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友医案集锦(劳累后胸闷气喘、脑梗、口干症)
I导读:分享三则书友们的治疗经验。(编辑/千诚)
劳累后胸闷气喘医案一则
作者/曹凤波
董某,男,46岁,货车司机,生活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体型肥胖,似浮肿之状,身高172cm,体重84kg。自诉既往有窦性心动过缓病史10余年,一般心率40-50次左右;高血压、高血脂病史10余年。2020-04-21查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未服药治疗,仅偶有服用中药,效果不佳。
2020-04-26初诊:患者主诉“劳累后胸闷气喘2月余”,2个月前出现运动或劳累后胸中憋闷,伴气喘,偶有乏力,无胸痛、心慌、咳嗽咳痰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未行治疗。视患者两眼圈发黑,面色晦暗,说话时有鼻音,似感冒之状,询问得知患者10余年来晨起口干,鼻塞严重伴流白色浓鼻涕,无恶寒、恶风、发热、易汗出等。咽部有痰,咳之不出,如有异物感,全身疲劳不适,偶有心悸胸闷。腹诊:全腹肥胖,弹力中等,肋膈角明显大于90度,心下稍痞硬,按之无不适,无胸胁苦满、心下振水音、腹部压痛等不适,纳可,眠略差,舌红苔黄腻,左脉沉缓,右脉寸脉浮关迟沉缓。测心率47次/分,血压168/110mmHg。
根据患者体质、鼻咽部症状、腹证及胸闷等症,予葛根汤+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5剂:
葛根20g,麻黄10g(单包),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10g,生姜15g,大枣5枚,姜半夏15g,柴胡25g,黄芩10g,枳壳20g,厚朴15g,茯苓15g,紫苏叶10g 。
嘱其服药后如有心慌、夜间难以入眠、血压升高等不适则去掉麻黄。
05-01复诊:服药后眼圈黑色明显变淡,鼻塞流涕大为好转,服药期间无咽部不适,久坐后腰部疼痛不适感亦大为缓解,腹诊基本同前,舌红苔黄腻,左脉沉缓,右脉寸脉浮关迟沉缓,心率53,血压145/105,予续服方药7剂。
05-13复诊:服药后自觉全身舒适,鼻塞流涕几乎消失,无之前的全身紧绷憋闷不适之感,黑眼圈消失,面部气色红润,家属诉感觉其较之前年轻了好几岁,颇为欣喜,前次药服完后因感觉舒适而自行停药观察,停药5天仍感觉舒适。现开车时久坐后腰骶部不适,稍有口干,舌暗红苔白腻,左脉沉,右脉寸浮关迟沉,测心率74,血压109/69。继续予方药7剂,嘱其隔日1剂以改善体质。
葛根30g,麻黄10g(单包),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10g,生姜15g,大枣5枚,姜半夏15g,北柴胡25g,黄芩10g,枳壳20g,厚朴15g,茯苓20g,紫苏叶10g 。
半年后随访,未复发,亦未服药。
按:
1.患者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体型肥胖,且有心脏相关问题,首先要排除冠心病、心绞痛等心内科的危急重症,故04-21见到患者时未予诊治,而是嘱患者前往心内科就诊以明确诊断,但患者仅前往体检中心行心脏彩超检查。无奈之下,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为其处方。
2.患者体型肥胖,似浮肿之状,眼圈发黑,面色晦暗、鼻音似感冒之状,晨起鼻塞伴流白色浓鼻涕,易疲劳,心率慢,脉浮等,根据体质和症状体征,以及麻黄能够提高心率,考虑为麻黄体质,结合口干,考虑麻黄剂中的葛根汤证。咽部异物感、胸闷、情绪焦虑、家人诉其心眼小等,考虑半夏厚朴汤证。体型肥胖结合腹证考虑大柴胡汤证。故三方合用,效果理想。
3.考虑中药仅能一时性改善症状,要想真正痊愈需要长期服药及及时调整方药改善体质。并且希望患者能明确诊断西医所患疾病,为避免误治及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好地方向,也能够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提供帮助,不过患者意愿不强烈,甚为可惜。
