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立夏:传统文化与养生要点(附语音)


今日立夏:传统文化与养生要点 来自中医彭鑫博士工作室 37:21

【本篇是:彭博士讲《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夏时节”】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

今天是立夏,我们今天讲立夏时节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养生。

    农业与历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第一个节气。每年阳历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淮南子·天文训》里讲“谷雨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这个节气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确立的。作为天文学意义上夏季的开始。从气候学、物候学意义上讲,只有平均气温连续5天高于22℃,才算真正进入夏天。(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个节气处于春、夏两个节气交接点上。从气温、物候、气候等各方面来看,这时候正好是春与夏的交接点。这两个节气的来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是不一样的。基本上遵从“划江而治”的格局。江指的是长江。这个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基本进入夏季。长江以北地区的一部分城市,比如东北或者西北的一些城市可能还停留在春天。所以立夏节气并不是指全国都进入夏天。而是在天文学意义上来讲,太阳到达黄经45度的时候进入夏季。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小常识。中国古代的农历是参考了什么?参考了月亮,地球,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表现,这方面的研究叫物候学。同时也参考了人对大自然的反应和认知。参考这四方面而制定出来的一种历法。这个历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非常注重农历,就是中国古代的历法,现在叫农历,也叫阴历。这个历法特点是我刚才讲的要素,分别是天文时间、地球生物时间、人文时间,这三个方面综合在一起,互相参考。

这种方式在中国古代历法界,或者物候学领域,叫做“罗致协从”的关系。中国古人把这种思路叫做“象天法地”。意思是参考天地自然之道而指导人事当中的各种生产活动。以前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反复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人相应”。天指的是自然界,人指的是人类。人类的生理机能、运化规律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是相应的。

夏天是每年阳历5月5日或6日。但是一般人认为6月、7月、8月,这3个月才是真正的夏季。从气候学上讲,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认知,形成共识的是我国的学者张宝堃提出来的候温分季方法,就是气候温度的分季方法,非常有指导意义。他是通过结合物候现象、农业生产提出来的。

候指的是五天。一个节气是十五天,每一个节气再除以三,那就是十五除以三等于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上次讲谷雨的时候讲过,一个候是五天,一个节气是三个候,一年是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七十二物候。候的五天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以下作为冬季的开始。五天的平均气温稳定升到22℃以上是夏季的开始。从10℃以下稳定的上升到10℃以上,在22℃以下的时候属于春季。平均气温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在10℃以上的时候属于秋季。这是分四季的方法。

这就是中国学者张宝堃专家,在1934年提出来的候温分季方法。这种方法在学术界引起了共识。大家基本上都用这种方法划分季节。这种季节划分方法有的时候跟我们所讲的二十四节气不太一致。因为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跨度很大,尤其是纬度跨度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气温跨度就很大。(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南方可能到了立夏,人们都已经穿短袖、短裤了,女生都穿裙子了。可能在北方或者西北,还要穿外套,或穿着长裤,有的地方晚上还需要盖棉被。所以单从气温上看,很难确定一个季节的准确时间。我们为什么要讲二十四节气?因为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标准是用天文时间划分。

中国的农历是参考太阳和月亮的交织关系而确定的一种历法。很多人说太阳对我们影响大。另外一个天体“太阴”对我们影响也很大,“太阴”就是月亮。月亮对地球明显的影响就是每个月旋转一次。每月农历初一的时候,天上的月亮是黑月,几乎看不到,或者是有一弯像蛾眉一样的小月牙,古人把它叫做黑月。每月农历初一叫“朔”,“朔”是每月农历初一的时候,月亮是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初二、初三的时候,天空就出现一弯比较新的月牙。月牙的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这是农历初二、初三出现的月象。

之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地方逐渐向东扩展。到了初五、初六的时候出现明暗各半,而且是西半边亮的上弦月,这时候日落正好在观测者的正南,就是我们这个时候看月亮,在日落的时候,正好在我们观看月亮的正南方。这就是从初一过了五、六天,到初五、初六、初七,这时候正好是上弦月。再过七天之后,上弦月逐渐圆满,到农历十五前后,便出现了满月。十五满月的时候叫做“望”,初一黑月的时候叫做“朔”。

我们初一、十五为什么有一些纪念活动、祭祀活动?为什么选择初一、十五?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而产生的规律性变化。所以很多民间的习俗和风俗,要了解它背后的知识,这样就能完全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古人把月亮叫做“太阴”。到了十五的时候,在天空中就看到满月。在日落的时候,太阳在西边,这时候月亮正好在东方的天空上。(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学过天体物理学就知道,这时候地球正好在中间,太阳和月亮分别在两边。月亮正好反射太阳的光到地球上,反射的是最圆满的。这时候满月在东,太阳在西,地球在中间,隔着地球遥遥相望。十五的月亮是傍晚从东边升起,次日在晨曦中西落。整个通宵照耀着地球,所以这个节气叫“望”。这就是月球对于我们地球的影响。

