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春至丨冬将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2020/02/04

冬将尽,春可期

愿山河无恙

人间皆安

图|网络  文|柒柒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1

立春节气的来源

今日立春。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每年公历02月03-0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气。

立,建始也,就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进入春季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天起,我们便踏入了春天。

立春作为第一个节气,也被称为“打春”,古时候的人们在冬至后“数九”过冬,当数到第六个“九”的开始,就是立春了。所以也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

此时,大自然已有微微绿色在萌动。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时至立春,明显地感觉白昼增长。气温、日照和降雨都在增多。但从气温上来说,立春的天气依然比较寒凉,还是要注意防寒保暖,“春捂秋冻”的老话很有道理。

古人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这是指春天到来时,东风送暖,大地亦开始逐渐解冻。


待五日过后,蛰居的小虫们,感受到了春天生发的阳气,慢慢在洞中苏醒过来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缓慢溶化,鱼儿到水面上游动,但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远远看去好像是鱼儿拖着冰在水面嬉戏。


2

立春的风俗文化传统

立春风俗非常多,立春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节日。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习俗。

  • 咬春

咬春是指在立春这天,吃一些春季的新鲜蔬菜。

一般北方是生吃小红萝卜,南方吃生菜,同时也包括吃春饼。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多以豆芽、韭黄,或韭菜、粉丝、鸡蛋等炒成的合菜,做馅儿包者食用。

这是因为萝卜、韭黄、韭菜等,皆有辛甘发散的功效,在立春这一天吃,有利于春季的生发之气。

  • 游春

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由村中锣鼓队走在前边,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的大街小巷。

  • 打春牛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盛行于唐、宋两代,以泥土塑牛,人们争抢春牛土,要把土牛打碎,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着仓满粮足。

  • 贴宜春字画、佩燕子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就有。

据记载:立春日,唐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等内容。

而佩燕子是指立春时,人们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所以,过去的富有人家,也喜欢在厅房或房檐下面,修建燕子窝。


3

立春的养生要点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正如内经告诉我们的,春三月,万物生发,我们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春季养生的关键就是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肝属木,应于春季”。

春季万物生长,与肝气的升发正好相对应,此时,肝承担的工作最多。所以,最重要的养生还是要护肝气,才能使阳气更好宣发,代谢功能运转正常。

 

  • 夜卧早起,不熬夜也不贪睡。

《黄帝内经》 言明“春三月,此谓发陈“,应“夜卧早起”。这就是提醒人们要根据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规律作息,这里的“夜卧”是相对秋冬的作息时间稍晚一点,但也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过度劳累会损伤肝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还是要按时就寝、保证睡眠的充足,才是养肝的最好办法。

当然睡眠时间也不宜过长,春天应肝木之气,喜条达而恶抑郁,睡眠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人反而容易出现“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正确的做法是跟着太阳一同起床,助于阳气的提升。

  • 保持舒展的心态

《黄帝内经》中强调,春季养生适宜“广步于庭,披发缓行”,这其实是因为,人体的阳气是向外、向上发散的。

最根本的,还是要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个舒缓、放松的状态。让情志舒展、气血畅通,当整个人充满生机,方能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

同理,衣着也不宜过紧。着装要以宽松、透气为主。

除了身体,心灵的平衡和放松同样重要。

立春微微升起的第一道阳气,值得我们细心守护。此时若心里持续有些负面想法挥之不去,也代表有某些不能谅解或忘怀之事,情绪的积蓄会导致肝经受阻,易在太冲穴附近常有瘀积点,可以用手或刮痧棒按揉太冲穴附近,有助于心结释放和肝的疏通。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连服7天。

  • 立春期间的饮食养生

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

在五脏与五味对应关系中,酸味入肝,主收敛之性,过度食用酸味食物不利肝气的疏泄。在减少酸性食物摄入的同时,也要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咸味入肾,过量食咸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食用辛甘发散之品则有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所以,在立春节气,应少食酸咸多辛甘,这样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推荐大家两款适合春季饮用的花茶:

 茉莉花茶

安定情绪,提神醒脑、缓解春困、和胃止痛。

金银花茶 

清热、清咽喉、利尿养肝、缓解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立春时节的穴位保健

艾灸太冲穴

太冲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艾灸或按摩太冲穴,可以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用来改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以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取穴方法:足背,由第一、二趾间缝纹头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前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二横指)处,即是本穴。

操作方法:温和灸法,点燃艾条,在距穴位 2~3 cm处进行悬灸,使局部感觉温热,每次 5~10 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 建议以3寸艾条为宜,每天 1 次,共 7 次。(如没有灸条,也可用家用艾灸盒施灸。)

艾灸肝俞穴

肝俞是肝的背俞穴,艾灸或按揉肝俞,能够疏肝利胆,理气明目,散发肝脏之热。善治黄疸,胸胁长痛,目疾;脊背痛。

取穴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第七胸椎再向下摸两个椎体,即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二横指(约 1.5 寸)处,即是本穴。


艾灸方法同上。




春天来了,美好即将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阳气升,一年不生病
补阳气、顺肝气艾灸解决方案。
立春保肝第一位
立春丨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春分(点击下面“来源”开启播放器)
美好的新春从立春食疗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