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喻嘉言讲中医第十九讲:辨脉浮及数宜麻黄汤发汗一法

(述自喻嘉言《尚论篇》)

  

(喻嘉言先生结跏趺坐开始讲了。)

列位,我们今天接着讲太阳经中篇。

6、辨脉浮及数宜麻黄汤发汗一法。

(7)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原文]

  伤寒的脉是阴阳俱紧。如本条,脉但浮,以及浮数而不兼紧,似可不用麻黄汤。

  然而即然是寒伤营,舍麻黄汤定法,别无他药可代,故重申其意。

  见脉紧固然应当用麻黄汤,而脉浮不紧者,乘其邪,方在表,亦可当用麻黄汤托出其邪,不使得入。

  而假若脉浮数而不紧,正乘其势欲传之时,用麻黄汤击其半渡,而驱之使出。这一条,可以参看中风证,脉浮宜用桂枝汤。由此可见,天然一定之法,不因邪势之浅深,辄可变易也。该用你就大胆用。

7、服麻黄汤得汗后,察脉辨证有次第不同三法。

一法汗解后,复感复烦,脉浮数者,宜更药解散。

一法脉浮数而烦加渴者,宜两解表里。

一法具两解证,不渴者用药宜里少表多。

(8)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原文]

发汗后,病解半日许复烦,脉复浮数,这明显是由于汗后表疏疏,邪风袭入所致,那就不可再用麻黄汤,宜更变发汗之法,改用桂枝了。用桂枝的原由,一是,由于邪重犯卫,一是,本于营虚,不能再用麻黄。

(9)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原文]

 本条见脉浮数而烦,与上条相同。但兼有渴症,则说明津液已经为热所耗,因而内躁,里证已经具备了。津液内耗,就不是小问题了,宜用四苓以滋其内,而加桂以解其外。这个组合和上一条中要更用桂枝之法,又大大不同,因为此时并没有复感。但既然说是要两解表里之邪热,则五苓散中,朮用苍,桂用枝,从病情之理可以推断而出了。

8、按五苓散两解表里之法,风伤卫寒伤营俱用之。

    (10)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

伤寒以无汗故烦,汗出则不烦可知矣。但若是汗出而渴,则上条五苓两解表里之法,在所必用;若是汗出而并不渴,则里证本轻,故用桂枝汤中三(桂枝、生姜、甘草),五苓汤中之一(茯苓),少示三表一里之意,名曰茯苓甘草汤。这样组合,以消息病情,而分解微邪,如璋判圭合,允为实符。

列位,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下次我们接着讲。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关注“腔调中医”,把一个《伤寒论》逐一道来!

(众人鼓掌,今日课毕,来日方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汤原文解读
门里乾坤的伤寒讲义
《伤寒论》方药解析:桂枝汤证(二)聂惠民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居然可以这么用!赶紧收藏......郝万山讲《伤寒论》系列
我们一起读古籍-《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 神农学百草伤寒论常用药之苦参
医侠老师讲课纪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