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为什么你读不懂《黄帝内经》- 系列1



01


我们仔细研究传统文化,就会发现这一个现象,即诸子百家学术争鸣都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而在这之前,社会的学术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以前的学术状态基本都是属于“官学”,也即是发生在宫廷里面的学问,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很难接触到知识文化系统。(古时生活在底层的大多数群众,能够读得起书的很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朝的衰败,或治理不当,周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学问知识开始向下层民众转移,而中医作为其中一门专门的学艺,也逐渐向底层民众渗透。


02


这与《黄帝内经》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我们沿着诸子百家的祖师往上去寻找,就会发现,诸子百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这些诸子百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公务员。比如,孔子当过鲁国的大夫,老子做过图书馆管理员,孙子做过大将军,等等。同理,在那个时代所流传下来的医学典籍中,《黄帝内经》这本书实际上也是宫廷医学,也就是说,如何给达官贵人看病的一种医学医术的医学典籍。


由于诸子百家的开创人物都是公务员,而在当时,诸子百家学术的产生,实际上是为了更政治服务,或者是说是为了避免战争,让老百姓更加幸福的生活。所以,在诸子百家中,常常含有一种学问: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在同一时期,《黄帝内经》里也时常体现这样的一个思想。即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如何做好领导,从而让国家富强繁荣;作为一个医者,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内心,从而使身体达到一种健康和谐的状态。


因此,从本质上讲,《皇帝内经》是一本如何做好领导如何做好医生如何看病的综合性典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见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如果我们仔细去阅读《内经》就会发现,岐伯在回答黄帝问题时,经常会说治理国家是如何如何,何况治病之类的话。这其中就暗含了一种思想:治国犹如治身,治身如治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如何把自己的身体管理好,就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在儒家文化里,这就是属于修身的一环。


比如,为众人所熟知的《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又比如,在《灵兰秘典》,这一篇内容实际上就是一门领导艺术。作为领导者如何管理自己的内心,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当管理好这些之后,身体内的脏腑自然不会出现问题,故典籍中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大家可自行查阅《黄帝内经》)


因此,我们在研读《内经》时,就一定要结合当时的诸子百家来相互参考、相互印证和学习。


03


上面我们提到,诸子百家的开创者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公务员,而作为公务员,我们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书籍上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点,比如《论语》里有这样一个问答: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这几千年就已经给出了做官的秘籍:作为公务员,说话谨慎小心是非常受到重视的,说白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谨言慎行。而在《内经》中,常常是对话体的形式行文,但很少人却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对话的形式?其实就是暗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在里面。



在我们学习和阅读《黄帝内经》时,常常关注于歧伯的回答,对于黄帝为什么要这样去问,而不是那样去问,极少有人去关注。这叫好比我们在给病人看病时,只是在听病人说他哪里不舒服,而忽略了病人所要表达的“这个不舒服”,不一定就是当下所处于的一个病理状态的病机!


为什么说这种对话体很重要呢?


因为只有在正确的对话下,才能表达真实的含义。作为公务员,有一些话是不能明着讲的,而只能用比较隐晦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在《内经》里往往含有一些话术的东西,这也是很多中医不讲的一面。这一面,通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所谓学习中医要优点“悟性”



04


那这种对话,在具体操作中,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中医所具有的独特的阴阳思维的运用。所谓阴阳思维的运用就是,同样一个话题,同样一个疾病,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头痛,有肾虚有外感风寒等等,用类似于这种“证”的概念来进行表达。而到了现代,就多了一些西医的表达方式,比如各种指标。症状都还在,而我们却被新制造出的概念所迷惑,这也常常导致辩证的不清晰。


第二,真正懂得了这种说话的方式以后,就能够古今一体。什么叫古今一体呢?古人生过的病,现代人也在生,现代人生过的病,古代人也生过。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而这些名字让人的内心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状态,或者恐惧或者高兴。比如一个人咳嗽吐血,看西医,西医可能告诉你是肺癌,病人一听,吓坏了(产生恐惧),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加快。而中医,可能会说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病名,病人一听是小病,心里就会放松,因此,在治疗中就会增加治愈的几率。


第三,更加方便体会到阴阳之间的一种东西,也就是它的一个本质。比如,我们看历史,王莽实行的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失败了,但在现在就成功了。说明了古代的很多病,用古代的方法效果不行,但是在现代的方法治,可能就有效果。这个其实就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换汤不换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去找到这个药。


所以,建议大家多读读历史。因为你会发现,世界上万事万物变化的永远都是人的衣服和皮囊,而人的本质是没有变的。只有抓住了这个本质,才能找到事物的根本关键点。


第四,掌握了这种对话体以后,更能够理解《内经》独特的传承方式。比如,在《礼记》里,讲到如何教学生,里面的方法和《内经》的方法是一致的。以《伤寒杂病论》的桂枝汤为例,里面的原文是:太阳病、发热、自汗、恶风、脉缓、桂枝汤主之。我们现在所用的传承方式是直接解释这个条文:如此乃太阳中风症,是风伤了营气。风气留于膀胱经如何如何,故而用桂枝汤。但我们具体临床时,往往发现它并不是这么回事。甚至更有可能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只知道太阳中风用桂枝汤,而不不知在其他情况下也能用桂枝汤,从而缺少变通。



古达的传承方式,是记载《礼记》中。《礼记》中认为要带好学生,就是不停问为什么。比如,发热和自汗是什么关系,自汗和五脏是什么关系?他们走的是哪个经络?运行的是哪个脏腑?在人体内是怎么样的状态?下一步应该怎么变?为什么要用桂枝?为什么要用白芍?以及症状与症状是怎么个联系?这一个方法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停的问,不停的答,其最核心的传承方式就是对话体。因为只有对话体才会让一个人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去想,想久了,人的大脑自然也就灵活起来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而诸子百家的教育方式也都是这种,它从来不会去否定一个人当下学的是对的还是错,而是让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让人去思考更合适当下的情况。这才是以前真正的传承方式。也就是黄帝与岐伯之间一问一答的根源。

本期就到这里!


来源:《石室秘录》微课堂,素医(徐医师)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先秦散文史框架的冲击
典籍:黄帝内经等你读
社科 | 一家之言,到百家争鸣(上)
古代典籍到底各有多少字
由易学衍生的对人类文明起源质疑
04第四篇 中华文化的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