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该怎么学
userphoto

2022.10.05 广东

关注

前几天有家长在问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该怎么学袭,这个其实我之前也多次说过,要求就是全部要熟练掌握。当然,这个要求其实还是太笼统,每个家长对这个“熟练掌握”的具体程度理解也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执行起来具体的要求也不太相同,最后时间长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肯定也会有区别。

所以不管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对于家长来说,对相关信息的解读能力决定了你的对应结果千差万别。

那么下面我就以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单元和二单元所学的内容知识点为例,给大家稍微具体地介绍一下课内基础知识做到“熟练掌握”究竟是怎样一个程度。

下面两张图是五上一单元 、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一学期有8个单元,粗略地估算一下每个单元大概有2周的学袭时间,每个单元有4篇课文,不算周末,平均每篇课文的学袭时间也就是2天半左右。在2天半的时间内把一篇课文读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不仅仅限于课文本身,还包括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学的词组等。

这里的生字主要是指一类字,也就是必须要会写的字。其实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部分的“生字”其实早都见过认识,但是不一定会写。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生字所对应的拼音、笔画笔顺、组词、造句是基本的基础要求,还包括偏旁部首、字的结构,如何正确的查字典等等。

课内的生字要求基本上做到这一步就算可以了,但是对于语文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很明显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单独的字只能算是一个有意义的符号,这只是基于字的基本意思,在实际的文章阅读中,单个字表示的意思非常有限,绝大部分都是和其他字组成词语来表示内容更加丰富的含义。

如果缺乏对字词的积累而只是去单独记忆生字,对文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不利于准确地去理解一句话的真实含义,不利于找到某句话或者是某段话的关键词和中心意思,甚至对单纯地记住这个字都是不容易的。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知识点总结中,读懂课文只占了一小部分的内容。因为一篇文章即使是长篇大论,其中心意思也不过几句话就可以总结出来。而要想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就必须把总结中占了最大篇幅的内容熟练掌握。

没错,在上面的总结中,从(二)到(七)的内容全部都是一个个具体的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就是课文里出现或者是衍生出来的相关联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熟练掌握,对孩子来说才是更重要的。

因为每篇文章除了引用的内容之外,出现一模一样的句子或者是段落的几率是非常小的,而字词却可以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出现在任何一篇文章中。换句话说,字词才是基础知识积累的关键,是可以迁移的。

这个迁移不仅仅是在阅读文章中,同样也可以应用到写作中。所以重视课内基础字词的积累才是学好小学语文的关键,积累足够多的字词,也是读懂文章的前提。这些词语看起挺多,但是如果分摊到2周的时间内,包括周末时间,实际上每天的学袭任务不算很重。

如果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养成了良好的学袭袭惯,那么每天学这些内容其实应该不用超过半小时,但估计很多孩子很难做到。如果在基础字词积累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那么对于阅读来说,可能投入的时间就不太够了。

但其实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比小学中低年级要大多了。因为在小学四年级之前,阅读可以说就是单纯的阅读。阅读后回答的问题不外乎字词、句子和短文的意思,只要你读懂了就可以回答出来,不会答错。

但是从五年级开始,文章的阅读开始加入了理解的内容,除了阅读的字数变多了之外,回答的问题也开始变得抽象起来,比如要在提供了更多信息的文章中找出或者是提炼出关键词或中心意思,根据内容给文章分段(层),总结归纳段意等等。

而要想正确回答问题,还是得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的前提就是能够正确的理解关键词语在具体场景中的意思。在小学字词积累中,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课内记住词语的意思包括和它相关联的字词,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形近字、词语搭配、相关成语等。然后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见到这些字词的频率,通过反复出现来记住这些字词的意思。

仅仅是记住字词的意思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输入的一部分,无法进行有效地答题,也就是输出。要想熟练地答题就离不开相应的答题训练,也就是精读训练。很多孩子缺乏的就是这种输出的能力,有些家长一听说阅读理解就觉得需要老师来讲解才行,否则孩子就学不好。

