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求孩子“稳重”,很残忍?(大多数男孩父母都在犯的错)



经常会在微信后台遇到这样的提问:

我孩子太不稳重怎么办?

我儿子完全坐不住,毛毛躁躁的,怎么才能让他稳重点儿?

我家孩子特别爱吹牛,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儿,一点都不沉稳,我很担心他以后……

提出这个问题的,基本都是男孩家长。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人对于“稳重”一词情有独钟。绝大多数女性择偶的标准之一,就是对方得要成熟稳重。“稳重”亦是社会评判一个男人优秀、成熟与否的一大准则。

“稳重”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通俗说来,就是指“做事踏实,不冒进,善于忍耐,考虑周全,懂得判断情境,会顾及他人感受,有担当……”

我们不排除,有的孩子的确天生就更加偏于“稳重”。这种天然的稳重是好的。但是,对一个本来健康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愿意标榜自己个性的、朝气蓬勃的、富有活力和攻击性的男孩来说,一味要求他们“稳重”,是件很可怕的事。

他们需要压抑自己的许多天性,尤其是要压抑起男性特有的强烈的攻击性,该藏的锋芒都藏起来,该阉割的欲望都阉割掉,最后脸上戴上一副叫做“成熟稳重”的面具,才可能被社会接受。身为一名男性想要在这样一个社会立足并胜出,的确不易。而我们的男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这般严峻的社会现实中,不可谓不残酷。


我们得到的是一个模式化的“稳重”的男孩,失去的却可能是孩子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

下面的文章,我们结合一些微信后台上父母最常问的问题展开讨论。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孩子喜欢说话,爱吹牛,就是不稳重吗?

中国人不喜欢说话多过行动的人,会认为这样的人“不靠谱”。对于话多、过于吹嘘的人,我们谓之“夸夸其谈”、“爱吹牛”。所以,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吹牛,喜欢在众人面前卖弄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心理总有些不安,担心孩子以后会变得不稳重,“光说不练,嘴把式”。

但是,儿童心理学家则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自我夸耀不仅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健康心态的表现。平时爱吹牛的孩子多数是性格开朗、自信心强、社交能力强的孩子。相对于一个不善表达、沉默寡言的孩子来说,一定是这个喜欢夸夸其谈的孩子更容易融入朋友圈,更有引领作用,更善于结交朋友。

可惜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自信的心态、在言辞方面的创造力,并不属于学校教育、考试要考察的范围,父母反倒会担心孩子这样的表现会影响他“踏实”地学习,并会企图打压孩子的优点。

与其如此,不如给这样喜欢表达的孩子提供可以表达的机会。学会欣赏他们在社交中的从容态度,以及他们在言语方面的天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天赋。对自己优势的确认,还有可能会带动孩子对其他各方面的信心与兴趣。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在此我要额外提醒一下:

1、低龄孩子的“吹牛”多源自发展局限。比如,由于理解词语能力有限,他们多会对父母的话“断章取义”,只听得到自己感兴趣的那几句。这样,当他们再重复、转述父母的话时候,就会出现不符合事实、看来像吹牛的情况。等孩子大些,这种情况就会好转。

2、5岁以前的孩子,仍然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很容易根据自己的愿望去思考,拿想象代替现实,并会一本正经地说出一些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待孩子大一些,这种情况就会减少。

3、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爱说大话,不过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引起父母重视。


比如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正常需求持漠视、淡化的态度,或者只希望孩子朝向父母理想中的状态发展,比如成绩不好就是好一顿责骂或数落;而成绩好,父母会觉得这是应该的,长此以往,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总是负面(消极)关注,不得已之下,孩子只有通过“想象成功”来回避对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现实,并附带获得别人的认可,比如在父母或伙伴面前吹牛、说大话……


如果是这样,更加说明了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正面关注太少了,父母不该紧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时时纠正。而是该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和称赞,让孩子在正面的、恰当的氛围下获得关注。

孩子太爱动,就是不稳重吗?

