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医学堂丨安于形在安于柔弱




道教的不少经书典籍中都提到柔弱,认为柔弱是长生的根本。在今天看来,柔弱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看两个人走在路上或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会为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或大动干戈,甚至于会丢掉了性命。如果两方中有一方能够持守柔弱之道,便不至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是因为具有柔弱之道的往往懂得忍让。忍让也是避祸的一种方法。 所以在道教的圣暂们认为,刚强与柔弱相较,柔弱者久长。较有说服力的当属舌头和牙齿两者的比较,牙齿刚强,舌头柔弱,而刚强的牙齿反而比舌头要先败落,这也是安于形在安于柔弱的根本所在。

  

类似于此的认识,在(淮南子.原道训》中说:“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所谓志弱而事强者,柔毳安静,藏于不敢,行于不能,恬然无虑,动不失时,与万物回周旋转,不为先唱,感而应之。是故贵者必以贱为号,而高者必以下为基。托小


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所谓其事强者,遭变应卒,排患扞难,力无不胜,敌无不凌.应化揆时,莫能害之。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已者,至于若已者而同;柔胜出于已者,其力不可量。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牙齿的掉落是因为刚强,同理,万物刚强极北就会衰老。衰老是因为不得道,不得道就会早亡。道教告诉世人柔弱久长、刚强先亡的道理,也是在表述物极必反、否极秦来、壮极则老的自然规律。道教养生中安于柔弱的养生理论,基本上有如下三种。


1
当如婴儿之柔弱


道教如婴儿之柔弱的养生思想源于《道德经》中,其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①对于形体的安康,为什么要如同婴儿?或婴儿能给成年人一-些怎样的启示?婴儿给人的启示就在于其神全,其气足。在《庄子)中说:“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②为什么醉者坠于车下不易于死?这是因为醉者胜腑中有酒气的支撑,另外还因为酒有一种麻醉的作用,因麻醉而感觉不到疼痛。就一个婴儿而言,其与一个成年人同样坠于某一处,成年人或许不比婴儿更容易恢复生机。这是因为婴儿身体具有柔性,而成年人却相对较差。


2
当如草木之柔弱


在(道德经》中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河上公释日:“人生含和气,抱精神,故柔弱。人死则和气竭,精神亡,故坚强。万物草木之生柔脆和气存也。其死也枯槁,和气散也。以上二事观而知之,坚强者死,柔弱者生也。强大之兵轻战乐杀,毒流怨结,众弱为一强,故不胜也。本强大则枝叶共生其上。兴物造功,大木处下,小物处上。天道抑强扶弱,自然效也”。人柔弱之所以得长生?我们就以草为例,每有大风袭来,常常会发现木折树断,往往出现一片狼藉的场面而草却依然挺立,这就是柔弱者长生的例证。


又如在《列子·黄帝》篇中说:“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已若者:柔,先出于已者。先不已若者,至于若已,则殆矣。先出于已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欲刚, 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羽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至于若已者刚:柔胜出于已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木头过强就易于断折,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3
当如清水之柔弱


在有形的物质中,清水是最柔弱的物质之一。水不仅柔弱,还能无所不入。如在《道德经》中提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河上公说:“至柔者水也,至坚者金石也。水能贯坚人刚,无所不通。”又说,“柔弱者道之所常用,故能长久。”柔弱何以能够长久?我们知道,人柔弱的原因就在于“人生含和气,抱精神,故柔弱也。人死和气竭精神亡,故坚强也。"的确如此,人的生必定是柔弱的,而人的死一定是僵硬的。这可以看出道教之所以倡导如水之柔弱的根本原因,其就是因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反而能够畅通无阻于天下最坚固的东西,就如水样,其可以贯坚人刚,无所不通。而老子认为,水接近于大道,而大道没有形质,其能出神人化,无所不达。所以,其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都说出水之柔弱的妙用。因其柔弱反而贯坚人刚。也可以说,人的刚强不同于水的刚强,而水的刚强也不同于人的刚强。人以刚强为刚强,而水以柔弱为刚强。正是这种刚强,水无所不人。总之,对于水的柔弱的思想意涵,就是要求人心要静旷,气要和平,不著于身,不著于物,不著于境,这样才能效法于水的柔弱而长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圣解(九十)
《老子修经基础篇》(二十七)——木强则兵
道德经第四十章注
适当柔弱,让自己富有弹性
上善若水为而不争——解读《道德经》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