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姬氏道德经》序暨朝华出版社出版说明

 

更多精彩解读添加公众号:姬氏道德经,新浪博客:@弘道者姬英明


《姬氏道德经》序


  2016年初,英明突然找到我,手里拿着一沓纸,那就是《姬氏道德经》。我随手翻了一下,就放不下手,因为它与我们所熟悉的《道德经》太不一样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与英明有过多次交谈,对于他的直爽,对于他的侃侃而谈,对于洋溢在他脸上那种纯真的笑容,越来越感到亲切,对于他关于《道德经》深意的理解与他所受学校教育的极度不平衡,有了越来越多的感受。由此,我一开始所生发的种种疑虑,不知不觉之间愈来愈少了。我现在也不能完全肯定,这本《姬氏道德经》就是老子传给姬氏家族的传本,但无论从那种意义上讲,《姬氏道德经》无论在是在义理上还是在文献上,都有无可替代、无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这本《道德经》与传世《道德经》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分章,只分篇。虽然帛书《道德经》也不分章只分篇,但却只分为上下两篇,并且它与王弼本、河上公本在文字上是大体一致的,在章的顺序上是完全一致的。而《姬氏道德经》却以内容分为六篇。六篇分别是:《道经》《德经》《道理》《道政》《道法》《道术》,这是一个自形而上而形而下贯通的层次。但是按照英明的说法,学习《道德经》却不是这样一个顺序,而是由《道理》始,继而《德经》,继而《道经》,继而《道政》《道法》《道术》。《道经》《德经》《道理》,属于形而上的内容;《道政》《道法》《道术》,属于形而下的内容。形而上的顺序是由浅入深,故由《道理》而《德经》《道经》,不断提升;形而下的顺序是由巨而细,故《道政》《道法》《道术》一一贯通。《姬氏道德经》六篇,每篇均分为三节,每节二、三百字,分配匀称。其中第一节是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第二节是对前述核心思想的引申,第三节是对前述核心思想的巩固与总结。

  以八十一章为代表的传世《道德经》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八十一章之间缺乏关联,特别是相邻两章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八十一章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事实是章与章之间一定是有关联的,但这种关联不知什么原因似乎被人为地分割开来了,这种分割不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的大义,而是为了让人更难于理解其意旨。也许八十一章的文字,是老子在漫长的时间里陆续写出来的,但这种解释并不足以消除同一意群为什么会被强烈地分割开来,分割为跨度很大的不同的章节,而与此同时,互不相关的内容却被安排在同一章节里。比如,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与“故道大,天大”之间并不存在关联;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与“人之所恶”没有关联,与“人之所教”更没有关联。为什么同一意群被分割了,而不同的意群却没有道理地联结在一起?这是人们阅读《道德经》时最常发生的疑问。

  这些问题在《姬氏道德经》里都不存在。每一篇、每一节前后的意思都很连贯,上下句意思都很通顺。通行本第二十五章与第四十二章所出现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如《道经》篇第一节的行文顺序是:道——道之生物——物之得道。以通行本来看,其顺序是:第一章、第四章、第二十五章,这是关于道的集中论述;其次是:第四十章、第四十二章,这是由道而物,道之生物;其次是:第二十一章、第十四章,这是由物而道,由物以观道。这样一个逻辑顺序是通顺而严谨的。

  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感觉:《道德经》应该是如此的,它深遂的思想内容应该以一种合乎逻辑的严谨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不应该是现今这样一种杂乱无章的表现形式。或许可以说:《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会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流传。由帛书本而王弼本,后来成为定本。但在帛书本流传期间,甚至在此之前,也还有其他传本,《姬氏道德经》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传本。也许由于其一直是密传本,所以很少为人所知。也许,《姬氏道德经》是经过某一高人编定,但这一高人不可能出自晚近。也许是老子自己晚年亲自编定,也许是为先秦时期某一高才大德所编定。如果如此,那么结论就变成了:《道德经》原来就是如此,或至少变成:《道德经》应当就是如此。果真如此,《姬氏道德经》的出版,将是多么重大而有意义的事!

