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道|老子——道的诗(四十)

《老子》——道的诗

 

原作老子

述者芃澜

 

 

       老子显然是一位诗人,他的《道德经》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

        诗的语言是长于意向的,读诗的语言,在于感悟,而不在于说破;在于意,而不在于言;在于境,而不在于辩;在于倾吐,撩拨思绪,而不在于用,吓唬小孩子。


 

四十、闻道

 

上士闻道,

时时勤行,不离其中;

中士闻道,

似乎明白,又似乎把握不住;

下士闻道,

却只会大笑。

这又有什么呢?

不被嘲笑,就不能算是道。

 

所以箴言中说:

明明白白的道,看上去却似乎是晦暗的;

引人向前的道,却象是在一直后退;

平平坦坦的道,又仿佛曲折坎坷。

 

德也是如此,

最上的德仿佛空空的山谷,

极致的白不过同等于黑垢,

最广大的德往往处处不足,

勤健的德却显得怠惰乏力。

最朴素的本真往往是这样多变着的。

 

方到广大也就没有了棱角,

真正的大器往往是最后成就的,

音声的极致是无声,

大象的表现是无形。

对于道来说,

最高的褒誉就是无名了!

 

但只有道,

善始且善成。

 

 

(谢倍伟老师手书马王堆帛书《老子》第四十章)


原文:

1、本章以马王堆帛书本《老子》甲乙本为主,与今本有差异。

 

上士闻道,

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弗笑,

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䀟)

进道如退,

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

大白如辱,

广德如不足,

健德如[偷],

质真如渝。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

 

2、此篇爲今本第四十一篇。楚简有,在乙组。

 

上士闻道,

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

大笑之。

弗笑,

不足以为道。

3、此节讲闻道三种人三种态度。亦以三种态度分三种人,上士、中士、下士。

关于士,周秦之际在所指上有很大的差别。余英时的成名作即《士与中国文化》,其中对于从春秋末期到秦统一期间,士的变化有深入的考察。他将士定义为知识阶层。简单来说,士早期是隶属于贵族的,是一种有人身依附的下级官职阶层。随着春秋末期的社会巨变,士脱离开贵族的人身依附,而成为混迹于庶人的游士,并成为贵族和庶民之间,阶层动荡的中间层。能任事的庶人可摆脱自身庶人身份而得到新兴贵族的赏识,从而地位改变。而原先的贵族则有可能随着社会变动,而沦落为庶人。由此,士的阶层不断扩大,而成为一种社会独特的力量,其身份多样,但以担当任事(仕),待价而沽为特征。此即余英时所说的作为社会知识阶层的士。

上士、中士、下士在早期隶属于贵族,是作为一种官职级别而存在着的。“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礼记.王制》)“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孟子.万章章句下》)他们的俸禄各不相同。而到了具有知识阶层而存在着的游士,上士、中士、下士则成了其所认知的差异。本章中的上士、中士、下士显然是指后者。

由此,我们也就比较好理解《说文解字》中对于士的解释。

“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十一。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推十合一,即所谓明数度,是明道的另一种表达。《庄子.天下》中说“明于本数,系于末度”。汉代《白虎通》中也明确说“通古今,辨然否,谓之士。”特别将其知之属性归于道,是不独以能否任事作为标志了。其知识阶层的属性日益明确。

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诸子百家来讲,其传道者,是特别争取着士这一个阶层。自孔子开始,有教无类,所从而学习者,绝大多数,都是在培养着士。

本章中,特别指出,士的上中下之分,在于能否体归于道。

“上士闻道”,在于“勤能行之”。郭店楚简中作“僅(勤)能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则“若存若亡”,仿佛合道,又仿佛不能把握。境界比之于上士已有明显差距。郭店楚简作“若闻若无”。“好象听到,又好像没有听到。”也是指的把握不住,但仍能蒙蒙胧胧感觉到道的存在,仍在可教之列。

而下士的态度就很不一样,“大笑之”,即根本就不当回事,大声嘲笑。是不可取的对象,即非所争取的对象。

但对于这种态度则有必要加以回应,本章因此开宗明义说,“弗笑,不足以为道。”楚简本作“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以下士的认知,对于道出声嘲笑,在正常不过了,以他们的认知若能理解,也就不是道了!这话给地很狠。

