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助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作为年轻的宝爸宝妈,我们都没有带娃的经验,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我们需要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他们的宝贵经验,能够让我们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我学校就有很多老师,不光教书育人成绩斐然,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学习的好榜样。

我的同事高老师,就是一位教女有方的模范妈妈。她的两个女儿学习成绩都特别好,先是大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过了两年,小女儿又以济南市文科第一名的佳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高老师的两个姑娘被同事们誉为“两朵金花”我们也都特别羡慕她这位成功的妈妈。有一次,我特意向高老师请教“教女成凤”的方法,她说:“我感觉自己最成功的一个做法,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随后,高老师向我详细介绍了自己培养孩子预习习惯的方法,值得所有宝爸宝妈们借鉴。

第一,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父母要教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为一年级开学前的预习打基础、做准备。

高老师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扮演好”这个角色,做孩子的“好老师”。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必须教给孩子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让孩子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否则,孩子看到课本上的字一个都不认识,就像“摸瞎虎”一样,一看课本就懵了,怎么进行预习呢?家长可以通过学儿歌、背唐诗、读绘本、做游戏等方式教孩子认字,孩子此时的记忆力特别强大,边玩边学,记住方块汉字,是比较轻松的事情。她的两个女儿在幼儿园阶段,都认识了3000个汉字,并且已经自主阅读一些童书,所以,对她们来说,预习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第二,在小学一年级开学前,家长要陪孩子预习整册课本,培养孩子“整本书预习”的习惯

高老师继续说,在所有预习习惯中,首先要培养孩子“整本书预习”的习惯,这有利于让孩子从整体上认识新课本,对课本有个宏观的了解和总体的把握,在大脑中对课本形成大的知识框架,否则,孩子总会感到今后所学的知识是细碎的、局部的。她在女儿们上小学一年级之前,总是想办法向亲朋好友借到孩子刚刚用过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课本,陪着孩子预习两遍。因为孩子在上幼儿园阶段就有了3000字的识字量,并且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所以,孩子拿到一年级语文课本,非常兴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读起来。

高老师对孩子“整本书预习”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语文方面:要通读整册课本先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铅笔在不认识的字下面划一道横线。在不理解意思的词语下面标“△”符号。读完课文,再看课后题,看明白并且会做的题,在题后标“√”;不明白或者不会做的题,在题后标“○”

高老师解释说,默读是一种特别重要的阅读能力孩子快上小学了,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默读能力。因为默读比朗读的速度要快,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准地理解阅读材料,阅读更多书籍,摄取更多知识;而且孩子上了小学,就要开始面对考试了,考场上,孩子需要默读试卷,并快速准确地读懂题目要求。所以,在做“整本书预习”的第一遍时,应该要求孩子默读。另外,“不动笔墨不读书”,要让孩子养成在阅读时随时圈画重点、标注疑难的好习惯。小孩子读书容易走神,让孩子默读的时候,在课本上圈圈画画,有利于孩子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阅读课本内容,并且很容易读进去。

在上一年级之前,孩子往往还不会查字典,孩子预习时圈画出来的生字词怎么解决不理解的课文内容怎样解答?

对此,高老师解释说,每预习完一课,家长都要帮助孩子解决疑难问题。不认识的生字,就教给孩子正确读音;不理解的生词,家长要通读课文,然后告诉孩子这个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不明白或者不会做的题,家长看懂后,可以告诉孩子对题目的正确理解。家长如果也没看明白(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内容非常简单,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可以让孩子在题后面再标一个“○”,等待开学后老师讲到时再解决。孩子心里有这个疑问,反而更能促使他们开学后认真学习。

家长指导孩子默读完一遍课本后,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的障碍就都解决了。第二遍预习,可以让孩子朗读课文

高老师解释说,朗读,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孩子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于今后阅读和写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朗读时,要让孩子有感情地读,读准字音,读准句子,按照标点符号,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不要“老牛大憋气”似的一口气读到底。但是也不要读破句子,不该停顿的地方就不能停顿,也不能半句半句地读,这样错误读法,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错误的朗读方式,都要及时给孩子纠正过来。

