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大医脉法的笔记和实践心得分享

正安文化广州 2024-03-13 15:30

   本  期  导  读    

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

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珍医神归纳的28脉为标准,学起来「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大医脉法》是以《黄帝内经》《伤寒论》《文魁脉学》三部经典为蓝本,提炼出的判断人体脏腑气血虚实的核心脉诊方式。

来看看同学是如何修习《大医脉法》及学完后的水准与实践应用。

我曾经想,生命如此宝贵,每个人都在努力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大家对于管理身体健康的方式方法,真可谓五花八门,各出奇招:锻炼身体,按时作息,控制情绪,做素食主义者等,但即使做到了,也改变不了人类的自然规律,人还是会生病和老去。

万一生病了,除了将自己的生命托付医生,让亲人为自己担忧,一个病人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而踏入中年的我,开始有了危机感,现在的我能不能为了健康做点什么?提前准备好什么?在老年的时候还有健康的体魄环游世界,欣赏美景、品尝美食,还能陪伴女儿的成长和见证她的幸福人生?

大医脉法的传承渊源——

《黄帝内经》/《伤寒论》/《文魁脉学》

机缘凑巧,听说7月份在正安广州有个诊脉学习的两天速成班——范英志老师的《大医脉法》。

听班主任说范老师的脉法课程跟别的脉法不一样,需要诊四个地方的脉,分别是:寸口、人迎、趺阳、太溪,可以快速抓住脉法的头部数据,判断人的正邪实,不仅可以平时监测家人的身体气血状态,对用针、用药、是否能艾灸都有明确的方向,大大降低误诊率。

能够随时监测家人的身体健康,这个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还特意了解了这个脉法的体系。原来大医脉法》学的内容都是源于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文魁脉学》。

《素问 三部九侯论》说:「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决生死,以处白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伤寒论》序言:「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

《文魁脉学》:「看脉不可简单、机械,必须分清浮、中、按、沉四部。

明代名医张景岳言:「虽曰脉有真假,而实由人见之不真耳,脉亦何从假哉。」《医论三十篇》亦云:「舍脉,乃脉伏从证,不得不舍,非脉有象而舍之旃(zhan)。」

古代名医指出了证有假,而脉无假。只有脉因邪阻而闭厥,无脉可据时,此时不得不舍脉从证。除此而外,只要可摸到脉象,就不存在舍脉问题。

看了这些经典更加坚定了我学习脉法的信心。

如何学好诊脉?

真正学会诊脉,对脉诊有感觉,需要三个步骤:

线上课入门学习

报名后,抽出时间来先收看范师八节网课,如果第一次听不明白的,重新听,还不理解的,把问题记下来,在后面的学习中找答案。

这就像记者采访前需要把采访对象提前了解清楚,包括他们的背景故事、现场问题等准备工作,以达到最佳的采访目的。

另外,我把老师的PPT讲义打印下来,更好的边听边做笔记,还可以把疑点重点标注出来。

分享部分笔记~~

张景岳十问歌(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新编十问歌: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

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并胎产。

小儿传染接种史,诊痘惊疳嗜食偏。

线下课学习要点和实操

听范师授课,全程没有开小差和打盹的机会(浓茶和咖啡可以有)。

课堂上,范师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不断引出各种经典:从中医古籍、《道德经》《孙子兵法》,到北大教授白话文《三生石上旧精魂》(讲述男女授受不亲的来历),还有著名小说《三体》(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等等。

范师随着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升,每期的脉法课都会给学生带来新鲜话题和角度(时尚达人有没有)。

老师喜欢以理性思维从不同角度给我们讲清楚一件事,讲明白一个观点,他更像一位学者,使我们学到的不仅是诊脉,更多的是人生哲理。

课堂上,同学们都甘愿当脉模,让同学轮着给自己诊脉。

在范师和助教们的指导下,我们一起实践了「 脉诊模式」,第二天下午,每位同学都必须记录脉模四部脉的虚实情况并提交答卷,不然就不能毕业,哈哈!

所以说,《大医脉法》课是个包学会的课程(学习后碰到问题,可以约同期同学,共同向班主任借教室实践交流哦 )。

学习《大医脉法》后,牢记三句口诀:

1.脉诊核心,气血虚实。

2.正虚邪实,沉取来断。

3.实则泄之,虚则补之。

气血总体分三类情况,也存在混合情况:

气足

气不足

气不通

血足

血不足

血不通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要想富,先修路

脉法的实践应用

我有一位邻居周爷爷78岁,他两年前疝气手术不成功,被放置疝片的左腹经常疼痛。

有次我给老人家把脉,发现他右寸濡滑,两边趺阳细弱无力,左太溪沉取无力。显然,周爷爷有肺痰湿、脾胃虚、肾阴虚的问题。

爷爷说他长期服中药,他的医生只给他把寸口脉,他一辈子也没听说看中医还要看脚上的脉。

我把爷爷的脉况用纸条写下来,让爷爷把纸条转交给他的医生,请他的医生开药前再仔细帮他诊断清楚。

后来,爷爷告诉我,他的医生知道爷爷的趺阳太溪脉虚,给爷爷换了几味草药,之后爷爷去看病的时候他也特别仔细查看爷爷的身体情况了。

爷爷喝的药会不会更加有效,爷爷身体会不会越来越好?真的很期待。新学的中医知识可以帮到人,太开心了!

上月初,我受凉感冒两天没有好转,喉咙又红又干、一直流鼻水。

当时我两边寸关数而有力。由于上班也不想上医院,我把脉象连同舌片和症状一起发给师姐开药。

服药第二天下午,我发烧37.8℃,寸关数而有力、左寸滑、左关弦、左尺细弱无力,趺阳太溪数而有力。

第三天上午我就退烧了,寸关尺数、关弦、右寸滑。我师姐给调整了药方,我又服药5副,感冒痊愈,还顺便调理了肝郁多梦。

这次感冒发烧是我有史以来最淡定最舒服的一次生病经历。学会诊脉实在太有用了!

人人都可学的脉法课

分享其他同学的学习反馈,范师的脉法真的是人人都应该学习啊。

人体自护力受病毒破坏,现在感冒发烧都能发展成重症。

学会把脉,你可以跟着24节气或72物候节点,监测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气血虚实),平时把个「上下若一」「和缓有力」的平安脉,提醒亲人随着季节环境变化,多关注身体、呵护健康。

万一发现脉有异常,马上抓住脉诊的头部数据(在中医望闻问切「四部曲」诊病过程,脉诊提供了70-80%的疾病信息),结合其他症状及时调养身体,必要时寻医问药也很有针对性。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相信那时候的你,会更加热爱生活,也倍感幸福快乐。

20多年来,范师不断学习中医经典并结合临床诊脉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诊脉教学方法,范师用生动易学的教学模式,把经典脉法传授给更多人,甚至中医小白也有机会学习,感恩范老师。

祝福每个人平安喜乐! 健康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摸脉是怎么诊断疾病的?
经方脉法:源起
解开脉法的魔方
中医脉诊之道——讲述变幻莫测的脉诊临证经验
经络看不见摸不着吗?
辛老师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