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小时读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成为速读达人的好方法,你值得拥有

暑假是看课外书的好时机,这几天儿子捧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得如痴如醉,花了大约10几个小时,三刷哈利·波特和朋友们历尽千难万险,寻找死亡圣器,最终打败大反派伏地魔的故事。

这本书约为51.6万字,算下来,小朋友的阅读速度,大概在每分钟500-600字,就读一本他非常熟悉的小说来说,这个速度还算可以。

不过,同样是这本书,有人读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只花2小时。

第六届“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冠军安妮·琼斯,于2007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电影上映前,受邀进行快速阅读原著,之后还接受了媒体和电视台采访。她创下了每分钟读4251字的纪录,而她受访的内容,则是复述这个故事。也就是说,这位冠军,只用了2个小时,就读完并且理解了这本50多万字的大部头小说。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吧?那如果我告诉你,经过训练,我们可以在30分钟内,读完一本20万字的致用类书籍,你相信吗?

可能你会摇头,说这是不可能的。自己一两个月也读不完一本小薄书,拿起书来,能做到的,大概是在30分钟内睡着。

那我要继续告诉你,有人不但自己能做到,而且还创办读书写作社群,培训和鼓励了大量学员也做到。而这些学员,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你还会怀疑吗?

“公式写作课”的创始人释若,在他的新书《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中,对达成这种能力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释若是一名优秀的书评人、解读稿作者,也是一名有情怀的写作教练。他读过的书,搬家时装了30多个麻袋。他曾写过200多篇书评、图书解读类稿件,也曾指导很多写300字都犯难的宝妈,成为签约作者。

《写作公式》从读书如何提升速度、增进理解;写文章怎样旁征博引、展示学识;如何给一篇文章加上动人的灵魂,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述。再加上实战的技巧和各种成功案例,可以说是一本非常有料的干货书。

本文将着重讲解阅读理解部分的方法和技巧,请相信,经过训练,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30分钟读完一本书,2小时消化一本书,并且能够将知识进行转化应用。

01阅读是最低成本的个人成长手段,别让龟速读书浪费你的时间

正常来讲,我们至少经过9年的教育阶段,再往上,12年13年,上了大学的,要再加上3-4年甚至5年,更不要说再往上升学历了。

如果有这样一个场景:10分钟后有一个重要会议,你要上台发言,但你刚拿到一本书,是关于你演讲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你只有10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把内容补充到你的演讲内容中。你能做到吗?

其实,这种快速抓取内容的能力,是每个大学生的必备。毕业前要通过论文,而写论文则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与资料,一个能够快速阅读、迅速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人,与没有该能力的人相比,优势不是强了一点半点。

阅读是最低成本的个人成长手段。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通过一本书学习新知识,和提升认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今,随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随着新人类的不断成长,70后80后和90后争一个岗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快”意味着我们需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先人一步,即便不能立于不败之地,起码也能保住现有的位置。

能够快速阅读和理解,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的基础能力。别人一分钟读上千字,你一分钟只能读2、300字,别人读过就知道内容的核心与本质是什么,而你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就会比别人浪费更多时间。时间就是生命,经不起浪费啊。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阅读速度呢?想想看,你在阅读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如下的情况:

默念,心里默念,甚至有时会出声,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句话;

回看,担心没看清,经常看一会儿又返回去再看看;

记忆,试图在读的时候就记住相关内容。

……

当然,除了这3项,还有其它,例如专注度、环境、年龄、阅读书目等,都会对我们的阅读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想克服这些影响,就要先有这个意识:相信自己,掌握正确方法,经过刻意练习,也能读得很快。

阅读是个广泛的概念,是获得外界信息的便捷手段。读得快是基础技能,但只是快就够了吗?当然不够,我们还需要能理解。

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在训练和考核的,有种重要题型叫阅读理解。一张卷子,对于每个能认真听课的孩子来说,字词和课内部分大同小异,真正拉开分数的,正是阅读理解和作文。

有的孩子是因为课外知识的积累不足,而有的孩子,明明爱看书,阅读理解却总是做错,作文也写不出来,为什么呢?

理解能力差,与孩子的接受能力、表达书写能力、兴趣方向、情绪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家长不能及时找到原因,给孩子针对性的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阅读和理解的提升,是个逐级的、多层次的过程。对于我们成人来说,理解能力不足,不也正是因为,从小没有培养好吗?

02认识我们的第二双眼睛,别再让它沉睡不醒

眼睛,是我们已知的最佳的光学仪器。每只眼睛有1.3亿个光接收器,而每个光接收器,每秒钟至少可以吸收5个光子。它们形成的复杂图像,沿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的视觉区域——枕骨脑叶。

但是枕骨脑叶却不在眼睛后面,而是位于大脑的后部,所以,当形容一个人的观察力非常敏锐时,我们会说“他就像脑袋后面长了眼睛”。

事实也的确如此,并且我们每个人都有。思维导图之父东尼·博赞先生,称它为我们的第二双眼——脑眼。能够快速阅读和记忆的人,都是开启和充分利用他们的“脑眼”,用2双眼睛配合着读书的。

东尼·博赞在14岁的时候,班上做了一套测验评估学生智力。其中有一项包括快速阅读,当时,他的平均成绩是每分钟213个英文单词。他原本自我感觉良好,老师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告诉他这只是相当一般的水平,班上最快的学生,可以达到每分钟314词。

于是,他问老师怎么提高阅读速度,然而老师的回答,却是没有办法,阅读像智商和成年后的身高一样,基本上不可改变。

但东尼·博赞没有相信老师的话,在少年看来,既然体育锻炼能在几周内,让他身上的肌肉产生戏剧性的变化,为什么阅读速度和理解记忆力,就不能通过训练改变呢?

