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条件性情绪反应――令人难以抗拒的潜意识心理活动

学不进;记不住;学得进、记得住但毛病多:懒惰、倦怠、磨蹭、拖拉,苟且偷安。

在每个学校里,都有一批孩子被评价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一提到学习,他们顿时两眼失去光泽;一进教室,就疲倦不堪、心烦意乱;一到考试,脑海里就充满乱七八糟的念头,甚至频频生病……“懒惰、娇气、没有毅力……”家长和老师们把这些形容词一股脑地抛向这些孩子。然而,大人们磨破了嘴皮子,情况却没有丝毫改观。这些孩子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深深埋藏着不为人理解的苦衷,实事求是地说他们一定都是处在某种心理障碍的痛苦之中――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什么是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呢?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潜意识观,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或者虽然意识到了但调控不了的自动运行的心理活动过程或状态就是潜意识性质的。潜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条件反射。弗洛伊德认把潜意识解释为被压抑性的欲望,显然,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潜意识与经典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内涵是不同的。

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指人们一到某条件下自动化地、无法自控地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其本质是一种情绪条件反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当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实现的瞬间,人们的认知评价、知识检索、思维判断和相应的表情与行为等也几乎同时实现了。鉴于这种情绪反射的同时也伴随着认知和行为活动的综合反应性质,我们称其为条件性情绪反应。

如上文提到的学生学习时的分心、疲倦、写作业时的拖拉、磨蹭、考试时的生病等状态都具有潜意识性质的,大部分的学生不是不想好好学习,但就是做不到,就是所谓的虽然意识到了,但无法调控的心理状态即潜意识心理状态。其心理机制就是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一到上课、写作业、考试这些情境(用S表示)下,就自动化地生出厌烦或焦虑情绪(用E表示),在这些不良情绪驱动下,就出现了分心、拖拉、生病等行为(用R表示),即SER反应式。

再如母子、夫妻之间的冲突也有很多情况属于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只要母亲一说话(S),孩子就产生愤怒、厌烦等情绪(E,由此产生的行为就是冲突(R)。丈夫一说话(S),妻子就心生厌恶之情(E),脸色就难看(R)。这些都是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很多孩子的偏科是因为在某个时期不喜欢那个科目的老师形成的。比如一看到英语老师(S),内心就害怕或讨厌(E),英语课堂听课低效(R)。如果小学因不喜欢英语老师导致英语成绩差,即使到了初中、高中换了老师依然是英语学习低效。就是因为他形成了这样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所有的心理障碍、天才灵感都是潜意识心理过程;所有这些潜意识现象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关键因素的。因此单凭意识努力是难以改变的。

心理学实践表示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容易形成和消除的,那么心理问题就是容易解决的。学习障碍、考试焦虑运用技术手段是可以消除的;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是可以治愈的;当然优良的个性、天才现象、创新灵感、天才学习状态等也是可以塑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中小学生自信心的高效培养
浴火二十天,重生在大连 [上]
重度抑郁症可能导致轻生,亲历者告诉你该如何摆脱抑郁症折磨
金洪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案例分享】高学习动机中学生学习困难诊断与元认知干预
中国心理学论坛2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金洪源主创王威方主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