有些课文,在课后题中有明确的背诵要求,可以让孩子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这样,开学后,孩子的学习负担就减轻了很多。

高老师接着说,经过默读和朗读这两遍预习,孩子对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内容就有了大体的了解,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也做到了心中有数,开学后,孩子学习课本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有利于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有兴趣地深入学习。每个学期开学前,高老师都利用寒暑假时间,指导孩子预习整本书,这样,孩子“整本书预习”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第三,每周都陪孩子对下一周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让孩子养成“周末预习”的好习惯。

高老师说,除了“整本书预习”,还要陪孩子进行“周末预习”。周末预习,相对于针对整本书的预习,要更加深入、更加细致。

以预习一年级的语文为例。高老师在每个周日的下午三点,都专门陪孩子对下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做深入、细致地预习。平时老师的讲课进度,是每周学习两篇课文,所以,高老师就指导孩子预习下一周老师将要讲的两篇课文。

她对孩子的周末预习,同样有明确的要求:默读课文三遍,然后给家长复述课文内容;需要背诵的课文,可以朗读几遍,然后给家长背诵出来;对课文内容方面有疑问的,用“▲”符合标注出来,要在下周上课时重点听明白;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每个组至少两个新词

由于每个周末下午三点都是固定预习语文两篇课文的时间,一个学期下来,高老师的孩子们就养成了“周末预习”的好习惯了。孩子听课轻松,而且能抓住重点、难点,课堂学习效率特别高。高老师平时跟女儿的老师们交流时,老师们经常夸这两个孩子特别善于学习。

第四,培养孩子每天“十分钟预习”的习惯。

高老师说,一年级的孩子,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虽然开学前陪孩子进行了“整本书预习”,也进行了“周末预习”,但是孩子容易遗忘,所以,每天晚上,必须陪孩子进行“十分钟预习”,让孩子预习第二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还是以语文为例。在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每天拿出十分钟,让孩子默读第二天要学习的课文两遍,并用红色铅笔,在不理解的字词或课文内容下面标“△”,让孩子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如果没有问题,就熟悉一下课文内容,也利于第二天课堂听讲。低年级孩子们有一种心理特点:他们普遍对自己熟悉的内容感兴趣。充分地预习,更有利于孩子认真听课,而且更容易多侧面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质疑,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发现,提高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高老师说:“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孩子经过了多遍目的明确的预习,再加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做练习,对课文的内容和所讲授的知识就掌握的非常熟练了。'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精,精能生神’,孩子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不再仅仅是背诵了一些课文,认识了一些生字,而是对课本框架的整体透彻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精细准确掌握。充分预习过的孩子,比没有预习过的孩子,听课效率不知道要高多少倍。期末考试,孩子获得满分,就水到渠成了。”

高老师接着说:“由于一年级的内容相对简单,没有预习习惯的孩子,只要记忆力好,或许最后期末考试也能拿满分,和有预习习惯的孩子相比,还暂时看不出明显差距;但是年级越高,课本知识的难度越大,没有预习习惯的孩子,学起来就会感到越来越吃力;有预习习惯的孩子,反而会学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适应。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预习习惯的重要性,越是到了高年级,就越能体现出来了孩子只要赢在起跑线上,往往就能一步领先,步步领先逐渐进入良心循环的学习轨道。此后,家长就越来越省心,越来越轻松了。”

    听了高老师介绍的预习方法,我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我想到了一句话:“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家长。”其实,做一个成功的家长并不难,就让我们从学习高老师培养孩子预习习惯的成功经验做起,助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和孩子一起走向成功,开创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寒假拿到新的语文课本,1-2年级学生这样预习语文,家长只用叮嘱好3件事……
开学后如何学习语文?根据课文要求,具备3个学习能力可提高效率
小学二升三的暑假,不想一开学就掉队,就要提前多预习
小学语文预习及复习方法,值得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