再往下,就是满月之后,月亮的西半边,就开始逐渐的亏损。再过七天之后,这时候的月亮叫下弦月,会看到明暗各半的月亮,这时候是东半边亮。上弦月是西半边亮,下弦月的是东半边亮。下弦月一般是由半夜升起,黎明的时候挂在东边的天空中。从下弦月往后,月亮会越来越小,持续的亏损。最后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的残月。

新月和残月是不一样的。新月的样子像蛾眉一样凸向日落的方向,它在傍晚西部的天空,每个月初一、初二、初三的时候会看到。每个月的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的时候,看到的月亮是在东方的天空,而且是在黎明前挂在那,这时候的月亮叫残月。因为月球和地球、太阳三者关系当中,它是逐步的靠近太阳,所以明亮的地方越来越少。然后再转到农历初一的月亮,月象就全部变黑了,这时候,“朔”又来临。

这是中国古人讲“朔”和“望”的规律,叫做“朔望规律”,也就是一个月一个周期。所以每个月按农历讲,一般都是三十天左右。按照天文历法讲,每个月是二十九天半。所以农历经常会有闰月。因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十二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缺几天。这就需要有的年份增加一个月。这样天文历法才能全都对上,这就是我国的农历。

农历的一个很重要参考标准。我刚才为什么要补充这一块?就是希望大家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时候,顺便把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古人的认知、思维模式都要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知。这样大家在谈论,比如太阳、太阴,就知道太阴是月亮。比如“朔”和“望”,就知道朔是初一,望是十五。再比如上弦月和下弦月,就知道这是初七和二十三。一下就明白了这四个节点。所以黑月到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黑月,这正好是把一个月平均分成四份。

我们身体也有这样的节律,一个月有一个周期。地球上也是一个月一个周期。什么最明显?就是江、河、湖、海的潮水涨落,一个月一个周期,所以叫月信。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对应到我们身体的是什么?对应到身体就是经络气血。所以人一般到了月亮圆的时候,气血是充盛的,非常的充满、旺盛。到了初一前后,全身的气血就开始下降。(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要是有站桩,或者打坐这样经历的朋友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女性朋友每个月就会来一次例假。这实际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节律,在人体生命系统中打下的一个很深的烙印。因为我们都是地球人,所以我们会受地球天体物理学的影响。

再往下细讲,就是以前讲《黄帝内经》的时候,讲到七日节律,因为一个月是二十八天左右,二十九天半除以四,正好是七天左右,所以人体是七天一个循环。

东汉名医张仲景,中医界尊称为“医圣”。他在《伤寒论》里讲:“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这讲的都是七日节律,就是七天一个循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还提到了十四日节律、二十一日节律、二十八日节律。这些内容讲的都是节律问题,讲的是“天人相应”的问题。今天就不在这里详细展开,因为我刚才讲到农历,就穿插了这一段,希望大家在听我讲解立夏的时候,要有一个这样的概念,顺便掌握这些知识。

    立夏三候   

因此在立夏的时候,我国的南、北方气候差异大,但是从天文学来讲已经进入夏季。夏季一共有三个有物候,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1)初候蝼蝈鸣

初候蝼蝈鸣。蝼蝈又名蝼蛄、石鼠、土狗。它是居住在穴里的小虫,在乡下就能见到。这种小虫经常在夜间活动。立夏正好是它的活跃期。经常会伴随着蝼蛄的鸣叫声。听到这个叫声,就知道夏天已经来临。

(2)二候蚯蚓出

一个候5天,第二候就第10天的时候。第二候蚯蚓出。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也特别喜欢温暖的天气。立夏之后,气温逐渐上升。这时候对蚯蚓非常适宜,它就开始出来,翻土的时候就能翻出蚯蚓来。

(3)三候王瓜生

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一种蔓生植物。它在农历四月生苗,农历五月开黄花,农历七、八月份的时候果实成熟。它又叫土瓜。立夏正好是王瓜生长蔓延最茂盛的时候。这是立夏节气的三种物候。

    立夏农谚   

我们再看谚语。农历很讲究谚语,也叫农谚。谚语代表什么?其实谚语代表的就是经验。农谚里有一句“立夏三天遍地锄”。这讲解的是春季末期,立夏开始的时候,杂草生长的特别快,所以需要锄地,把杂草除掉。“一天不除草,三天除不了”。这是指的农历立夏的时候,一些农忙的经验。对南方来讲是另外一种农事了。立夏之后,江南开始进入雨季,雨量和日照都明显增多。(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有句农谚“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这正是插秧的时候。南方的早稻插秧,农忙就在立夏节,插秧的时候能否下雨,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叫做“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dui)头无米”。碓(dui)指的就是捣米的器具。这两句农谚讲的是南方插秧的时候,正好碰上立夏节气,立夏节气很重要,这时候要是下雨,收成就会非常好。立夏的时候要是不下雨,收成就不好。这就是农谚总结的立夏节的景象。

