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医正骨】新医正骨手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是臀部深层的小肌肉,主要是与其他肌肉配合,使大腿外旋。由于它所处解剖位置的特点,往往在做某些动作,尤其下肢外展、外旋或由蹲位变直立时,急剧收缩或突然受外力过度牵伸,均可使该肌肌膜破裂而产生局限性肌束隆起。

梨状肌位于小骨盆的内面,起始于S2—S4的前面,然后通过坐骨大孔进入臀部,形成狭细的抵止腱,止于股骨大转子。该肌与骶髂关节的前韧带及S1-S3神经根紧密接触,受S1、S2神经支配。

坐骨大孔被梨状肌分隔成梨状肌上孔及下孔。

梨状肌上孔的上缘为坐骨大切迹,下缘为梨状肌上缘,有臀上动、静脉及臀上神经通过。梨状肌下孔的上缘为梨状肌下缘,下缘为坐骨棘和骶棘韧带,有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臀下神经及臀下动、静脉通过。

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

本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在于:它是干性坐骨神经痛(非根性坐骨神经痛)无腰部压痛、棘突偏歪等体征,腰痛仅属牵扯性,腰部功能一般不受限制,但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伴有梨状肌损伤,需加以鉴别。

急性梨状肌损伤发病机理

1、急性梨状肌损伤患者,常表现出真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触诊梨状肌时,可查觉两种体征:

①梨状肌某些肌束有局限性条索样隆起,触之钝厚,压痛十分明显。

②梨状肌肌腹弥漫性钝厚,压痛明显,肌肉松软,弹性和韧性减低。

2、慢性梨状肌损伤患者,常以慢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就诊。检查时多可发现患侧臀部肌肉萎缩,尤以臀大肌、臀中肌为多见。梨状肌或因肿胀而弥漫性钝厚,或因萎缩而肌纤维束局限性变硬,弹性和韧性明显减低。

3、一部分患者表现为臀部困痛,伴有小腿外侧疼痛和麻木,偶尔可见腓总神经麻痹的体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但患者无腰部体征,而可查到梨状肌的损伤。

发病原因

多为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臀部外伤出血、粘连、瘢痕形成、药物注射、髋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过大等使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受压。少数因坐骨神经出骨盆路径发生改变,在梨状肌内穿行,髋外旋时坐骨神经压力过大,产生坐骨神经慢性损伤。

诊断依据

臀部疼痛且向同侧的后面或后外侧放射,大小便、咳嗽、喷嚏可加重疼痛。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还依据一些检查的支持:患侧臀部压痛明显,尤以梨状肌部位为甚,可伴萎缩,触诊可触及弥漫性钝厚、成条索状或梨状肌束局部变硬等。

危害

梨状肌综合征不仅会影响下肢活动能力,造成活动受限,不及时治疗者还会造成肌肉萎缩。

治疗方针

以消除梨状肌的炎性病变,解除梨状肌对坐骨神经的压迫为治疗目标。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以手法复位为主,药物为辅治疗。

1、手法复位:采用梨状肌损伤复位法。如慢性梨状肌损伤呈束状变硬、弹性减低者,施以理筋分筋和弹拨手法,使变硬的肌束松解,粘连分离,恢复原来舒缩机能。

2、药物治疗:用梨状肌封闭疗法。

凡急性损伤者,如诊断确切,施手法后症状多数立即减轻或消失,经1~ 2次治疗可痊愈。慢性损伤者经手法治疗,配合药物及功能锻炼,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专家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诊断分析与手法治疗
梨状肌综合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相鉴别?针刀治疗安全吗?
下背部、臀腿部疼痛的始作俑者:梨状肌
梨状肌相关问题分析
臀部伴下肢疼痛麻木,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辟谣,教您判断病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