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

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

原创 朱磊 隐士生活 2023-09-10 21:45

虽然黄帝存在的真实性尚无足够充分的考古学证据,但中国的历史文献和民俗传说中有大量可信事迹,后人也大多相信黄帝的存在,因此黄帝被中华民族视为“人文初祖”。

黄帝及黄帝时期的人文特征,被后人称为“黄帝文化”。“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文化的内涵虽然丰富,却非一成不变。经过长期累积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文化。有些内容可能不是黄帝所创,甚至不是黄帝时代所有,但放在黄帝身上,人们不会觉得不妥,甚至还很契合,于是也成为黄帝文化的一部分。

笔者总结黄帝文化的初期特点:奉道、崇德、尚中、求变、合众。

1.奉道

道即是规律。黄帝认为,“道”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任何人都应该遵守和顺应法则。“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黄帝四经·经法》)

黄帝强调“天道”,认为人的思想、活动都受天道统领与支配,“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毋逆天道,则不失所守。”(《黄帝四经·十六经》

黄帝时代之初,战争不断,大部落以强凌弱,各部落互相征伐,而作为部落共主的神农氏衰弱无力,不能制止各种霸凌、抢夺、欺压、仇杀的行为。

黄帝认为,平定乱世开创太平乃是顺应天道,于是起兵征伐四方,救黎民于水火,止兵戈至海滨,顺应民心,诸侯咸服。“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史记·五帝本纪》)

2.崇德

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德是主观的行为标准。道需要顺应,德应该选择。

黄帝崇德,惩罚暴虐,平息争斗,本身却非好战之君,与中外历史上许多以征伐为乐的君主截然不同。

黄帝认为和平向善才是德。因此战胜对手后,不报复,不屠城,不压迫,而是采用教化手段,施以恩德,惠及民生,和睦诸侯。“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即位,惠施天下,一道修德,唯仁是行,宇内和平。”(《韩诗外传·卷八》)

3.尚中

中是度的概念。适中而不过度,做事才能尽善。追求中道是黄帝的特点。

他反对诸侯征战滥杀,却没有无所作为,而是采取起兵讨伐的方式。虽求止戈,止戈以武。他兵锋所及战无不胜,却没有为战争而战争,最终目标是天下和平。因此,败炎帝而封其地,杀蚩尤而存其众。

黄帝得天下之中,以中道治天下。他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实行以德为主、德刑相济的治理方式。“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管子·任法》)

黄帝以中为贵,崇尚黄色、土德、小米,黄为五色之中,土为五行之中,稷为五谷之中。

4. 求变

变者,易也。伏羲之时即创八卦演绎变化之理。黄帝思维开放,追求变化,鼓励创新,黄帝时代是创新大爆发的时期,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难以估量。

史载黄帝时代的创新包括:建国体、分疆野、明礼乐、立制度、兴百官、种五谷、创文字、定干支、作历法、制音乐、兴嫁娶、做衣冠、创医学、建屋宇、造舟楫、采铜矿、铸宝鼎。

黄帝不辞辛劳,普及创新,重视种植业养殖业,民众受惠无论大小贵贱,涉及范围涵盖生产消费:“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史记·五帝本纪》)

5. 合众

众为多。合众指包含多元,容纳百川,求同存异,调和万方。

黄帝是开放的,仁慈的,善良的。他任用贤能,治理天下,“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不搞唯我独尊的政治明星单一化。

他协和万邦,让四海归心。各地风俗不同,诸如祭祀天地鬼神、开拓荒山河渠,黄帝均予以尊重,亲身参与的很多,“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时代最初的这些文化精华,影响了后世5000年,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特征:

1.连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黄帝文化中的奉道,要求遵奉天道,顺应规律,不屈服蛮横无理的侵略,也不做自取灭亡的挑衅,不认可昏庸无道的统治,也不接受治理无方的暴君。不自满,不懈怠,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种顺势而为却又坚忍不拔的辩证文化特质,造就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2.统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黄帝文化中的崇德,崇尚以德治国。每个人都应该修身养德,做到政府仁慈,百姓忠诚。对失德的政府,人民有权推翻,对仁德的政府,人民归附捍卫。崇德的标准,造就了中华大地统一的国家形态,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育化出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

3.和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黄帝文化的尚中,提倡中道治国,不走极端,不搞偏激,不制造对立,不过度反应。也正是中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将追求和平、和睦、和谐塑造成为中华文明一直传承的理念,不过分强调自己,不过分依赖他人,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和平世界。

4.创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黄帝文化的求变,追求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展开前所未有的探索和设计,让政府治理和百姓生活大幅提升,推动中华文明不断进步。黄帝时期的创新垂范后世,也因此铸造出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中华文明,撰写出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

5.包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黄帝文化的合众,突出强调多元和谐,这使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从一开始就成为一种以兼容并包、团结统一、协和天下等为核心理念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到中华文明始祖及儒家思想之源,这部著作功不可没
徐光春: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黄帝文化:中华文明的奠基丨杂文随笔
个人祭祖和祭黄帝有什么关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推算起点,西方傲慢不承认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原因
中华民俗信仰——黄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