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李士懋:掌握平脉析独,辨证论治更轻松.

华医世界

图*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

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在学术上坚持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尤重脉诊,临床擅长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等,疗效颇佳。

李士懋老先生结合自身脉诊经验,并借鉴张仲景平脉辨证思想,逐步形成了“平脉析独”的特色经验

结合2则医案,小师妹将其“平脉析独”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脉诊之要,平脉析独

平脉析独,即通过脉诊来解独处之象,析独处之奸。

士懋老先生认为,平脉析独就是医者在平脉辨证的观念指导下,充分重视脉诊,利用脉诊所得的信息,对脉象进行整体和局部的双向分析,进而分析出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独,独处也,藏奸之地也。

其言始见《素问·三部九候论》,而详述于《景岳全书·脉神章》。

《素问·三部九候论》云:“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下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此言之“独”,则示人以巧之意,失其巧,则如羊之亡歧,无图索径。

士懋老先生认为独处藏奸者,其藏奸之道,如张景岳所言:“有部位之独也,有脏气之独也,有脉体之独也”

然若想于纷纭脉象之中,解求独处之奸,李士懋老先生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

夫独者,乖也,部位之独者,诸部安然,此部独乖。如左寸独洪为心病,左关独弦为肝病,左尺独沉为肾病等。其主病均与该部所属脏腑相关。

夫独者,独见一脉也。如六脉俱洪为心病,六脉俱弦为肝病,六脉俱沉为肾病等。五脏各有本属之脉,独现者病。

夫独者,异也。脉体之独者,遍诊诸脉,某部独现某脉。如《素问·三部九候论》云:“独小者病,独下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夫独者,脉之与舌、症独异也。脉症相应为其常,不应为其变。如诸大热之象,独现沉小之脉。

此4种独处之奸,证之临床,往往相兼相杂,不易区分。

医案例举1

患者某,男,32岁

2013年6月3日初诊。

症见:头晕项强,两太阳穴处胀,胸闷,余无明显不适。

脉沉弦拘紧,舌暗红苔白,唇紫暗。

中医诊断:眩晕;

证属:寒凝脉痉。

法宜:温阳散寒解痉。方宗寒痉汤。

处方:

麻黄8g,桂枝10g,细辛6g

葛根30g,桃仁12g,虫10g

全蝎10g,炮附子(先煎)12g,蜈蚣10条

3剂,水煎服,5h服用半剂,加辅汗三法(连续服药、啜热粥、温覆),得汗止,不必尽剂。

2013年6月6日二诊

上方服后患者全身汗出,自述全身舒适,颈项及太阳穴均已不胀,胸闷减轻,脉转沉濡滑数,舌淡红,苔薄唇暗。

治以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

羌活8g,独活10g,川芎7g

蔓荆子10g,藁本8g,秦艽10g

地龙8g,威灵仙12g,全蝎10g

蜈蚣10条,海风藤15g,滑石(包煎)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3年6月13日三诊

现无明显不适,脉转濡,嘱停药观察。

按:

眩晕,世医多称本虚标实为患,多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治疗,而李士懋老先生不囿常法,据平脉辨证之理,析其独处所藏之奸,活法圆机的处方治证。

张景岳认为:“虚实之要,莫逃乎脉”。此案脉沉弦拘紧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寒主收引凝泣,血脉不畅,则脉之应指沉弦拘紧,其为阴寒郁闭凝涩之理明矣。

脉之见沉弦拘紧泣滞,李士懋老先生谓之痉脉。沉主气,邪实者,阻遏气机,气血不能畅达以充盈鼓荡脉道,脉虽沉,然必沉而有力;

