改进。

在二战期间,该级舰又暴露出一个重要的缺陷:没有雷达设备,这就使它在对空作战时非常被动。与之相比,世界其他各国的大部分战列舰都在战争中就安装了这些必需的装备。甘古特级直到二战之后才安装舰载雷达,而且使用的是英国产品。

甘古特级战列舰是沙俄海军的第一种无畏舰型的战舰,与此前的战列舰相比,该级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该级舰以及随后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的设计和建造给了俄国海军信心和希望,海军部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十五年造舰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更多更新型的战列舰已经在建(伊兹梅尔级)或准备开工。更新型的战列舰装备更大口径的主炮和更好的火炮,如果一切正常的发展下去,这些更新型的战列舰将全部取代甘古特的地位,但战争和布尔什维克革命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十月革命后,后建造的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或已沉没,或被掠往国外,而之前建造的甘古特级反而继续留在红海军中,服役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直到50年代最终被拆毁,没有任何战列舰来替代它们。甘古特级成为苏联红海军历史上第一级也是最后一级战列舰,同时也是唯一的战列舰。


 

 1909年6月3日,“波尔塔瓦”战列舰的第一张照片,船台内正在铺设第一块龙骨。

 

 1909年6月3日,船台内“波尔塔瓦”战列舰的龙骨。

 

  1909年6月3日,船台内“波尔塔瓦”战列舰的龙骨。

 

  1909年12月22日,“波尔塔瓦”战列舰尾部龙骨开始铺设。

 

  1909年12月28日,从龙骨向上铆接横隔断。

 

 1910年2月1日,底部开始铺设底部框架。

 

 1910年2月1日,底部开始铺设底部框架。

 

 1910年2月1日,底部开始铺设底部框架。

 

 1910年2月12日,两侧肋骨和底部框架开始建造。

 

 1910年2月15日,两侧肋骨向上延伸。

 

  1910年3月22日,底部框架逐渐建造完成。

 

 1910年3月22日,开始搭建肋骨间的横梁。

 

 1910年3月22日,开始铺设船底内侧钢板。

 

  1910年4月20日,船尾部分的龙骨上开始建造螺旋桨支座。

 

 1910年10月11日,底舱侧壁的钢板开始铺设。

 

  1911年1月10日,在木质脚手架的支撑下,船侧钢板开始铺设。

 

  1911年3月10日,船体内部的甲板建造过程中。

 

  1911年3月10日,内部甲板铺设过程中。

 

  1911年4月4日,1、2号炮塔座结构开始有所显现。

 

 1911年4月4日,内层甲板纵梁开始建造。

 

  1911年4月4日,舰艉的木质脚手架。

 

  1911年5月2日,船体内部的水兵舱室的舱壁开始建造。

 

  1911年5月6日,开始修建舰艉的水密舱隔板。

 

 1911年5月6日,建造中的螺旋桨轴支座。

 

  1911年6月2日,接近完工的舰艏。

 

 1911年6月10日,专用设备正在安装螺旋桨轴。

 

 1911年6月20日,螺旋桨安装完成后,工人的合影。

 

1911年6月24日,舰艉右侧内外两个螺旋桨。

 

  1911年6月22日,舰艉外侧已经建造完毕。

 

  1911年6月25日,上层甲板建造过程中,近处是1号炮塔。

 

  1911年6月25日,上层甲板建造过程中,可以看到左侧的侧弦炮。

 

 1911年6月25日,下水前“波尔塔瓦”战列舰的舰艏。

 

 1911年6月27日,下水前,在战列舰甲板上举行东正教祈祷仪式。

 

 1911年6月27日,下水时,尾舵激起水花。

 

  1911年6月27日,正在下水的“波尔塔瓦”战列舰。

 

 1911年6月27日,“波尔塔瓦”战列舰滑出船台。

 

  1911年6月27日,下水后的战列舰。

 

 

 1911年6月28日,战列舰下水后,空空如也的船台和伤痕累累的滑道。

 

  1911年6月28日,战列舰下水后,空空如也的船台和伤痕累累的滑道.

 

 1911年9月24日,战列舰将进入这个船坞开始舾装。

 

 1912年夏,从舰艉看正在船坞内舾装的战列舰。

 

 1912年夏,正在舾装的战列舰。

 

  1912年夏,即将安装上战列舰的一个大型部件。

 

 1914年冬,12英寸炮塔正在吊装炮管。

 

 1914年冬,12英寸炮塔正在吊装炮管。

 

 1914年冬,12英寸炮塔正在吊装炮管。

 

 1914年冬,建造12英寸炮塔的工人。

 

 1914年5月,150吨起重机正在为战列舰吊装桅杆。.

 

  1914年5月,150吨起重机正在为战列舰吊装桅杆。

 

 1914年10月,“波尔塔瓦”战列舰从船坞中驶入涅瓦河。

 

 1914年10月8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乘坐交通艇靠帮,准备登上“波尔塔瓦”战列舰。

 

  1914年10月8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登上“波尔塔瓦”战列舰甲板。


【基本性能数据】(括号中为现代化改装后)

标准排水量:23400吨(25464吨);

满载排水量:25850吨(26700吨)

舰长:181.2米(184.86米);

舰宽:26米(27.3米);

吃水:8.4米;

动力设备:25座(12座)亚罗式锅炉,4座帕森斯式蒸汽机,4轴,主机功率42000轴马力(设计),50000轴马力(实际)(6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3节(设计)/24.6节(实际);

燃料:1000-3000吨煤(1170吨油料);

续航力:5000海里/10节,4000海里/16节,900海里/23节

装甲防护:主装甲带170-227毫米舰首127毫米舰尾102毫米;

装甲:首炮塔与尾炮塔之间76-102毫米舷内装甲279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装甲);炮塔254-305毫米炮廓127毫米;指挥塔254毫米;

武备:主炮四座三联装305毫米/52倍口径炮;副炮16门120毫米/50倍口径炮廓炮;高射武器2门76毫米高炮;4门47毫米高炮(6门45毫米高炮);8挺高射机枪(二战期间在跑塔顶部加装了6门76毫米高炮);鱼雷4座457毫米(18英寸)鱼雷发射管(水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末世幻想
红色要塞柱石姊妹篇-海岸炮兵第35连史2
“装巡杀手”——“永丰”级装甲巡洋舰
圣安德烈之歌——俄/苏系战列舰发展史
露天炮台竟被认为能更激发水手战斗力?说说早期蒸汽铁甲舰的奇葩设计
这级俄战性能卓越,却憾而未能进入科技树,正如她的生涯悲惨曲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