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网购时代,教你心满意足又不剁手

💰 💰

您看过下面的标识码?
您认为它是什么意思?

据说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前方有马云!”

这个标志的真正意思是——“当心切手。

双十一过完了,马上双十二,接着圣诞节,新年,春节……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要购物,商家不停歇的广告冲击加打折促销……

我们,
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手吗?

我们在有生之年经历到了
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变化,
那就是买东西的方式!

有网购之前,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财务、消费欲望。你总要抽空走上街,才能把钱花出去。所以那时我们都生活在伊甸园般的乐园里,天真淳朴无欲无求,有空喝茶看报聊天。

有了网购,我们面临全新的挑战——你要管理的不仅是钱、物质欲望,还有你大脑的奖励机制。买东西变得如此容易,我们在无聊时、自尊水平低时、孤独时、疲惫不堪时、紧张过后、自控消耗过多之后……在所有那些不那么充盈、平和的瞬间里,都有用购物来补偿心理的冲动。在过去,这些时刻,也许吃点零食、听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就打发了,现在,我们用购物来解决,然后获得一时的感觉好。等快递的日子好像生活都变得更有意义了。下次低落时,我们继续重复这一行为,再次感觉良好……我们的钱财在被“吸干”,就如同时间在被社交媒体偷走。点此阅读→在信息狂潮中冲浪还是溺水 ?| 高能预警

我们的孩子,生来就面临着这个情况。他们从儿时起就看着爸妈在手机和电脑上买东西,他们甚至在3、4岁时就在爸妈的手机上挑选玩具。快递小哥比圣诞老人还好,因为他随时就到,不用你苦等一年才来给你送东西。这样的生活里,孩子们长大一些时,是自然就能比我们做得更好吗?他们或许没有了我们这代人骨子里的物质匮乏感,但是,他们是在家长的熏染下长大,我们作为家长,是否有能力教他们,如何管理物质欲望和钱财?

我们就是孩子生长的环境。所以我们自己先做好,学会在新环境下的自我管理,有健康的物质观、金钱观。日后,当孩子大一些、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意见时,我们才有能力提供。

🏡  你不一定非要在物质上特别简约,更实际的做法是,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配置方案”。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像梭罗、甘地那样真正把自己的物质欲望降到极低水平,过极端的简约生活,不太实际。我觉得,对物质的喜爱是健康的,我们不必否定、压抑。并且,你不要指望真的能打败你的物质欲望,就好比你不要期望能打败拖延一样。你只要管理好它就可以了。所以,或许比较可行的,是给自己在这方面设计一个个性化的“合理配置”。

比如,你可以让自己生活中的物质消费按照这样的原则和比例来安排:

1,大部分东西不求奢华,但求保证有比较高的品质。

2,不购买已经有同等功能的东西,哪怕它很好看、性价比高、便宜。不买现在不用的、只因为便宜而觉得需要囤着的东西。例外可以是,你能够把同等的旧物处理掉,保证物品流通。

3,给自己留出一小部分“纵容类别”,这一小部分类别里,你可以买自己钟爱的东西,你可能已经有足够的同类东西了,但是你遇到特别喜爱的,仍然可以买,纵容自己对物品的欲望,当然前提是在你购物能力范围内的。

👗 分清是实际需求,还是只是满足某种心理需求

我们买东西,常常只是在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所以,每次想买东西时,都静下来,仔细感受一下:你真的是需要这样东西,还是需要某种心理满足。平时给自己列出一个单子来,列出各种能给你带来心理满足感的事情,比如听一首歌、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回想一个美好回忆。想买东西时就选一样去做,试试。

你喜欢囤东西吗?请记住这几条:

✌ 大部分东西总是在进化,越做越好;
✌ 你的喜好、需求和习惯会变化,周围的世界、潮流也在飞快变化;
✌ 囤东西占用你的资金、空间与精力;
✌ 你在剥夺你未来的购物乐趣
……

还有时我们买东西只是在减压放松。我们白天发誓不买了,到了晚上,人快累成狗时,就必须做点什么放纵的、需要零智商的事情,来找齐,做了这些蠢事,才能去睡。这种做法甚至有个专业词汇,叫“零售疗法”!那么这个怎么破?我只能尝试提供几个思路↓↓↓

