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名家学经典——《内经》书名的由来
作者简介
程士德(1918-2009)教授为江苏南通人氏,著名中医学家、内经学专家、《内经》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程士德教授曾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自1932年师从南通名医汤回春先生之后,70余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高等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教学、临床及中医学理论和内经理论体系的研究。现被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全国百名老中医。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是中医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内经》,尊之谓“医家之宗”,成为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现就《内经》的沿革及其书名的由来做简要介绍如下:
成书的时代和作者
关于《内经》成书的时代,历代不少史举家和医学家们进行了考证,一般认为成书在先秦战国,但也有认为是西汉时代的作品。
《内经》成编于战国,明清以来的学者多倾向于此说。明·方以智《通雅》说:“谓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业”,指医学,“浸广”,发扬光大的意思。“周末”,即先秦战国时代。又如清·魏荔彤《伤寒论本义》自序说:“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轩岐之书,这里即指《内经》。现代《中国医学史》讲义也说:“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显著发展,学术思想也日趋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多种医学著作,其中《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1974年版)。”这不仅明确指出《内经》成书在战国,而且还说明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另一种看法认为,《内经》成编于战国、秦、汉之间,如宋·司马光《传家集·书屋》说:“谓《素问》为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岐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明·方孝孺《逊志斋集·读三坟书》也说:“世之伪书众矣,如《内经》称黄帝,《汲冢书》称周,皆出战国、秦、汉之人。”
说《内经》出于战国、秦、汉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内经》以后,一方面是“代有亡失”,另一方面是不断地得到补充,因而秦汉之时增补的内容肯定是有的,直至唐代王冰次注《素问》时,还用朱笔增添了不少内容,最明显的如《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就是王冰补入的。正如章太炎先生说:“《素问》以至汉末,……因革损益亦多矣。”所谓“损”,就是亡失,“益”,就是增益、补充。由此可见,《内经》成编于战国,但自秦汉以来,代有补充的看法,基本是可取的。
本书的作者,虽然书名冠以“黄帝”,亦仅是伪托之辞。
历来的传说,都把黄帝说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帝王,但实际上,黄帝并非一个人名,它原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这个氏族原先居住在我国西北方,据《中国通史简编》记载:“据传说,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河北宣化鸡鸣山)地方的山湾里,过着往来不定,迁徙无常的游牧生活,后来打败了九黎族和炎帝族,逐渐在中部地区定居下来。”这个氏族到春秋时称之谓“华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就是汉以后所谓“汉族”的祖先。根据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所发现的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来看,上述说法,基本是正确的。
正因为黄帝氏族是华族的始祖,黄帝氏族的文化对华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历代人们都以自己是黄帝子孙为荣,而且为了追本溯源,也常把一切文物制度,都推源到黄帝,托名为黄帝的创造。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学者,为了学有根本,将著作冠以“黄帝”以取重,也就成为一种风气。正如《淮南子》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这就更清楚地说明了当时书名黄帝,仅是托名而已。
从现存《内经》的内容来看,除了引用了《奇恒五中》《阴阳从容》《揆度》《明堂》《上经》《下经》等《内经》成编以前的古医经著作,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代的本来面目外,其中一部分是出自后人的增补。而且内容中还显露出许多学术观点的分歧,甚至自相矛盾之处,这就充分证明《内经》这部著作的真正作者,决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医学家们的经验总结汇编。
书名的由来
在古代医学著作中,以“经”为书名的除《内经》外,尚有《神农本草经》《甲乙经》《难经》《中藏经》等等。“经”字的含义,《传左·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云:“经者,道之常也。”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谓“常也,法也,径也,由也。”指出“经”就是常道、规范的意思。医书名“经”,也无非是说明本书是医学的规范,学医者当予遵循的意思。
“内”是与“外”相对而言的。例如《汉书·艺文志》所载书目,医经七家中就有《黄帝内、外经》《扁鹊内、外经》《白氏内、外经》等,说明书名分内、外,并无深意。正如《医籍考》说:“犹《易》内外卦及《春秋》内外传、《燕子》内外篇、《韩非子》内外诸说,不必有深意。”但也有人认为医经分内外,是理论与临床,或理论的纯驳而分的。例如《四库提要辨证》就认为纯者为内经,驳者为外经。现代《中医学概论》则谓《内经》是讲述医学基本知识的,《外经》是讲述医疗技术的。由于《外经》久已亡佚,因而据其内容的说法,也就无从查考。
关于《内经》命名的由来,明清之际,也有诸多解释。如吴昆、王九逵等人说:“五内阴阳谓之内”;张介宾则谓“内者,性命之道。”这些解释,是否是其本义,有待进一步查考。
现存《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每部各八十一篇,共合一百六十二篇。书名《素问》的含义,解释颇不一致,林亿等新校正引全元起注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岐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马莳、吴昆、张介宾、王九逵等人,则认为素问之义,即“平素问答之书”。胡澎则谓“素则法也,……黄帝问治病之法于岐伯,故其书曰素问”。
上述这些解释,意义虽通,但恐非经旨。又据林亿等的新校正说:“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疴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一般认为这一解释是比较符合原义的,因为除了杨上善所以书名《黄帝内经太素》或本源于此外,就《素问》的内容来说,基本上是以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论证人体的生理、病理的,而阴阳五行就是解释气、形、质变化的一种学说。
《灵枢》的含义,解释也不一致。马莳谓“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圣至元之称,此书之切,何以异是”。张介宾则认为是“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然不少学者认为王冰之所以更名《灵枢》,可能是根据《隋书·经籍志》“九灵”之目,结合道家的“玉枢”、“神枢”诸经的名称而更解的,所以上述“神灵”“枢机”之义,恐未必符合王氏更名的本意。正如日人丹波元胤说:“今考《道藏》中,有《玉枢》《神枢冷》《灵轴》等之经,而又收入是经,则《灵枢》之称,意出于羽流者钦!
五味中医 国医大师方和谦:立法用药“六字诀”!
小程序
【节选自《中医杂志》198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
《七略·方技略》图书分类法评述
《黄帝内经素问》: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原创】《汉志·方技略》医经七家流变小识
中医十大医学流派——医经学派金栋按: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