有些孩子天生更喜欢动。这在男孩子中尤其常见。他们似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什么都希望去尝试,尤其爱爬高上低,热衷冒险。


其实,这跟男孩子天生的生理构造有关。他们需要更多的身体运动、接触、甚至碰撞去消解体内过剩的能量,需要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去体验、认识这个世界。一般待孩子6岁之后,慢慢的,他们就会懂得分寸,自动变得更守规矩。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阻止孩子的探索、对孩子横加批评指责,经常打断孩子们的探索过程,孩子反倒会变得耐性差、注意力时间短,看起来永远“毛毛躁躁”。这种孩子就是父母人为养出来的。这些孩子的父母,多半急性子,对孩子催促多、批评指责多。他们对孩子最多的指责莫过于“你就不能老实一点儿”“你怎么总是毛手毛脚的!”……父母们原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干预让孩子能够沉稳一些,可是恰恰是这些充满指责的干预,不停地在打断孩子独特的探索方式,破坏孩子体验完整的机会,愈发让孩子的内心变得破碎,并躁动不安。


对这类活力十足的“熊孩子”,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啰嗦,减少指责和过多干预,多给孩子提供可以尽情玩耍、发泄精力的机会,在确保孩子基本安全的基础上允许孩子冒险。孩子父亲尤其应该多陪孩子玩耍,甚至是“打架”。孩子就会在这种体验中,获得无限满足,并自发习得必要的规则,学会把握必要的度。

从小就以“男子汉”的标准管教孩子,孩子长大就会更稳重吗?

中国一直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传统观念。这其实在无形中剥夺了男孩哭泣的权力。因为是男孩,所以必须坚强。哭哭啼啼像个女孩子。能够忍得住哭才像个男子汉,才更稳重,以后也才更有担当。


的确是这样吗?未必。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小不被允许哭的男孩,长大后情商更低,更容易“没心没肺”。因为他们的情绪感受能力,早早地就被压抑了。他们习惯了情感隔离。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情感,更无法感受到别人的。事实上,这样的男孩,不仅不能够真正学会替他人考虑、顾及他人感受,反倒非常容易在长期的压抑之后出现情绪的爆发,甚至暴力行为。因为男孩不像女孩,他们不擅长通过语言等更柔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男孩体内的睾丸素,让他们更喜欢通过运动、打斗等剧烈的身体活动来发泄情绪。


一位研究儿童行为学的专家表示:如果男孩感到心情抑郁,他会显出懒散嗜睡的症状。他可能会在早晨不想起床,他可能在屋里闷闷不乐地走来走去,他可能会对原先使他兴奋的东西不感兴趣。还有一种特别重要的症状就是,他会公开表示出愤怒、敌意,他可能会突然对周围的人和东西痛斥、猛击。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妈妈常忽略了男孩的情绪。她只是觉得男孩沉默了,闷闷不乐,做事没兴趣,误认为男孩就是这个样子。许多男孩在被忽视中,变得自卑、脾气古怪、暴躁,而妈妈却不知道原因何在。


男孩子表面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有很多秘密;他们表面看起来坚强,其实他们的内心很容易受伤。但正因如此,男孩才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尤其是在他情绪变化的时候。父母唯有善于做男孩的倾听者,接纳男孩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用身体而非言语),给他们哭的权利,那么得到了情感满足的男孩,才可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心甘情愿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并懂得照顾他人,日益走向属于他自己的成熟稳重。

林语堂在他的《吾国与吾民》一书中,专门讨论过中国人所看重的成熟稳重,并谓之“圆熟”。他说:

“中国人的圆熟非自书本中得来,而出自社会环境,这个社会见了少年人的盛气热情,会笑出鼻涕。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他们讥笑少年的躁进,讥笑‘天下无难事’之自信,所以中国青年老是被教导在长者面前缩嘴闭口,不许放肆。中国青年很快地理会这个道理,因此他们不肯憨头憨脑,硬撑革新社会的计划,反而附从讥评,指出种种可能的困难,不利于任何新的常识。如此,他踏进了成熟的社会。”

由此看来,让我们的男孩子早早地变“稳重”,是件多么残忍的事情,损失又是多么大。尤其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崇尚个性的社会里,如果不抛开一些传统观念的痼疾去育儿,其实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去极大的限制。


看来,父母的成长不仅需要从一些科普知识着手,还需要眼界的成长。这一点,是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有男孩,父母切忌在这3方面“用力过猛”,越早知道越少走弯路
“男孩更粗心”这个说法, 究竟是不是刻板印象?
一个精神分裂的研究生:那个男生能够操控我,我身不由己
日本夫妻第一个孩子更愿意要女儿 国家陷入困境
“你是男孩,不能哭!”哭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很多父母都做错了
养儿子的家庭,注意两个“底线”不能碰,不利于今后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