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做一个语文名师是可耻的!
阅读更多教研文章,请进入教研中心;在线备课,请进入备课大师
教研中心 七上备课 七下备课 八上备课 八下备课 九上备课 九下备课 中考语文 主题阅读 说课大全 课堂实录 名师在线 作文大师 文言津梁 语文影院 电子辞海 语文图库 语文工具
林键
我很早就想写一篇题为“今天,做一个语文名师是可耻的!”的文章。不是因为那句很有名的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也不是因为2000多年前孔子的话——“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记得有一次,我在“害我语文形象的是古文”一文的跟贴里表示了完全不同的意见,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强化古文教学,并说了一些理由,由此展开了一场争论,大家各抒己见。其中有一个贴子是这样说的:“听说李镇西老师不喜欢《红楼梦》, 王雷同仁您有什么看法?”我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意思好象是说,连李镇西都不喜欢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由此可见,古典文学无疑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了,因而,中小学古文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当时我就禁不住想问:“李镇西是谁?”当然,李镇西在中语界赫赫有名,哪个不知?谁人不晓?不管他自己承认不承认,他作为一代名师,是铁定的了。你听听,“听说李镇西老师不喜欢《红楼梦》。”这是一个多么有力的论据,尽管还只是“听说”。李镇西喜欢不喜欢《红楼梦》本来纯属个人爱好,这跟《红楼梦》乃至古典文学有没有价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那么这位网友怎么会硬生生地把它们连起来了呢?原因很简单,李镇西是名师,名师就是名师,名师就是不一样,难怪大家都要争着抢着当名师。语文界名师很多,鼎鼎大名如李镇西者也不在少数,然而,我却忍不住要说:今天,做一个语文名师是可耻的!
昨天,朋友打电话问我教师之友论坛上的大讨论看到没有,我说没看到(刚好这段时间家里的网络出了问题,一直没能上网),现在我才看到,文章很多,讨论也很激烈,我没有来得及全部细看,我很高兴看到这样的讨论,不待多考虑,先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谁也不会认为他们对名师的挑战是针对名师本人的攻击。魏、钱、于之为名师其实已经成了鹄的、圭臬、大纛或者说标签、符号之类的东西,而不再是真实的具体的人了,所以那些热爱和景仰大师的人们大可不必作义愤填膺状。至于语言的尖锐甚至刻薄只是一种言语方式而已,重要的还是看他们批评得有没有道理,有多大道理,再说,有时不这样言说不足以振聋发聩促人警醒。与人为善的确是人际交往的原则,但这儿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而是学术争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才是应该遵奉的不二法则。正像蔡文所说,魏书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私人朋友,我同意这个说法,魏诙谐健谈,恐怕也不失率真和宽厚,钱、于应该也是这样,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在私人场合大都是温和友善的,甚至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人也有和善的一面,他们可能是好儿子、好丈夫或好父亲。问题是,当人们进入公众领域,进入一个抽象的符号世界,而不再面对一个个具体的真实的能叫出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了解他的性情和爱憎的活生生的人时,人们就很可能也很容易变得不负责任起来,因为在他面前的已不再是一个和他自己一样承受着人性的全部高贵和脆弱、生命的全部尊严和荒诞、生活的所有喜怒哀乐的同胞,而是一个可恶的小偷或肮脏的妓女,对警察来说;一群影响社会稳定、损害政府形象的暴民,对官员来说;一群潜在的需要不断刺激和煽动的消费者,对商家来说;还有农民工、学生、听众、读者等等等等。他们都有被物化的危险,丧失了主体性实际上也就沦为非人。在别人的一瞥中,我们成了客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萨特说,他人是地狱,“一切都毫无道理,这花园,这城市,以及我自己,一旦你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反胃,就会晕头转向,这就是‘恶心’。”我们不是常常有恶心的感觉吗,当我们看电视看报纸听报告听讲话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可贵的感觉,这种感觉基于一种争取和维护作为人的尊严的悲壮努力——难道人是可以随意地被操纵和愚弄的吗?我们的教育之根本失误就在这儿,它不懂得尊重人,它不知道似乎也不想知道什么是人以及人性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一会儿向学生灌输知识,一会儿训练学生的能力,后来又说要培养创造性人格,现在又时兴起人文性来了,好像与时俱进,其实质未变,它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现实的要求来塑造学生,它从来不把学生当“人”,而是当作潜在的“人才”来打造,——人变成了手段和工具。当然,在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这种非人性化现象,我们讨论教育问题不能离开这样的现实背景。
