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会抓主脉,你也可能日诊百人
原创 唐略 传统中医唐略 今天

    传统的跟师学脉

脉学还有一个更大的门槛,就是实践性

咱们在这里讲脉学,其实是纸上谈兵。但是纸上谈兵也是必要的。古人熟读兵书战策,医者阅读经典、古人医案,不都是纸上谈兵么?重点是,咱们不能光纸上谈兵,还要参与战斗,参加临床,这样,理论和实践就结合起来了。

所以,如果有条件,学把脉还得通过跟诊。老师每把一个脉,他会告诉你这个脉是什么样的,在病历上写一个脉象,比如沉脉、浮脉,或者某一部脉什么样、某部见某脉之类的。你再去把,感受老师所说的这个脉象。一个一个脉象摸下来,久而久之,你就会对各种脉象有一个大体的印象。起初,这个印象是很表浅的,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训练,就会逐渐加深。

一两年下来,再跟诊把脉,老师会先问你,这是什么脉象,看你能不能说对。如果每次都能说对了,就说明你把脉的感觉跟老师已经差不多。

这只是一个层面,感觉的层面;还有更高的层面,就是对脉象的取舍

老师记录脉象,并不会把左右寸关尺浮中沉每一部脉的脉象全都记录下来,往往只记录一个整体脉象,或者有选择地记录一些。比如“右寸独大”“肝脉弦出于寸口”等,这就是主要矛盾之所在,也是老师的关注点,其他信息都可以忽略。

我们经常讲,临证中要学会抓主证,其实,在把脉的时候也要如此。有时候,老师会只关注某个脉象的变化。比如,一个老人血压很高,脉弦大搏指,你摸脉时感觉他的血管特别硬,脉跳得很有力,撞击手指。等来复诊的时候,脉没那么弦大搏指了,缓和下来了,仅凭这一点,就说明这个方子是有效的,还需要按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至于其他信息,都是次要的。

我的老师给我讲过北京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的案例:有位患者来看失眠,老先生给他开了个方,15剂,吃完复诊,说一点效果都没有;老先生把过脉,依然用上次的方,再开15剂,吃完复诊,还是睡不好;患者都快绝望了,但出于老先生的名气,还是去复诊了,这次老先生把过脉,不假思索,居然原方又开了15剂!吃完后,患者忽然就不失眠了,而且,从此睡眠都很好。

按说,一个方子用了15剂、30剂还没效果,一般的中医都会加减变化一番,但这位老先生就是不变,为什么呢?他发现患者脉象在好转,因此知道方子是对的,没效果只是因为药没喝到位,所以仍然守方不变。如果是外行,只会赞叹方子好用,而不知背后是老先生的脉法精深。

为什么有的中医一天能看一百多人,而且很有疗效?就在于他善于抓主证,抓主脉,所以看病处方速度快。你并不用抱怨说你花了几百块钱,人家只给你看了五分钟,担心他没给你动脑子。其实,咱们看病的时候,脑子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了。不动脑子固然不行,但如果脑子动得过多,想得太多,方子就容易杂,或者变化太大,反而不利于把病看好。

所以说,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要有一个权衡,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纸上谈兵,人就容易偏执,容易教条,只有在实践中,你才会获得这种一分为二的权衡问题的机会。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我没有条件跟师学把脉,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给身边的人把脉,还可以给自己把脉。每个人,健康时与生病时脉象不一样,生不同的病有不同的脉象,一天到晚的脉象也不一样,早上起来精神百倍的时候跟晚上昏昏欲睡的时候,饥肠辘辘的时候和酒足饭饱的时候,脉象都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去感受,去比较,从中都是受益不尽的。

这样看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哪怕只给自己一个人把脉,通过长期的坚持、感受、比较和分析,都会有所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切脉的思辨程序——教你如何切脉2
中医辨治腹泻病,此一文基本就够了
2011南阳经方大会南阳 聚会特诊分会场脉诊 江湖医侠
证脉不可偏废
国医大师李士懋:掌握平脉析独,辨证论治更轻松.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3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