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年,志愿军组成反坦克大队,让文登川变成了美军装甲兵的坟墓

上战场前。

志愿军:不就是美式装备嘛,我们见过。

美军:不就是中国军队嘛,我们见过。

真正开打后。

志愿军和美军:怎么对面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没错,志愿军和美军都被同一批部队坑了。

在朝鲜战场,最令美军害怕的,就是志愿军无与伦比的战争技巧和战斗意志。志愿军仅靠步兵,就可以完成对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迂回包围;可以靠着两条腿,在崇山峻岭之中强行军,抄美军的后路。在保家卫国的信念加持下,志愿军在绝境中依然死战不退。美军惊恐地发现,即使山头已经被炮火削低了几米,依然会有志愿军战士从阵地里站起来,挡在他们面前。

另一边,让志愿军发愁的,是美军异常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

与志愿军不同,美军财大气粗,运输手段先进,几乎没有出现过后勤问题。美军可以靠空运组装一座战略大桥,让志愿军切断美军退路的计划泡汤;美军可以只靠空投,就能支撑起被包围部队的全部补给。美军的装备质量和数量更是领先志愿军一个数量级,仅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倾泻下来的“范佛里特弹药量”,便超过了二战中的最高水准,让中国军队从此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

穷则战术穿插,达则火力覆盖

当然,最令志愿军头痛的,还是美军的坦克。在以往的战斗中,国军的坦克很差,且不会正确使用,因此对我军的威胁十分有限,甚至出现过指挥官坐坦克逃跑,被我军步兵俘虏的事迹。但入朝后志愿军发现,美军坦克数量多、跑得快、装甲厚、火力猛,跟国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美军的一个坦克营,都能装备60-70辆坦克,赶上了其他国家坦克团的水准。美军也擅长使用坦克,尤其是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M46”巴顿”中型坦克,坦克在美军手中,充当了快速支援和固定防线的作用。

M46巴顿坦克

在前几次战役中,志愿军很容易就能包围美军营一级的部队,但包围后,却难以吃下。因为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往往对付不了坦克和装甲车组成的环形防线。被包围的美军依靠坦克坚守,天一亮便用坦克突击,强行冲破包围圈逃跑,令志愿军无可奈何。

本期,就带领大家走进文登川之战,看志愿军是如何用步兵“掀翻”美军坦克的!

“坦克劈入战”

1951年下半年,朝鲜战争五次大规模战役已经结束,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陷入了僵持。双方在“打打谈谈”的同时,也都在“以打促谈”。

为了拿到更多的谈判筹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秋季攻势”。志愿军一线部队的4个军遭受了美国9个师的进攻,志愿军战史上规模空前的阵地防御战拉开了序幕。

美军此次进攻,采用的是“坦克劈入战”战术。美军逐步推进,每遇到志愿军连、排单位的防御阵地,美军就呼唤飞机反复轰炸,并以几十辆坦克组成集群多次冲击。随后,美军步兵和工兵就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沿山路迂回分割志愿军阵地,对山头实行逐个占领。

美军指挥官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也就是“范佛里特弹药量”的被命名者,如此形容“坦克劈入战”:坦克集群就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它将以难以阻挡之势,劈开志愿军的防线。

范佛里特

但志愿军的战术也是灵活变化的。由于战争初期没少吃美军坦克的亏,志愿军各个部队都积极开展了打坦克的战法研究。几个月前,一大批苏联提供的反坦克手雷列装到了志愿军部队,大大提高了志愿军的反坦克力量。

反坦克手雷在二战初期出现,在苏德战场上普及。现在,反坦克手雷到了志愿军手上,反倒成了新鲜玩意儿。反坦克手雷内部装有聚能破甲战斗部,可以摧毁坦克的侧面装甲。虽然投掷距离只有十几米,但比之前的反坦克手段已经先进了许多。从此,志愿军不用再背着炸药包,跟对方坦克贴脸“极限一换一”了。

同时,志愿军还缴获了不少美制“巴祖卡”系列火箭筒和一批无后坐力炮,送交我国的军工部门后,军工部门迅速仿制了一大批反坦克火箭筒,这些火箭筒的射程可达数百米,让志愿军有了与美军坦克较量的本钱。

