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天里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
userphoto

2022.06.22 北京

关注

中医周水金 2022-06-22 12:01 发表于江西

夏天,是一个可以挥洒天性的季节。露脐装、冰淇淋、小龙虾、夜场美食……


夏日的欢乐,让人难以自拔!


口腹之欲正在把健康推向风口浪尖。殊不知,身体中的阳气正在慢慢被损耗。几千年的中医文化,阴是指人的形体,阳是形体具有的能量。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阳气增减变化的衰退过程。夏季阳气损耗过多,最需要扶阳养心。《黄帝内经》说“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阴气形成了身体。如果人的身体没有阳气,就会变成空的躯壳。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


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阳气不足的现象。其实对于阳气不足的人群来说,身体上会有几个明显的异常现象出现。


比如很典型的:舌苔白腻、身体畏寒、胃脘或腰膝发凉、吃凉东西感到不舒服或腹泻。有的人一年四季都会有手脚冰凉、发虚汗的现象出现。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和体内阳气的缺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都喜欢将裤腿挽起,即使到了寒冷的秋冬季节也不放下。

这样做就很容易导致寒气不断入侵体内,从而使体内的阳气越来越少、阴寒湿气却越发严重,对健康不利。更不要说长此以往免疫力降低、早衰、睡眠不好、食欲减退…...





其实当我们身体的阳气足够强盛并且流通无碍时,各种病邪都会被阳气所化。若经络瘀滞,阳气流动不畅,身体就会进入亚健康状态。





若健康的身体就如同板结的土地,如果没有“松土”就去吃各类补品,身体不仅没有办法吸收,反而会更加阻碍脾胃的运化,加重身体的负担。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疗法。“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夏治”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段,在小暑和处暑之间,为了抵御外界热邪,人体阳气总是浮于表面。

因而体内阳气就不足了,此时进行“三伏贴”“三伏灸”,顺应天时,补足阳气,可以驱除寒疾,提升身体免疫力,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易发宿疾在冬季发病的概率,使一些宿疾得以治愈。冬病寒为首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抵抗力明显下降。




寒邪入侵引发疾病,如咳嗽、气管炎、鼻炎、风湿、宫寒、肾气不足、酸麻、胀痛、淤堵寒等,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并容易反复发作。


夏以扶阳为先

三伏天,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老祖宗善于利用季节特点对抗疾病,“三伏贴”、“三伏灸”就是冬病夏治常用的法宝。

准确的说,三伏贴、三伏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治病,而是预防和缓解。


三伏贴适用病症
1、治咳喘: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2、治脾虚腹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腹泻。
3、治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等。
4、治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网球肘、腱鞘炎等。
5、治痛经:各种类型痛经、血瘀型闭经。
6、治冻疮:冻疮、四肢冰凉。
7、治肾虚腰痛、虚劳、水肿、淋症、肾风、尿浊。
8、治亚健康调理。
(请辨证预约)
夏至过后我们将迎来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多雨潮湿、闷热的日子时间一般在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也就是人们说的“三伏天”,时间持续30天或40天。
2022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 伏:2022年7月16日- 2022年7月25日
  • 中伏:2022年7月26日- 2022年8月14日
  • 末伏:2022年8月15日- 2022年8月24日


冬病夏治之三伏贴

今年的三伏天即将来临,针对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帮助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气肿、哮喘、过敏性咳嗽、感冒、体质虚弱易感等疾病。

特别推出儿童穴位敷贴

适合小儿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体质虚弱易感、多汗等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 主要适用人群:儿童
  • 议敷贴穴位:

    普通:天突(前)、大椎(后)、肺俞(后)

    加强:普通 + 膻中(前)、风门(后)、膏肓(后)

感兴趣的医师朋友可咨询助理

19170282688


三伏贴禁用及慎用人群
禁用人群:
  1. 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 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 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4. 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5. 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慎用人群:
  1. 孕妇及2岁以下的婴幼儿。

  2. 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 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 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 敷贴治疗时环境温度宜适中

    环境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影响皮肤毛孔对药物的吸收,且环境温度太高将使汗液分泌增加,影响药物固定而影响疗效。

  2. 治疗期间调饮食、慎起居

    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油炸、海鲜、虾等发物,以免影响疗效。
  3. 皮肤汗出,则汗止后行贴敷

    汗多者,敷帖之前应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贴敷,必要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贴后休息片刻待牢固后再行离开,此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4. 孩童需家长监护
    限制其剧烈活动及大声哭闹,防汗出敷贴脱落。
  5. 治疗期间皮肤卫生
    敷贴治疗后最好等5小时以后再洗澡,不宜用力搓擦,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皮肤上的水分即可。
  6. 慢性病患者不可盲目停药、减药
    穴位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若需要减少用药量,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7. 避风寒,免受凉
    每次贴敷时间为0.5~2小时,根据患者适应情况而定,局部有热痛或灼热感时,即可揭去贴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伏贴的基础知识,手把手教你学习三伏贴(一生受益)建议收藏学习
冬病夏治——三伏灸显神效
三伏贴
适合冬病夏治的几种疾病
2011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适应症、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夏病冬治与冬病冬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