基础教育实际上承担着双重任务,那就是教书和育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主要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后者则属于人格教育的范畴,包括品格、意志、情感等方面。学科素养会影响人格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时则互相渗透,互相制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就可以说既是学科素养,也是一种人格素养。但是两者分离的情况也很多,甚至更普遍,所以前者是不能代替后者的,就对人而言,后者显然更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我们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不顾后者的,因为后者是隐性的,不易察觉也很难进行量化分析的。尽管我们也讲德育工作,讲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但实际上谁也不会真正重视的。在学校里,德育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而教学质量其实就是升学率。我们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是严重背离教育本质的纯粹的实用功利教育。
基础教育的沦落固然有着极其深刻、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而其最根本的一点则是:不把人当人看。所有的人只有一个使命,那就是成为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非人性化是对人成为更完美的人的使命的扭曲,这种扭曲时时刻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生在我们身上。……
为什么中语界的事儿特别多?为什么语文教学总是受到社会各界的严厉批评?
比如说一个数学或物理名师会不会受到圈内外人士的广泛责难?恐怕不会,即使有,也只能局限在业内,因为数学和物理是科学,科学是有统一的明确的评判标准的,对这个标准同行们是很清楚的,几乎不存在什么争议。而语文则不同,语文中的很多问题没有这样一个单一的明晰的标准,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应该允许大家表达不同的看法,这是其一。
其二,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有一个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严谨有序的知识体系,因而也不需要依赖这种知识体系并通过科学严格的训练而达到一定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语文的素养和能力更多的是依靠语文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积淀。就传授本学科的知识理论、思想方法,训练专业技能而言,数理化等学科更重视如何快速有效的实现这种传授,科学本身的严密性和系统性要求训练有素的教师和训练有素的学生。而语文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训练,但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一个传授技巧高超的语文教师恰恰会妨害学生的“自得之”,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创造精神反而有害,如果他对自己发明的这一套技术是否不动声色地戕害了学生的自由灵魂缺乏足够的警惕和反思却沉浸在自豪和喜悦中的话。
其三,基础教育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而语文的育人功能更重要,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其他学科特别是数理化等学科至少在传授知识本身时有理由致力于纯粹的知识和技能而暂时搁置其育人使命,语文却没有理由这样做,否则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如果只是失职,那还可以补救,失职是“不作为”,我们是“错作为”,故应称之为渎职。比如说,我们在分析课文时为了传授阅读技巧常常肢解和阉割原文的精神内核,我们在指导写作时为了训练作文能力而窒息了学生的自由创作精神,我们在进行应试训练时更是削足适履、郢书燕说、刻舟求剑等各种强词夺理穿凿附会的伎俩无所不用其极,它们对学生人格上的伤害是很难补救的。一旦认识到这一点,你就无法为你的请君入瓮式的聪明还有循循善诱的技巧、驾轻就熟的本领沾沾自喜,相反,你会痛苦。
今天,做一个人是可耻的!
今天,做一个人,贫穷是可耻的。 做一个人,富贵同样是可耻的。
今天,做一个人,长得不美是可耻的。 美若天仙也是可耻的。
今天做一个人,吃是可耻的,玩是可耻,睡同样是可耻的。
今天,做人真是可耻的!明天,你想不想继续可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
论坛 | 郭家海:小学习作核心素养教学模型的构建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在语文课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之三| 管然荣、杨 毅: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认知与实...
窦桂梅:从语文教学到成志立人的超越之路
多种角度看PISA引发的阅读关注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以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