除了反坦克武器的革新,志愿军还制订了一系列反坦克战法。与美军的”斧头“正面交锋的,是志愿军第20兵团,他们根据美军坦克的特点,在文登里地区构筑了网状的反坦克阵地。志愿军充分配合,利用各种地形和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距离,在文登里织成了一张密集的反坦克火力网,就等美军坦克送上门来。

目标,文登里

1951年10月5日,为了打开文登里这一志愿军的东线门户,美军集结了6个师,以280辆坦克为前锋,在步兵和飞机火炮的配合下,沿文登公路向文登里地区发动进攻。文登里的文登川,是鱼隐山和中七峰之间的一条山谷,山谷里有一条公路,直通志愿军后方。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美军打起了文登川的主意。

首先与美军接战的是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他们已经持续战斗两个月,部队伤亡惨重,士兵疲惫不堪,再加上没有反坦克经验,朝鲜人民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几天后,志愿军开始与朝鲜人民军换防。

20兵团67军刚接手人民军27公里宽的阵地,就遭到了美军4个师的猛攻。67军5个反坦克连,据险坚守,边打边修工事,白天失去阵地,夜晚就再次夺回,战况十分激烈。后来,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不得不将预备队也投入到战场,经过三天恶战,67军最终顶住了美军的疯狂进攻。

在进攻67军阵地的同时,美军还分兵进攻68军镇守的鱼隐山。鱼隐山是一座堪比上甘岭五圣山的战略制高点,杨成武直接将108门炮拉上了鱼隐山,加强此地的防御,其中还包括36门榴弹炮。美军一番猛攻,鱼隐山岿然不动,于是,美军又瞄上了文登川

文登川之战示意图

不得不说,美军的情报工作非常出色,就在68军换防的第二天,美军就集结了第2师、法国营、荷兰营、南朝鲜伪军第8师等大批部队,以及200多辆坦克,对文登川实行了“坦克劈入战”,想要趁志愿军立足未稳,突破防线。

68军204师首当其冲,204师对美军军情不明,对刚接手的朝鲜人民军阵地地形不熟,他们要在这里,跟美军打上一场仓促的遭遇战。204师专人专用,迅速将全师的反坦克武器,包括1个反坦克炮营、1个山炮连、1个工兵连,49个火箭筒和27门无后坐力炮集中起来,组成了专门打坦克的反坦克大队,在其他部队的掩护下,准备痛击美军坦克。

文登川之战

10月11日,美军到来。

第一天的战斗惊险无比。很多志愿军战士第一次打坦克,经验不足。他们还以手榴弹的攻击方式,来衡量手中的反坦克火器,导致前几轮射击精度不足,难以击中目标。

不少志愿军战士直呼:“美军坦克太快了,瞄不准,追不上”。

美军坦克一度长驱直入,奔志愿军的榴弹炮阵地而去。危急情况下,志愿军炮兵将榴弹炮炮口压低,对准美军坦克平射,取得了意外的效果。美军的坦克集群,被榴弹炮凶猛的火力轰退,志愿军阵地转危为安。

不知道志愿军是否了解过,在北非战场上拿88毫米高射炮当反坦克炮的隆美尔,但值得肯定的是,志愿军用此战术击破了美军即将到手的胜利。志愿军还据此总结出了一个专用名词,叫“闸止阵地”,意思就是大口径榴弹炮平射,是阵地的最后一道闸门。

北非战场平射的“反坦克炮”

第二天,美军又集结了78辆坦克,向文登川发起进攻。坚守在这里的204师610团拿起反坦克炮,埋伏在两侧山头,他们设置路障,迟滞美军坦克的推进速度,然后等美军的坦克靠近、减速时,再一齐开火。

美军先头部队进入文登川速度过快,没有足够的步兵掩护,很多坦克成为了志愿军反坦克武器的靶子。一天激战过后,美军坦克被击毁10辆,被击伤8辆。遍地的壕沟、被毁的坦克挡住了美军去路,加上天色已晚,美军只得撤出战场。

渐渐地,志愿军摸索出了一套打坦克的战法。比如靠近射击,就是放美军坦克靠近,待其减速时再开火。610团的一名无后坐力炮手,就守在一个弹坑前,等着美军坦克减速,最终创造了4发炮弹命中3发的佳绩。

再比如各个武器协同配合的战法。当美军坦克进入到火力网中央位置时,志愿军埋伏在山头,数量最少的反坦克炮会率先开火,他们射程远,威力大,但目标也大,容易被敌人盯上。所以往往在开炮后,美军坦克便会转动炮塔,寻找反坦克炮阵地,步兵们也会环顾战场,准备为坦克消除威胁。

