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无法用言语拒绝时, 只好用拖延来表达“我不想做”

 
 

  

  早教幼教

  家长群

  Q访谈


  早上起床,从穿衣到刷牙都得三催四请;眼看上幼儿园要迟到了,却还在一件件挑玩具玩;回到家吃晚饭,坐了一二十分钟碗里的饭菜也没动静……面对孩子没完没了的拖延,有些爸妈不禁担心:孩子是不是天生比人家笨?也有些父母感到愤怒:孩子拖拖拉拉,是习惯没培养好,要么就是专门跟大人作对。

  究竟答案何在呢?上周五,本报早教幼教家长Q群特地组织了一期Q访谈,广州第一位正面管教导师黄小琳上线与家长进行了2小时的互动交流。她表示,孩子拖延是一种被动表达自己的方式,“他们是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在说:我不想做,你强迫不了我。”

  ■新快报记者 宋导


  A孩子的原因

  兴趣不足或感到困难,都会让孩子出现拖延的行为

  黄小琳认为,拖延只是一个行为,究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所以,在找解决办法之前,我们要先明白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她认为,从孩子的角度,可以思考如下三点:

  第一,对这件事情,孩子本身是否有兴趣?

  第二,这件事情对孩子来说是否难以完成,存在困难度?

  第三,孩子拖延,是否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我们,他(她)需要“我说了算”的权力?

  “大部分情况下,人在潜意识中会认为如果自己等足够长的时间,这件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就会消失。”黄小琳说。谈到3岁以下的婴幼儿,她觉得拖延更多在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兴趣不足,恰好孩子手头上有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在做;二是孩子对于事情本身还没有足够的练习,比如刷牙,他们还没能熟练掌握这个技能,无法从中体会到成就感,所以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B家长的原因

  父母拖延孩子会模仿,一味催促和命令也让孩子反感

  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惯,也有来自父母的影响因素。在访谈中,黄小琳问了一个问题:“想想我们自己,对于工作及事情(尤其是兴趣不大)的执行度如何,是否也存在着拖拉的行为呢?”对此,不少群友纷纷附和,表示不想干的事都尽量往后推,不到交差的时间都不管。可这样一来,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拖延!

  “我记得以前小孩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为什么你可以,我不可以?所以,当我们埋怨孩子的时候,也许可以先停下来问一下,我自己做到了吗?”黄小琳表示,孩子会直接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在要求孩子之前,家长应该尽量做好榜样。“开口前我会先看自己,但我和孩子也有一个约定,就是当妈妈有时忘记的时候,她可以提醒我。”

  黄小琳认为,家长经常用催促和命令的语气要求孩子去做一件事,比如“快穿衣服”、“快背书包”,也会让孩子反感、厌烦,从而拖延时间。“命令和催促实际上就是一种灌输,孩子基本上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因为他没有‘入心’。”


  C应对方法

  用启发式提问替代命令

  更容易让孩子去执行

  “父母要以身作则,先反思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否也有拖延的行为。”对于如何应对孩子的拖延,黄小琳认为,家长的表率至关重要。同时,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说出自己想法和有所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并期待孩子按你说的去做。“建议多用启发式提问,比如,现在离校车来还有10分钟,我们还有哪些事情要做?我们要怎么做才不会迟到呢?用启发式提问替代命令,可以引发孩子内在的思考,他自己想出来的答案会更容易执行。”

  除了上述的办法,黄小琳还列举了其他几个对策:

  1、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日常惯例表,确保每项任务都是孩子想出来并计划好时间的。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从起床到出门有哪些事情要做?让孩子说然后再让他自己排序。这个表适合在宽裕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做,而日常惯例表的每一项都是需要练习的。

  2、如果孩子无论如何都要拖延,那么可以让他们体验拖延造成的后果。当然,家长要提前告诉孩子拖沓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比如迟到,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当孩子体会到这样的结果后,我们要共情地倾听,但不要替他们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只有在自己体验到后果而不是被告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才能从中学习。

  3、对于想要权力的孩子,试着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作为和孩子分享权力的一种方式,比如“你想在五分钟之内还是十分钟之内完成作业”。

  4、家长说了什么事情就要当真,也就是,决定你要做什么并且做。比如,你提出一个要求,孩子说等一会,你要说“这不是一个选择,请你现在就做”,然后站起来等着,直到孩子开始行动。

  5、如果孩子觉得某项任务难以完成而拖延,家长可以帮他找到把事情分成小部分开始做起的办法。要让孩子知道错误是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他不需要做到完美。

  6、尊重孩子的做事风格。有些人在压力下会做得更好,那些在你看来似乎是拖延的行为,只是一个孩子在等待自己的焦虑临界点来借以帮助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所以,家长可以学会等待和接纳。


  链接

  别把成人的焦虑世界传递给孩子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李江雪认为,孩子与成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他们有自己的时间节奏,就好像看蚂蚁可以一看一小时,很多家长觉得这太无趣了,但实际上孩子却觉得很有意思。所以,说孩子拖延,往往是家长自己赶时间,却随便给孩子扣一个磨蹭的帽子。

  李江雪还表示,每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家长反映,孩子收拾玩具很慢,总是一个一个地拿,不知道一次拿几个,这样的孩子做事慢条斯理,速度不快,却可能非常认真、细心,并且情感丰富,把玩具当成朋友一样对待,而有些孩子收拾玩具一抓一把,看上去聪明能干、效率高,却可能性子急,对玩具也不够珍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家长能做的就是给予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说到孩子把拖延当成一种“被动攻击”,李江雪表示,孩子真正爱干的事他们都不会磨蹭,所以,家长有必要反思孩子的拖延是否因为“被逼迫”。如果是,就应该果断放弃对孩子的要求,如果不是,可以继续鼓励,积极地与孩子沟通。

  她认为,在规则制定前一定要提前和孩子约定好,并且,家长如果自己不能做到,那么也尽量不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一旦定下规则就要坚持按规则办事,但也不需要过于死板,可采取弹性制的方式,让孩子有5-10分钟的缓冲。同时,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温柔地坚持”,不要大吼大叫,对孩子发火。若家长带上情绪,孩子往往不会觉得和规则有关,而是觉得不被爱,感到委屈、伤心。


新快报宋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岁少女离家出走后溺亡,背后的真相让人沉默
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要教会他这些能力,否则以后会受到很多挫折
我的支教日记(11.25)
孩子不懂得沟通,总是以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怎么办?
吴一钶:孩子交友出现问题怎么办?做对3点,孩子快速提升社交情商
教养孩子的6种有效提问,最好用的原来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