这个问题激励他持续探索,众所周知,后来他发明了思维导图,和相关一系列的快速阅读、超级记忆等方法,影响了无数公司与个人。

现在,认识了“脑眼”,了解到神奇的方法就在唾手可得处,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我们也可以成为其中之一呢?

其实,读得慢,不是眼睛看得慢,而是思考得慢。眼睛像相机一样,视力范围能覆盖整页书的文字,但因为大脑没有在高速运转,也没有对信息进行高速处理,没有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你就会停下来思考,使阅读速度下降

所以,要想读得快,就要在保持专注的前提下,有意识地用“脑眼”阅读。什么意思呢?总结一下,过程有三步:

第一步:眼睛取字,一目十行,甚至一目一页;

第二步:脑眼记录,把书上的文字,传递给大脑;

第三步:思考处理,把书上的知识,转移到大脑中。

如果每一步都能顺利完成,也就完成了一个快速阅读的过程。

这个过程,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因为在阅读中,我们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

内环境关系到我们的精力是否充沛,情绪是否饱满愉悦;外环境则关系到我们所处的地方,是否安静,是否光线充足温度适宜,是否经常有人打扰。

好的环境,能帮助我们尽快进入专注状态,甚至是进入“物我两忘”的心流状态,进而调动起我们身体的潜能,发挥出超常的水平。

03神奇而又简单的阅读术,让你成为速读达人

我们要掌握什么方法,进行什么训练,才能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呢?来看看《写作公式》中的秘诀:

引导和扫视,30分钟读完一本书

引导阅读,就是读书时,用引导物指向要阅读的文字,带着视线移动。这是个基础练习,引导物可以是手指,也可以是一支笔。

小朋友刚上学,老师会要求他们用手指点着文字进行阅读,这样做能保持他们的注意力,不漏字。而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引导视线聚焦,以及通过引导物的移动速度,来训练眼睛的速度,所以,要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加快引导物的速度。

每天抽出半小时练习一下,看看自己能有什么进步吧。

扫视阅读,是在引导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速度。从单行扫视开始,循序渐进,逐步练习双行扫视,可变扫视,反向扫视。

具体做法为:

单行扫视:将引导物依次指向一行的末尾,引导视线,从左到右扫完该行;

双行扫视:两行为一组,引导物直接指向第二行末尾,引导视线一次扫视两行;

可变扫视:把双行扫视的行数,尽量扩大;

反向扫视:就是“倒着看”,先把视线聚集在一行、一句或一段的末尾处,当视线向下一个阅读部分移动时,会有个“回扫”过程,这个回扫,就能完成完整的内容阅读。

光说不练假把式,快拿起你手边的书,试一试吧。

QPA阅读法,2小时吃透一本书

在海量信息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的阅读,不得不考虑它的实用性。樊登老师说: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途径转变为能力,那么再多的量也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

从大方向上看,我们读书是为了应对这个多变的世界;而从小的层面来讲,我们读每本书,都应该本着增长能力、改善生活的目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读得较多的,就是致用类书籍,它们是某个方面的、比较专业和系统的知识。例如《写作公式》,就属于一本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致用类书籍。读这类书,用QPA阅读法特别适合,能让我们在2小时内吃透一本书。

QPA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Question,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并明确解决它需要具备的知识,然后带着问题读书;一种是读完一本书后,立刻回顾,这本书讲了什么,作者写书的目的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环节:Plan,制订方案

指读书后做一个知识应用方案。这个方案要包括4个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知识点内容;写出每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何种具体问题;曾碰到的类似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和书中的方法进行比较;写下具体措施,自己准备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

其中,曾碰到的类似问题,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从各种渠道看到的相关事件。而具体措施,则要具体到能够直接执行。

第三个环节:Action,持续行动

指具体执行上个环节制定的知识应用方案,行动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记录、复盘和调整。包括:记录行动过程,记录行动效果,总结行动经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行动,我们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后再次行动。

这样,也就达到了读一本致用类书籍的目的——螺旋式提升我们的能力。

04相信相信的力量,读书改变生活

德国作家、诗人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写作公式》的作者释若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华丽丽地实现了一个人生的转身。收获了更好的自己,也收获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们也希望提升自己,改变生活,那么就要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能达成所愿。

一本几十元的书,能让我们学习到一个作者几年、甚至一生的经验所在,可谓是最低成本的自我成长方式。

愿大家都能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走上进阶之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的所有“速读法”可能都是错的
怎样一下午读完一本书
一看就会的两倍速读书法,帮你一年读完100本书
如何读英文原著
哈利·波特与乔乔
不要无知地关闭孩子的阅读兴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