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分享:伤寒论方解(十五)

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

伤寒论方解(十五)

王东海

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

麻黄三两(去节)、白芍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桂枝三两、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若微利去麻黄加茯苓三两,若渴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若噎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

方歌:伤寒在表肺失肃,水气停著见证殊,表里皆寒麻桂细,草姜芍味夏皆需。

方解:“伤寒表不解”五字为此证之由,盖形寒伤肺而失其肺气清肃下行之令,不能下输膀胱以化气,而水停于心下。在水之为病,见证各殊。肺气失降则胃气自不下行,而上逆为呕为咳。噎者,寒饮上逆也,去麻黄之走表加附子以温阳而化饮。喘者,水阻于中,则胸中之阳气失治也,去麻黄之升发加杏仁以降气而平喘。小便不利,小腹满者,水著于膀胱也,去麻黄加茯苓以渗利也。如上种种,皆为水气之故,而水气又为表不解而来,故用麻黄以开发肺寒,以达皮毛为君;干姜大辛大热,温中而散肺寒,桂枝辛温以宣胸中之阳,外助麻黄以解表,内温三焦以化气。然太阳由形寒伤肺而水不行,饮为阴邪,故以色黑味辛中空一茎直上之细辛,直入于阴以推荡寒之水气,同麻而出表。半夏散饮和胃降逆。然诸药皆辛温大散,恐邪虽解而津液亦伤,故加白芍以化阴,五味以收敛,然后刚柔相济,开阖得宜,则邪去正亦复,肺气之开合自如也。

干姜附子汤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方歌:下后复汗昼躁烦,阳虚欲申战阴寒,沉微夜安呕渴未,顿服干姜附子安。

方解:下后复汗,于法为逆,以邪在表而攻里,邪陷里而攻表,徒损其正,则阳气素盛之人则从热化,此阳气素虚者,则从寒化而为阳虚矣。今不呕不渴,里自无热,昼日为阳旺之时,人身之残阳得助欲伸而胜阴寒则不能,故烦躁;夜为阴盛之时,则残阳更衰而俯首而安静。故以干姜附子二味大辛大热以驱内外之阴寒而复其阳气,不用甘草者,因此非少阴寒水侮土,乃汗下一时损其内外之阳,助其阴寒上犯君火,故烦躁不眠,以正其阴寒之偏胜则病愈,欲求速效也。

茯苓四逆汤

治发汗若下之,病不解,烦躁者。

茯苓四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君相阳随汗下虚,病唯烦躁另无余,弥空阴霾湮离照,参草苓姜附子除。

方解:烦躁之证,有阴阳寒热之不同,未汗吐下之烦躁属阳热,已汗吐下之烦躁属阴寒,同阳证见之烦躁属阳热,同阴证之烦躁属阴寒;此汗后烦躁,余无他证。因人之心阳素虚而阴寒素盛,或发汗太过,则心阳随汗泄而更虚;或更吐下则更损其阳而益其阴,阳虚则阴寒上干而为烦躁,故用茯苓感天地自然之灵气而生,色白味甘而淡,为阳中之阳,人心亦为阳中之阳而脏神,与茯苓同气相求。茯苓上补心气,下伐肾阴,一药而擅其功,重用以专其任。然阳主气,古人云:气不足则为寒。故以人参同茯苓以补心气,气旺而阳有附而自主,姜附甘辛为四逆汤温中壮阳以通离火,使心阳复振而烦躁自愈;干姜附子汤治昼日烦躁不得眠之急证,以单刀直入之将以驱阴寒而回阳,此则但言烦躁其证较缓,故补正以回阳,即《黄帝内经》:“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之意也。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明读书会伤寒论学习:61条-65条
(1)《医隐》系列之《伤寒易玄》之六
小青龙汤证
真武汤,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寻源》
伤寒论学习答疑 7
心悸经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