阳虚者,无力激扬气血,脉亦沉,然必沉而无力。

拘紧则为寒邪贼寇束缚正气之象,正气受邪则转索无常而拘拘然挺于指下,泣滞之感又言明其往来不利之蹇涩。减则为其体正气馁弱之象。

诸语相合,一个寒凝脉痉的独处之邪明矣。

以脉解症,其头晕项强、胸闷者,俱为寒邪束缚气血运行,正虚阳馁,上焦清旷之所失其离照,则阴霾显彰之象。

以脉解舌,患者舌质暗红为受拘之脉道不利,血行滞涩之象,苔白则为阳气不足,无力化热之征,故而综合分析认为患者为寒凝脉痉无疑。

此案李士懋老先生采用自拟之寒痉汤,其临床使用以痉、寒、疼为三大重点,痉即脉象痉挛之谓,寒即受寒之象,疼即疼痛表现,附以辅汗三法以使寒从汗解,疏达气血。

士懋老先生认为汗解以正汗为要,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患者汗出寒散后,并非一汗而愈,而是当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二诊时,患者症减而脉转沉濡滑数,李老依旧平脉析独,认为其是寒祛而风湿化热,故予羌活胜湿汤加减,以收全功。

士懋老先生此案先采辛温发散之法,用麻黄8g发越阳气,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之言“麻黄发其阳故也”,阳气发越于外,不为寒邪束缚,则脉静而症解大半,后脉转而有化热之势,故方亦随脉而变,三诊终收佳效。

此案中脉两变,证亦两变,李教授因据定方,不远辛温遵经旨,方随证转终成功。

医案例举2

患者某,男,57岁

1985年5月13日就诊

肝癌术后,胁部留一引流管,终日流黄绿色液体,绿脓杆菌感染,高热39-40℃,持续1个月不退,已用多种进口抗生素,高热不见稍减。人已瘦弱不堪,备受折磨,痛不欲生,遂请中医诊治。

阳脉大,按之虚,尺脉沉细拘紧而涩。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证属阴盛格阳。方宗:桂附八味丸。

处方:

炮附子(先煎)12g,肉桂6g

熟地黄12g,山药12g,泽泻10g

茯苓10g,山茱萸12g,牡丹皮10g

6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热退身凉,阳脉敛而阴脉复。

按:

患者肝癌术后高热不除,是正虚,还是邪实?

士懋老先生认为医者临证之时,对于疑难重症,往往易于偏执一端而目无全牛,此时若从脉诊入手,平脉辨证,从整体和局部评估脉势,诊有余不足,则可明晰病患缘由。

此患者独在何处?李士懋老先生诊脉认为其独唯在于阳脉大,按之虚,尺脉沉细拘紧而涩。

阳脉大而沉取为虚,则可知上部阳气虚浮于外,《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大者病进”,可知其病势之进展。

尺脉沉细拘紧者,则患者阴寒内盛、阳气温煦失职之可证,脉涩则为其气血运行之不利。

综合脉象,平脉析独,可知患者为阴浊上攻,水不制火,雷电飞腾,阴盛格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士懋老先生认为此患者脉症相符尚有可救治之机,遂以桂附八味丸为治,桂附引火归原使热下趋,而冀阳脉虚浮得潜敛,六味合奏养阴之效以复阴脉之收藏,诸药合用,药证相当,故而效如桴鼓之应。

文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刘签兴、李轶璠、赵永辰.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析独经验拾零

李士懋老先生在临床上根据平脉析独这条主线,详察病情,分析病机,辨证施治,灵活运用诸法,或恒动以观,或截断扭转,或析独巧治,或整体求孤,在临床上真正做到了有守有图,平脉得真机,析独不忘本。

想与名家面对面学习更多临床实用经验,11月28~29日来北京——

本次盛典以中医学习者大会为主题,在华医世界授课的老师几乎全会到场

更有礼品再次升级:笔记本电脑、小米电视机、高级健康产品礼盒、限量版定制张仲景铜像、著名专家签名书籍等。

耗资60万打造的华医世界年度盛典,

让每一位同学不虚此行,满载而归!

↓扫码直达盛典现场↓

丽丽  17310308685

热门文章

82%的男性不育与此有关,中医一个方就搞定

国医大师李士懋:中医救治危重病证,山茱萸是个宝.

国医大师张志远教你应对“大夫,我啥也没干就很累”

免费领名医教学课件

扫码添加华医世界首席福利官马胜男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汝奇先生脉学精义
神奇脉法:祖传九代老中医--梁秀清
伤寒论平脉法--阴阳脉法
罗校注释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5
[卷一百二十六 伤寒门]平脉法第二
胸汗的临床辨证 胸汗的病案举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