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差”谁发现的?
中国“岁差”最初发现是基于冬至点的移动!

  即便如此,岁差的发现也需要长时间的天文观测积累数据,才能察觉到这一天文现象!

  在晋代以前,我国的天文学家是不知道有岁差现象的。天周和岁周不分,以为从冬至到冬至一周岁(岁周),就是太阳在众星间运行一周天(天周)。所以当《四分历》把回归年长度定作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也把周天划分成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他们相信冬至点的位置一旦测定,就永远不变,所以战国时期到西汉大都沿用冬至点在牵牛初度这个数据。

  但是想要发现“岁差”,是由于中国天文古代长期积累的天文历法数据,通过比对早期历法中保留的实测冬至点数据来获得的!

  在战国时期的《古四分历》所测得的冬至点在牵牛初度。秦代使用的《颛顼历》立春在营室五度,按古度推算,那太阳冬至点的位置也在牵牛初度。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冬至点的实测数据。

  由于太阳的位置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间接推得,早期测定冬至点的方法大致是利用当时给定的冬至日,以漏刻得到夜半的时刻,由这个时刻中天的恒星的入宿度,反推得到太阳的位置。这一方法由于漏刻定的时间难以准确,所以测得的数值也比较粗略。

  为了解决冬至点测定的问题,南北朝时期后秦的姜岌,想出了一个巧妙方法,就是在月食的时候测量月亮的位置,这样推得太阳的位置,再核算到冬至太阳的位置。这种方法是相当准确的。他实测得冬至点的位置在斗17度。

  而直到晋成帝(公元330年前后),虞喜(约284-约360)比较了历史上冬至点的观测结果,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冬至点有缓慢的移动,认识到太阳在天球上运动一周天并不等于冬至到冬至一周岁,应该“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太阳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还没有回到原来恒星间的位置,还不到一周天,于是称这个现象叫“岁差”。

  也就是说,从战国到晋成帝时期,虞喜通过比对冬至点的移动,直到此时才确定了“岁差”这一天文现象!

  这么长的时间,中国才能有此发现,而西方传教士在明朝直接就能知道“岁差”,还说成是徐光启“引进”西方天文历法知识,这显然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西方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积累天文数据,17世纪西方才有天文台,如果不是从中国得到的天文历法知识,它们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天文现象,自然更不可能是“古希腊”发现的“岁差”了!

  由于中国历法中有二十四节气,在天球赤道系统中也发现了春分点向西移动的现象,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升交点,所以,中国古代也叫“交点退行”(天体轨道升交点经度不断减少的现象)!

  所以,现在“岁差”的最早发现变成了: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把他测出的星位与150多年前阿里斯提留斯和提莫恰里斯测定的星位进行比较,发现恒星的黄经有较显著的改变,而黄纬的变化则不明显。在这150年间,所有恒星的黄经都增加约1°30'。喜帕恰斯认为,这是春分点沿黄道后退所造成的,并推算出春分点每100年西移1°。这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

  这显然是西方根据中国的“交点退行”来伪造的“古希腊”发现岁差的故事,
  因为提到了“喜帕恰斯认为,这是春分点沿黄道后退所造成的”, 而只有中国历法才有节气,西方不可能根据节气春分点的移动来发现“岁差”现象!(就不提他那数值错误了啊!)

  也就是说,不管是从时间长度天文历法数据积累来说,还是从冬至点测定来说,亦或者是节气春分点来说,西方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具备条件的只能是中国!

  实际上,西方传教士发表的天文历法书籍内容,就是它们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不同阶段的理解产物,它们发表的年代,就是学得历法知识的年代!

  所以,汤若望大约于1640年写的《历法西传》的年代,要早于所谓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年代,《天体运行论》是对中国天文学更进一步认识的产物,所以,才提了“日心说”!

  地心说的说法: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米利都学派形成初步理念,后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

  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中国古代的“九重天”!
  


  欧洲的赝品九重天:
  


  中国传统说天有九霄,“九重天”是数量词,九重天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 数字,所以有"极限"之意。九重天是指天有极多极多重。

  《吕氏春秋》曰:天有九野,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重,一为月天,二辰星,三太白,四日,五荧惑,六岁星,七镇星,八恒星,九左旋天。”

  可以说,这些本来就是中国的知识,又何来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之说!那只是用来模糊视线,颠倒黑白的说法,实际上是应为中国教徒出卖中国天文历法知识,教给西方传教士,输入西方,才有了现代西方天文学的产生!

  目前看来,西方早期翻译改写了不少《淮南子》、《吕氏春秋》的内容啊!这些内容不少出现在了西方的“古代天文学”、“哲学”等的各种伪造人物的成就事迹里!

  利玛窦时期,已经提到望远镜了,只是说法相反,或许应该是中国的望远镜传入西方才对!

  而“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出现是它们理解得到中国天文学知识的不同阶段的产物,自然也就没有西方历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

  哥白尼这个人的生平怕是后来伪造出来,西方后来将该伪造人物提前到明朝年间,以此来和中国教徒宣称“传入”西方科学的说法互为映证,印证明朝的西方有比中国“先进”的天文地理等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完满的解释西方“地心说”、“日心说”的来源,中国教徒也能很好的隐藏出卖中国天文历法地理等科技文化知识的意图了!

  还让很多中国人由此误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把西方传教士自己的错误“地心说”的认知,扣在中国古人头上,蒙冤至今!

  西方传教士自己无知,还要将此强加罪名于中国古人,就像利玛窦把中国“上帝”偷盗翻译为西方“GOD”一样,谎称中国自古信的是西方“GOD”的套路是一模一样!

  导致今人不认自家上帝了!它们可真是用心险恶,其心可诛!自己无能还要怪罪中国人!

  把中国人的成就通通说成是它们自己的“成就”,洗脑宣传成中国“偷盗”了西方的一样!

  真是强盗贼喊捉贼啊!真是太不要脸了!中国人因此上当无数,一定要讨还公道,正本清源!

 著名“伪人”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科学之父” 及“现代科学之父”。

  这位更厉害,甚至在西方连天文台都没有建立的时候,就能凭着最早的望远镜向太空看啊看,发表各种天文物理学说,被称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了,真是大言不惭啊!

  看看中国人是怎么做的?!

  中国的北齐张子信花了30多年的时间,隐居于一海岛,专心致志地用浑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570年前后,他才获得了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大发现,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食差。

  而“岁差”的发现时间,就需要更久更长时间了,简单说从战国到晋成帝时期,直到晋朝虞喜通过比对冬至点的移动,才能确定了“岁差”这一天文现象!

  这么长的时间,中国才能有此发现,天文现象,天体运动,天文观测可不是一个人短短一生就能观察到的,这真的是牛顿、伽利略等人能够做出的“成就”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可用天文学考古,人人可方便验证《尧典》四仲中星实测年代
气机运动天文原理概念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为什么是中国发现的呢?
论地支十二字源自新石器时代星象 | 汉字密码网
二十四节气,岁差、岁差纪年法
2000万的“帝鳄图腾”,江诗丹顿天文腕表当然不止这一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