  说《姬氏道德经》的编定,不可能出自近现代人之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文字,是其他《道德经》版本中所没有的,或者是与其他版本很不相同的。前者如:《道经》篇第一节:“无,无极极,极生气,气生变,变之道也。”第二种情况更多,如:“挥之而弗得,名曰微”,“浴神不死”,“天门启阖”,“捻埴为器”,“垂者不立”,“唯与诃,其相去几何?”“善闭者无关籥而不可启也”,“飙风不终朝”,“方而不隔,廉而不刺”,“塞其欲而闭其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勿或恶之,故有欲者毋居”,这些不同的说法,不大可能出自近现代人之口,也不可能是某人有意而为之。

由此可见,《姬氏道德经》的出版,是老子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是以序。  

罗安宪 

2016年 7 月 21 日 

中国人民大学


《姬氏道德经》出版说明

中国古代历史文明久远,典籍卷帙浩繁。其中部分典籍文献在千百年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因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逐渐被尊奉为经典。老子及其思想学说便是典型代表。而在经典化的过程中,原本的思想学说首先被弟子门生记录、注解而编订为最初的版本;然后是被不同文化地域和语言文字系统的、不同学术倾向和政治需求的后世学人传抄、注解和演绎,“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便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有意无意地增删润色,甚至是笔误错乱,或多或少地加入自己的观点倾向,经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版本,烙上时代的特征和痕迹。不同的版本中,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以及段落、章节和顺序,甚至是虚词修辞等细节差异明显,直接影响到经典原义的表达。所以,即使有历代学者呕心沥血的考证,加上不断的出土文物文献参证,但是经典原始的面貌已不可能再现,我们仍将面对诸多的未知和可能。

老子的智慧思想也经历了这样的经典化过程,无论是近期出土的马王堆古本、郭店古本,还是流传至今的河上公本、王弼本和傅奕本等各种版本,我们都不能断言谁真谁伪、孰优孰劣。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正是有这些不同的版本对比参照,我们才有几近于道的可能。《道德经》的微言大义穿越历史的尘埃,让老子的智慧光辉一直透彻地照射指引着世人。基于对经典的敬畏和文化传播的责任感,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各种新发现的《道德经》版本。2015年下半年,我们接触到姬英明家传的《姬氏道德经》。仔细审读后发现,它在经文、音义、章节、顺序等方面的确比较独特,姬英明在前言中有关老子其人与周王朝的关系、姬氏本源流传承和教授方法等的说明也相当新奇。问及其中原由,姬英明称是祖上代代口耳相传,且现今没有任何物证。慎重起见,我们提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研判。大家有不同的推测判断,但普遍感觉也是比较新奇少见,若能出版,至少可以为老子思想研究提供一种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还在体味数月之后,欣然作序。

历时一年多的多方推敲探讨,我们终于决定出版此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姬英明对姬氏版本相关信息作了前言说明,对经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注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因为时代跨度太大,传承历时久远,所以《姬氏道德经》中经文、注释和译文等必然存在着诸多与现代语言文字规范不同或令人费解的地方。对此,编辑与姬英明反复核对细节,尽可能保留其“原汁原味”,只是在一些位置做了必要的提示,以利于读者完整地进行辨析。

另外,韩飞鹏先生和华雪先生依照《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 1996 年版)中的通行版、帛书版甲本和《郭店楚简〈老子〉释读》(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的楚简版,与姬氏版本经文进行了细致对比,便于读者直接对照研究。

国人的自信根基于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主要来自对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体认。我们想,文化建设就是要靠大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持续地积累和创新,愿《姬氏道德经》能对此有所贡献。

朝华出版社编辑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宸道:老子道德经帛书甲本——道经!
《姬氏道德经》之序
《道德经》还归《德道经》便是虚伪支撑的牌坊倒塌之时
你知道《德道经》么 (图文)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老子道德经 帛书甲本 道经》朗读者 白云出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