其实也不能简单来看,还是要分题型。有些题型就是基础知识的体现,比如在文中找某些词的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选读音、同音字(或形近字)选择等等。词语(成语)解释或者是某句描述换成相应的成语等等考的就是平时的课内课外积累。

而对于给文章分段,在小学期间,这个难度也不大,孩子如果不会分,家长照着答案也可以给孩子讲清楚。因为每段的意思都很明确,不存在模糊不清将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读的次数多了,孩子自己也可以轻松理解。

而对于提炼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某些表现手法的作用这类题目也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难,没有老师讲自己就讲不明白。这类题在小学期间很少涉及到深层次的含义,基本上都是字面意思,唯一有难度的地方大概就是有些没法在文中找到直接的词,需要孩子自己总结一下。这类题如果让家长直接来讲,可能有些家长怕讲得不准确,但是如果照着答案来讲,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因为重点并不是答案该怎么讲,重点是孩子有没有读懂文章。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一遍读不懂就多读几遍。当天如果不是太熟练,就隔几天再重新读一下再做题。只要家长不是急着完成任务,当阅读文章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时,孩子是可以完全读懂文章的。这时这类问题的回答就会变得简单,因为内容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套用答题格式的问题了。

所以阅读的本质是读懂,读懂的前提下再来回答问题,哪怕不套用任何答题模板,仍旧是八九不离十,尤其是在小学。答题技巧不是关键,初中高中更重视一些。当然,为了答题更完美,学一些答题技巧是可以的,前提是孩子具备了读懂文章的能力。否则单单记住了一个答题的形式,对得分帮助不大。

比如答题技巧中有教如果寻找关键词的。例如提取某段话的开头或结尾的某个词,但问题是到底是开头还是结尾呢?万一这个作者不走寻常路,关键词的那句话放在第二句或者是中间某句怎么办?你是不是还是需要读懂文章才能找准呢?

所以不花时间去积累读懂文章的能力而是寄希望于老师讲解技巧或者是讲解某篇具体的文章都是舍本逐末。你不能自己读懂文章,就没办法把老师说的技巧或者是其他具体文章的答案迁移过来。换句话说,即使是老师把每篇学过的文章都讲解了,你如果读不懂文章,那么换一篇新的文章你还是读不懂,还是需要老师去讲解,那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之前一直都说小学期间的字词积累是重点,课内课外每一个具体的字词都要熟练,通过课外阅读熟悉高频词的应用场景,读懂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反复积累一定数量的精读文章和答题内容,熟练到一看文章就知道讲的什么内容,一看题目就知道怎么回答,那么精读的积累才算是有了一定的效果。

简单说读懂文章可以至少在10分总分中拿到8分,再学袭答题技巧可以拿到10满分,而读不懂文章套用答题技巧和模板大概也就能拿个5-6分,甚至更低。而大部分的家长都不知道用第一种方法,而是寄希望于第二种方法,结果花时间上课也不能提高分数,得出阅读理解好难学的错误印象。

就像体操运动员不练基本功就直接上高难度动作,成功率肯定很低一样。有很多方法技巧属于高阶技能,用在低阶水平上也很难发挥出作用。所以有很多家长觉得很好的方法到了孩子那就是学不会,用不好就是这个原因。

我为什么要开这个阅读打卡群,就是希望能够帮有些家长纠正错误的努力方向,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大部分的家长不去研究小学初中的学袭内容,只看到这学期的课本,没有规划,不懂底层逻辑,造成孩子学得累,家长也辛苦,而且效果也不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助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期中考试没考好?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距到底在哪?老师总结了原因
小学1-6年级12册书2460个生字(带拼音),建议人手一份!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
家长课堂丨别等六年级再来后悔,语文没有学好3个基础知识,家长要提前准备……
资深班主任提醒:新学期每天坚持这三件事,孩子语文成绩一定好!很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