苓桂术甘汤治疗脑梗病案一例
作者/路公昕
贾某,男,75岁,于2020年11月3日清晨5点出现剧烈头晕,恶心,不能转侧,全身大汗。经急诊送往医院后,CT显示 :“桥脑,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丘脑,多发性脑梗塞 ”。
我于上午10点去诊,症见:肢体困重无力,不能转侧,头晕、恶心剧烈,胸闷,腹胀,口干不欲饮,小便频急,苔厚,脉浮紧滑。
立即给予双侧劳宫,太冲透涌泉针刺,后恶心、胸闷即轻,但头晕仍然较重。患者精神状态尚可,语音清晰,遂开处方:茯苓30克,白术20克,桂枝15克,炙甘草12克,清半夏20克,生姜6片。3剂,水煎服,一天3次。
二诊:患者及家属大喜,症状明显减轻,已经可以下床活动。
三诊:头晕基本消除,患者出院心切,已能平步回家。但考虑脑梗部位特殊,仍嘱住院观察。
《伤寒论》第67条曰:“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白术甘草汤主之”。该病例特别有意思,去诊病的时候,患者不能动头,头只要稍微一起来就头晕恶心的厉害,只能眼睛看着我。患者脑梗面积不大,没有严重的肢体活动以及语言障碍,但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其实就是体内的排邪反应,争而不胜则为病。用药也应该根据人体六经排邪之势,调整人体状态。经方宏观统筹,因势利导,真的可以一剂知,二剂已。也正如仲圣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增液承气汤加减案
作者/金海涛
笔者于2020年7-8月有幸加入诸暨援川队伍,现将援川时的医案整理一则供同行交流探讨。
邓某,女,57岁,金川县勒乌镇人。
2020年7月16日来诊,口干,咽干,已数年,需经常含水,不能吃干的东西,容易噎住,尤其是晚上,舌头干的黏住不能动,大便2日/次,脉细,现代医学诊断为口干症,中老年人易发,建议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多喝开水,不吃上火食物,也看过1-2次中医(具体药物不详),但均效果不理想,今来我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
当时舌象
思辨:温病愈后,真阴匮乏,出现上述舌苔,结合大便情况,考虑增液承气汤去芒硝加枳壳,以图滋阴泻火、缓泻而不伤正,加天花粉,进一步润喉,加当归,一是为了养血,二是考虑久病必瘀,以活血补血。
处方:天花粉10g,玄参40g,生地30g,麦冬40g,大黄(后下)8g,枳壳10g,当归10g。
因金川那边人们的习惯是一剂药服2天,所以二诊时患者在7月底来的,诉:口干、咽干明显好转,而且肢体的麻木也有所好转,查舌体,上面的沟沟渠渠明显变浅(由于那天匆忙未拍下照片,实属遗憾),但心下胃脘部有隐痛,考虑:寒凉伤胃,遂减大黄量加干姜6g,加川芎15g,虑其近日有头痛。处方如下:
玄参40,生地40,麦冬40,天花粉10,大黄(后下)6,枳壳10,当归10,川芎15,干姜6
由于8月上旬援川工作结束,未能再见到,甚为遗憾。
推荐阅读
投稿|书友论便秘两则
阅读中医书友会(灵兰)有感
I 版权声明
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曹凤波、路公昕、金海涛,编辑/千诚,校对/远志、王珓。
中医书友会已取得相应授权。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味异常:口臭、口干、口苦,说明脾胃有问题,如何调治?
全身酸痛咳嗽气喘
中医“横扫邪气”的方子!击破寒邪、湿邪、痰邪、淤邪,随心所欲
医案丨失眠中医治疗两例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阳明病(里阳证)医案
血不通,所以汗不止!用活血的方子,治好顽固盗汗,医案深刻隽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