1,想办法别等那么累的才休息;

2,开发一种其他的减压做法(当然我承认大部分事情没有买东西有诱惑力);

3,很累的那个时刻,想想你这些累的价值“我和孩子度过了美好的一个晚上”、“我做了很棒的一顿晚餐”,这样,对自己感觉好,认同自己的付出,重温价值和意义,可以帮你延续这种正向生活,继续做些建设性的消遣活动。


🎒  分清是你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求

孩子妈常常喜欢给孩子买东西,因为给自己买似乎是奢侈,给孩子买是利他,理直气壮。但如果给孩子买过多的东西,那我们常是在满足自己,比如满足自己小时候体验的物质匮乏感。我们当然可以去满足自己内心的这个小孩,所以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大方地给自己买,而不是因为自己而让孩子承受过多东西带来的压力。

👠 你要意识到,买东西消耗的不只是金钱,还有精力、时间和能量

我们常常没有发现的是,买东西,不只花钱,更消耗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能量。我们从动了念头开始,就无意中在寻找、筛选、比较,有时买完了,还在衡量或者后悔。这些,都在我们难以觉察的情况下,占据我们的大脑空间。所以,花钱买东西没问题,但最好想办法减少选择所带来的能量消耗。比如,买固定品牌的、同款的,或者有比较简单的评价体系可参考的东西。

我们买东西时最好有这样的权衡:这个东西是否为你创造生活和个人成长助力,比如给你提升生活品质、省时省力。如果购买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精力过多,大于它所带来的价值,那我可能就放弃不买了。物质上简约,可以同时实现其他方面的简约,省钱即是“节能减排”、绿色人生。

👒 研究表明,买体验比买东西更有益;给别人花钱更能让你更快乐

我们可以买很多,但我们真正享用的东西是有限的。我们通常每天只穿一身衣服一双鞋。现在很多人都同时在用两个手机,但是如果包里总是要装三个以上的手机,那就是负担。你所实际在使用的每样东西,似乎都有一个数量上限。所以,把自己的欲望范围拓宽一些,比如,用购买体验来代替购买东西。好的体验,有助于个人成长,会成为你的一部分,这是很多物品不能做到的。

👔 女人的挑选渴望是根植于基因中的,明白这一点,并想个方法去满足

女人为什么喜欢买东西,特别是喜欢逛街?一种说法是,因为在原始人的生活里,女人负责采摘果实、植物。她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做细致的比较,这种工作就培养出了女人对物品的细微差别进行筛选、鉴别的能力,当然也培养出了女人对这种活动的兴趣。在千万年的进化时间里,这种喜好就在基因中保留下来,传到了现在。

作为女人,我觉得这一说法大概有些道理,因为我们的确似乎在天性里就喜欢挑选、比较物品。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购买欲望大概就会有了更多的了解——有时你不一定真的喜欢这个东西,你喜欢的更多是挑选这个过程本身。那么,想要“剁手”,或许你需要想一些不花钱的方法来满足你爱挑选的本性。这可以有哪些呢?您具体想想吧……

👜 减少触发信号、增加操作难度、卡上少放钱,用冷却期来拖延购物

如果用手机购物,就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干脆把购物的APP从手机上卸载下来,需要买东西时只能在电脑上购买。电脑打开工作时,不要打开购物网站。在购物网站上,设置成每次都需要重新登录。把买东西的卡上少放一些钱,保证钱经常会见底。

想买东西,凡事可买可不买的情况,都尽量拖延,给自己设定冷却期,因为你可能改变需求和喜好,可能在这期间意识到自己有其他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花钱。

🧤 尝试设置定期的“简约时光”

就像你可以尝试每周有一天吃素食一样,你也可以尝试每个月有一段时间不网购。这个时间如果能是比较大段的就更好,比如一整个月不在网上买衣服。这种定期强制性的做法,如果能够做到,那好处很多,因为你可能在这些比较长的时间里,已经把关注转向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你可能发现即使不买,自己也没缺什么,只是多省下了很多钱。

如果你觉得很难做到,那么这样去想:在这段时间里,你要给自己重新定位:你是个新时代的过极简生活的时髦人士。就是,转变你对生活的态度——不买东西,不意味着匮乏,而是意味着富足、满足、环保、智慧、时尚、轻松……也许你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新的定位呢!