这时,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机会就来了。志愿军炮手们沿着战壕接近美军坦克,当距离仅剩十几米的时候,炮手们就会探出身来,用手上的武器招呼这些铁家伙。火箭炮会径直飞向美军坦克,几公斤重、带磁性的反坦克手雷,也会紧紧地贴住美军坦克,带穿甲效果的聚能战斗部,能让50吨重的坦克变成废铁。

志愿军炮兵阵地

如蛛网一般遍布战场的战壕,为志愿军战士提供了接近坦克的绝佳路径。同时,战壕也让工兵大放异彩。与其他工兵提前埋防御型地雷不同,地雷在志愿军工兵手里,变成了进攻型武器。志愿军工兵在壕沟里,看准坦克的行进方向,然后临时将地雷布置到坦克的路线上,让美军坦克躲无可躲。一旦履带被炸毁,美军坦克就会变成反坦克武器的活靶子。

美军的坦克集群遭到志愿军四面八方,天上地下的轮番打击,被打得晕头转向。到10月20日,美军已经损失了36辆坦克,攻势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志愿军仍牢牢控制着文登川。

即便这样,美军还是贼心不死,美军部队反复在文登川进行“坦克劈入”作战。在他们看来,突破文登川,就能打击到志愿军的后方,这个险值得一冒;即便突不进去,也能检验“坦克劈入战”战法,为今后的较量积累经验。

志愿军也不惯着美军,来多少就打多少,通吃!所有进攻文登里的美军部队,都遭到了志愿军的坚决打击,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一次性集结了上百辆坦克进行冲锋,还是被志愿军牢牢挡下。而且,志愿军越打经验越丰富,越打越得心应手,美军从一开始的略有所获,变成了后来丝毫占不到便宜。

志愿军在瞄准

文登川变成了美军装甲兵的坟墓。双方在此地反复较量,最后,美军损失惨重、一无所获,只能选择撤退。在文登川丢下的78辆坦克残骸,宣告了美国引以为傲的“坦克劈入战”的破产。“斧头”最终砍在了铁块上,什么都没劈开,自己还卷了刃。

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逐渐意识到,像文登川这样的谷地,就是为美军坦克设计的死亡陷阱,基本不可能被突破。于是,他放弃文登川,开始为美军另寻突破点。范佛里特在地图上,标注了接下来的进攻地点,一场志愿军和美军之间的大战即将展开。

因为美军在文登川之战失利,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全世界的目光将会聚焦到范佛里特的下一个目标——上甘岭

战绩辉煌的68军

在文登川战役中,美军的78辆坦克是被完全击毁的。此外,还有许多坦克被志愿军击伤,但都在美军的火力掩护下被拖回。战斗后期,美军便不敢再往回拖坦克了,因为志愿军会在受伤坦克周围“围点打援”,用设伏、提前布雷等方式打击前来救援的美军坦克。有时,美军会为了救援一辆坦克,再额外损失1-3辆坦克。

阻击美军坦克的志愿军

电影《激战文登川》,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志愿军战士跑到美军受伤的坦克里拆零件,恰好碰到美军2辆坦克来拖这辆受伤坦克。于是,志愿军战士埋伏在坦克里,一刀干掉了美军坦克兵,并用反坦克手雷炸毁了这两辆坦克。

电影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68军的功绩却是不可磨灭的。68军初到朝鲜,就遇到了从来没见过的坦克集群,他们的反坦克武器在美军看来,既不够多、也不够先进,但他们就是用这些“落后”的武器,遏制了美军坦克的疯狂进攻,打了一场漂亮仗。

事后,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专门写诗,来纪念文登川反坦克战:

谈判无计挑争端,坦克劈入文登川。以劣胜优破甲阵,智勇将士震敌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粉碎“坦克劈入战”的文登里之战
文登川之战:美军坦克打到不敢凑近,志愿军如何打出反坦克经典?
解放军十大铁血阻击战之十:文登里阻击战4
美军坦克切入文登川,3天死1.7万人,杨成武:一辆都别想过去
文登里阻击战让美军感觉犹如经历噩梦,精锐之师一个月寸步难进
美军耻辱:近百辆坦克没冲过一条峡谷,得知志愿军兵力后无地自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