 

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费(䀟)

进道如退,

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

大白如辱,

广德如不足,

健德如[偷],

质真如渝。

4、为什么士因不同认知层次而对道有不同的接受表现呢?那是因为道本身具有着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其在言说表达上的“正言若反”(第八十章)的特点。 

建言,即立言。这句是说,“所以关于道的说法有这样的表述”。

明道如费()。费,王弼本作“昧”。楚简本作“孛”。帛书本作“上弗下目”,今有(䀟)字,音fèi,意为目不明。

夷道如类。类,(王弼本作纇),通“戾”。偏,不平之义。

健德如[偷],偷,帛书本缺字。楚简本残亦缺。王弼本作“偷”,意为怠惰。从。

质真如渝。帛书乙本缺。渝,水由净变污,引申为改变,变。

这一段是关于道的建言,特点是“正言若反”。前三句讲道,明如䀟,进如退,夷如纇,同韵。

中间三句讲道用之德,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也一样“正言若反”。

最后一句是总结,道“质真如渝”,这是道本身的特征决定的,其恒若变,其真若污。

这也是“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的原因,也是中士不能够很好把握,“若闻若無,若存若亡”的原因。至此,关于道不易为一般人理解的问题已经交代清楚了。

后面一段,再次说道。已是正面强调了。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

 5、大方、大器、大音、大象,具为道象。

方有四隅,而至极大,则无隅。道极大,是为大方。

器,皿之统称,以容物。大器,比如天地,为道所成,而道之为器,变动不居,其形不定,是为晚成。

大音希声。“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第十四章)

大象无形,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第十四章)

道褒无名。褒,是誉。无名,是无誉。“道恒无名”(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七章),道不需要赞誉。第三十九章叫人懂得“数誉无誉”,即仿效于道。

但是“夫唯道,善始且善成。”今本作“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贷是施予。意思是一样的。只有道,能够成万物而不居其名。




回看前文:

道经

恒一|《老子》——道的诗(一)

恒二|《老子》——道的诗(二)

不上贤|《老子》——道的诗(三)

象帝之先|《老子——道的诗》(四)

天地不仁|《老子——道的诗》(五)

谷神不死|《老子——道的诗》(六)

天长地久|《老子——道的诗》(七)

上善若水|《老子——道的诗》(八)

功遂身退|《老子——道的诗》(九)

玄德|《老子——道的诗》(十)

有无|《老子——道的诗》(十一)

五色|《老子——道的诗》(十二)

宠辱若惊|《老子——道的诗》(十三)

道纪|《老子——道的诗》(十四)

善为道者|《老子——道的诗》(十五)

知常容|《老子——道的诗》(十六)

信不足|《老子——道的诗》(十七)

大道废|《老子——道的诗》(十八)

见素抱朴|《老子》——道的诗(十九)

绝学无忧|《老子》——道的诗(二十)

孔德之容|《老子》——道的诗(二十一)

炊者不立|《老子》——道的诗(二十二)

曲则全|老子--道的诗(二十三)

希言自然|老子——道的诗(二十四)

道法自然|老子——道的诗(二十五)

重为轻根|老子——道的诗(二十六)

圣人恒善㤹|老子——道的诗(二十七)

朴散为器|老子——道的诗(二十八)

天下神器|老子——道的诗(二十九)

善者果而已|老子——道的诗(三十)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道的诗(三十一)

道恒无名|老子——道的诗(三十二)

死而不忘|老子——道的诗(三十三)

道氾|老子——道的诗(三十四)

执大象|老子——道的诗(三十五)

柔弱胜强|老子——道的诗(三十六)

无名之朴|老子——道的诗(三十七)

德经

上德不德|老子——道的诗(三十八)

得一|老子——道的诗(三十九)


郭店楚简本《老子》与《老子》的塑经史

郭店楚简本《老子》的性质

郭店楚简本《老子》探究

多个老子与一个老子

一个大命题一个大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王弼本《道德经》简释(中)
开说《老子》6
“大器免成”被误读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