🛋改变你的关注点,重新设置目标

上瘾的事情,都是因为它符合了我们大脑的奖励机制的规律:我们感觉不好、然后做这个事情(吸烟、买东西、吃零食),然后感觉好。下一次感觉不好时就会再次重复这一过程。那么,要想改变这个习惯,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大脑重新布线,设置新的符合奖励机制的事情。你也可以把这看做是转移兴趣点或目标。

比如,我们把关注点转向增加个人储蓄、实现个人财务目标。取代寻找东西、买东西,我们设定新的储蓄目标。每当自己又多存一些钱,或者存钱总额达到一定数目时,就自己庆贺一下,把这个事情变成大脑的新游戏。

📝 整理出自己的价值观,时常提醒自己

在纸上写下来那些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时常温习。比如,健康、孩子、个人成长、家庭、学业、工作事业,等等。我们每次被物质欲望诱惑时,要记起来这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看到在生活中物质的满足只是众多项目中的一项。这时多去想想,你要省出时间来锻炼身体;或者你要把钱留着,以后和孩子一起去国外旅游;或者想想你要集中能量完成你一直在努力的那个项目,之后该是多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  读 书

看书,让你的注意力从物质世界转移到精神世界,把你有些偏颇的心思调整一下——好看、舒适、品味或奢华,当然好,但那不是全部,你本来还可以有更广阔的世界去探索和享受!每本书都会提醒你,世界很大,网购平台很小,别把自己囚禁其中,别占用太多宝贵的时间买买买退退退,要惜命、养生……所以,在付款之前,先搁置一下,拿起一本书看几页。

💌 爱你拥有的物品

把握好物质欲望的关键不在于控制住你的钱,而在于改变你对物品的态度。尝试一下赋予物品更多情感和含义,把它当作不只是一样东西来看待。你可以认为,我们经手的每样物品,都与我们有些缘分。它们有自己的使命。它们有时代表了你的一种精神,有时让你想起一段时光,或是蕴含着你的某种美好感受。

其实我还是从我女儿那学到的这一点。不知为什么她是个特别惜物的孩子,她对每样她的东西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她常常不肯扔东西,也不轻易买东西。有时我很喜欢,提议要买,她说,已经有了,买了这个,旧的那个怎么办?好像新的来了就很对不住原来的旧物一样。

想起来有一次我和闺女去上海参加活动,临走时活动现场有很多鲜花,眼看它们要被打扫走,她实在舍不得,拿了一些放在小矿泉水瓶里非要带走。带着鲜花坐飞机,我当然嫌麻烦,但也默许了。回程时,飞机居然晚点三个多小时,孩子开始无聊焦躁,幸好有这些鲜花陪伴她。我心想,原来这才是它们的使命,但是没敢这样对她讲。回家后这些花又在餐桌上放了好几天才慢慢枯萎。

或许,我们的东西都带有、传递着一些能量,我们要细细去体味,滋养它们,也接受它们的影响。给你的物品点石成金,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魔法世界里。

🛒   提   醒   🛒  

最后一条提醒,非常重要——

如果你又拖延了、花了不该花的钱、发了让自己后悔的脾气、又陷入某种旧习,这时,要停止自责,尽量去想想积极的一面——

买东西本身不是坏事,
享受购物的乐趣和已买的东西。

即使真的后悔了也没关系,至少——从现在开始,我仍然有机会成为新的自己。自责,对自己感觉不好,只会让人更深地陷入那些旧习。从此刻开始,想想自己的优点,想像自己是那个理想自我,这会帮你做到自律!

当一个人做事有很好的效果和进展、有成就感、收到的反馈、感觉成功时,他很少会陷入各种瘾,他更容易自律,因为此刻心里的油罐满、自我价值感高,这种积极的自我形象会让你继续保持它,乐观正面。

所以,无论如何,你要尽快启动这种正向的模式——好的自己才会造就更好的自己!成就会鼓励你产生更多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蒋婵琴 |尽量买好东西,买完后珍惜
节制欲望
断舍离——人生从此提效30%
需求和欲望
总是一边断舍离一边买买买,到底怎么做才好啊?
5万澳洲人决定一年不买东西,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