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翻译:只有你这样的人啊(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基本信息

中文名: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出处:《论语·阳货》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们

类别:语录

族出处

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注释

孔子

子曰:“唯女子(1)与小人(2)为难养(3)也,近之则不逊(4),远之则怨。” 

(1)女:同“汝”,你。(古时候称呼女性一般用“妇”。论语中的“女”都同”汝“) 

(2)小人:指行为准则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人。

(3)养:相处。

(4)孙:通”逊“,辞让,退让。

译——

孔子说:“只有你这样的人啊(指子贡)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了。相近了会看你不顺眼,远离了又会埋怨你”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后来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代言,这是错误的。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奸以为直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

联系全文不难发现其它版本的解释是根本无法与之衔接的。其实在解释任何一句话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情合理,顾及前后,不犯断章取义的错误。在历来的诸多译文中,将“女子”译为“女人”,这是个错误!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孔子研究院指导下于2005年9月出版的《论语新译》一书,对此有全面考证,发现《论语》中收入孔子所说18个“女”字都是通假字,通“汝”意为“你”,都是代词,不是名词,指代说话者的另一方。

有人断章取义,说孔子歧视女性,论语收入孔子所说的“女”字都作“汝”译,如果硬是把它译为“女子”,使得前后不连贯,变得矛盾了。其实华夏族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民族,儒家更是以“仁德”、“礼仪”为中心。是我们对古时了解的太少,误解、曲解使国人认为中华文化落后,不如西方。更有甚者,用西方观念看待东方文化,这显得不伦不类。对自身文化的了解不够使得许多人盲目崇拜和引进西方文化和思想,从而使得华夏文化的精髓被埋没。

另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另一种译文是:“是女人和孩子赐予给予了品行败坏的人导致受困而困苦,没有生活用品不能抚养养育,品行败坏的人担负不起养家的责任啊。靠近时会看到品行败坏的人,对女人孩子没有礼貌举止骄傲、蛮横、无礼、虐待,都远离时,品行败坏的人对她们又怨恨、责怪。”孔子很同情她们的遭遇。

解析:“唯”的意思“是”;“女”的意思“女人”;“子”的意思“孩子”;“与”的意思“本义:赐予,施予,给予”;“小”的意思“一般形容形状、强度”;“人”的意思“人字古义通过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到隶书的字形转变,可以看出从远古时代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人们对什么是人的认识都是统一的,那就是会直立行走劳作,懂得创造有思维能力的才能叫人,因为无论是在田间劳动的农民,还是在官府工作的官员,以及上至皇帝,都要劳动、写字、审批文件。后来的“人”字更加形象地表达了,“人”不但会劳作而且能顶天立地;“难”的意思“鸟儿哀鸣。本义:被人逮住的鸟。引申义:受困、困苦”;“养”的意思“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也”的意思“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意思”;那么这里的“小”是用来形容“人”的,古时候常说的“君子”是指:“讲理的人,有涵养的人”;“小人”是指:“品行败坏的人”。

还有一篇古文对“唯”字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晰。《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文]: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前面说过,他一日三省其身,他对于道的理解,已经随着对世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身体力行而日趋精深,但是对于事物的本质还没有能够透彻掌握。所以孔子喊着他的名字告诉他说:“参啊,你明白我所说的道吗?天下之事有千万种变换,天下之物有千万种分别,但是他们的道理却是同一个道理。如果在每一个事物上细细讲求,肯定会头绪万千,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不是讲求根本的方法。我认为天下的事物,只用一个道理就可以贯通,任凭千变万化,都能合乎这个道理而没有丝毫的不符,具体到每件事上都没有不恰当的。比如河流,即使分成千万河汊,也都是由源头流出来的。比如树木,即使长出千枝万叶,叶都是由同一个根长出来的。扩展开则博大精深,总结起来又十分俭约,这就是我所说的道”。“道”指:道德、品德、人生哲理、道理,人生的道路,古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指的是父与子的关系,指一个人的道德涵养,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成长与品质的培养。曾子听了孔子的话,恍然大悟,就回答说:“是”。曾子的功夫已经很深厚了,见识相当高明,所以不再有疑问。圣人传授心法,只有曾子领会到了真谛,而其他学生都不明白。孔子出去之后,大家就围着曾子问:“夫子说的一以贯之是什么意思”?曾子回答说:“夫子所说的道理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是忠恕而已”。一个人的心就是千万人的心,自己心中渴望的,就是其他人心中渴望的。如果心中每个念头都出于忠,就能够推及他人,如果心中每个念头都出于恕,就可以理解千万人的想法。只是这一个心,就可以遍通一切,一以贯之,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圣人所传的心法,而忠恕是内心的所在,没有其他更多的道理。

“恕”,明也。——《墨子经上》

“恕”,乃「如心」之意,何谓如心?即「真如之心」,真如就是宇宙一体、觉悟通达之意,是人与生所具有。明白宇宙和我们本来是一体,则宽容之心便由然而生。所以我们常说推己及人,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能体会到他人的辛苦、病痛疾苦和恩德。因此,「恕」不仅是待人接物最好的方法,也是古圣先贤笃行的美德。君不闻:「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至圣孔夫子不仅自己力行之,也如是教诲自己的弟子:当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继之后,孔夫子进一步推进,诲于子贡曰:「子欲立而立人,子欲达而达人」。的确,人能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心怀全体人类的福祉,这种豁达、善良、智慧、博爱的精神,就是行恕道的至高表现!

新解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你”从哪里来?

甲骨文中首现“女”,到春秋时代大量使用“女”代指“你”,此时也有用“汝”代指“你”,但比较不常见;到了战国时期,“女”和“汝” 都被用于代指“你”,使用频度基本相当,此时“尔”字也悄悄地被用于代指“你”,但不常见;到了汉朝、南北朝时期,大部分用“汝”代指“你”,用“女”代指“你”变得不再时髦!从南北朝的北周开始,“你”字出现,并逐渐替换“汝”。五四运动之后,“汝”字则基本废弃不用,而出现了“您”,现在“你”和“您”混用,并且很多人倾向使用“您”代指“你”。 因此,从“女”到“汝”再到“你”和" 您”这样一路走来,慢慢地有用“您”取代第二人称的趋势。  因此,即使孔子真的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那么,其中的“女子”则应该为“你”,而不是指女人。 即:唯有你和小人一样难于相处!和你们走得近乎了,就一点礼数也不讲,和你们疏远了,你们又抱怨个不停!

因《论语》中“女”多同于“汝”,译为你或你们,而“子”译为学生或弟子。原文可解译则为:只有你们几个学生和小人一样难以教养,教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虚,教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埋怨。

出处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论语》学问与道德的典范
论语杂谈:孔子的弟子也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下半句知道的人不多
孔子其人其思想
【儒】论语·述而篇(23)夫子被弟子怀疑也要辩解
我读论语之 与衣狐貉者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