    传统文化关于夏的论述   

我们再讲讲夏,为什么叫夏。夏指的是“面南止步”的意思。为什么?因为南方指的是夏。我们知道春、夏、秋、冬,春天是东方,夏天是南方,秋天是西方,冬天是北方,这就是一年四季的方位排序。古人坐姿的方向一般是背北面南,所以叫面南背北。因为背北面南,以此为基准,按照二十八星宿的排序,前面就是朱雀,朱雀在南方,后面是玄武,左边是青龙,右边是白虎,这个方位排序大家就明白了。这就是五行的排序方式,就是金木水火土。(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土居于中央,前面是火,是南方;后边是水,是北方;左边是木,是东方;右边是金,是西方。要是看中国古代的地图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地图正好与现在的地图是反着的。很多时候这种画图,包括《河图》,还有《洛书》,都是按照这种格局来排序的。大家这个时候要是看中国古代地图就能看明白了。

夏配的是南方。所以古人把夏季配位于南方。“夏人”指的是南方人。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立,建始也。”立就是建始的意思。“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夏”和“假”又合在一起,“假”是什么意思,就是假借、假大的意思。“假”有不是真实的,不是本质的一种含义。如果按热胀冷缩来理解夏天万物生长的这种膨胀的意思叫做“假”,也叫“大”,也叫“假大”。所以“夏”也有“大”的意思。

“夏”这个字在羌族的语言系统,或者在藏族的语言系统当中,都有强大和伟大的含义。春秋时代的中国人说:“夏,大也,故大国曰夏。”《说文解字》里讲:“夏,中国之人也。”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所以我们中国古人又称为“华夏”,“华夏”就是从这儿来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季的养生   

下面重点讲夏季的养生。《黄帝内经》讲:“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这时候整个天地之间的气都开始往地表上来,阳气已经完全涌现到地表,这个时候整个大地是一派繁茂之景象。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出现了最繁茂的状态。人体的表面毛发都打开了,气血特别充盛,然后出汗,热气都往外走。

 

这个时候要怎样养生?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整体的意思就是让阳气舒展,不要发怒,不要焦躁。(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比较充盛,人的心里容易紧张,容易烦躁不安,心火比较旺盛,好发脾气。所以这个时候应该舒展阳气,应该开怀、高兴、安闲。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暴怒或者暴喜而伤心,因为夏季应的是心。因此《黄帝内经》讲的叫做“使气得泄,此养长之道也。”如果违逆了这种养生方法,叫“逆之则伤心”。

 

(1)夜卧早起

 

具体来讲,我们应该怎么来配合立夏节做一些养生?这个时候生活要有规律,“夜卧早起”讲的就是可能这个时候睡的早,睡不着,可以稍微晚点儿睡,比如到晚上十一点。白天的时候要早起,大概五、六点钟天就亮了,这个时候要配合大自然的规律。

 

(2)午休

 

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人忽略了,就是午休。到了夏天,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有午休的习惯。因为夏季的气是往外散的,散了一上午之后,中午的时候正好是午时,应该收一收,让心神安定。午休30分钟,醒来之后再继续工作,你就会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精气神都好了。这就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五、六点醒来,才睡七个小时,中午需要补一个觉,就是要午休。午休可以养心,让心脏特别好。

 

(3)饮食卫生

 

夏季也是很多传染病高发的时节,因此在夏天,一定要注意生活卫生,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为什么这时候吃这些食物容易拉肚子?我之前讲过,因为这个时候阳气已经涌到身体表面了,脏腑脾胃这时候都偏凉偏寒,要是吃不干净的食物,伤了脾胃就容易引起腹泻。

 

(4)夏季茶饮

 

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民间有一句谚语“红补血,苦养心,喝粥喝水防打盹。”红指的就是红颜色的食品,比如大枣,大枣就能补养心血。苦养心,苦是什么?比如苦瓜、荷叶、苦菜。这些为什么叫养心?其实它主要的功能是苦能泻心火。所以这时候可以喝一些茶,喝一些植物泡的茶,比如苦瓜茶、荷叶茶,还可以用一些药食同源的食材,比如苦瓜、桑叶、菊花、金银花,这些都可以清火泻热,再配上生甘草调一调味道,生甘草还可以清热、健脾、调和诸药。苦泻火,泻心中之邪火,苦又能养心。这就是《黄帝内经》里的“苦入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你知道怎么区分吗?
你可能不知道的农历
阴历、阳历、黄历、万年历
既是“双春年”又有“闰二月”,癸卯兔年不一般
阴阳合历 农历
天文历法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