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嘉诚惨败!只因为他学不会另一个香港富豪田家炳:百校之父逝世,把自己捐成穷人的富豪

“博士高管荟”

博士学者圈

“田家炳”的名字鲜少见于报道。

你可能都没怎么听过。

却总被放在学校的大门和教学楼外墙上!

130 所中学、80 余所大学、40 多所小学……

几乎哪里有孩子,哪里就有他!

可是,你甚至都不认识他……

谈及富豪企业家,你张口就是李嘉诚。

再论教育慈善家,首先想到邵逸夫。

是啊,他没有李嘉诚那么有钱,也不像邵逸夫那样活跃于媒体。

但他把自己总资产的 80%都用于了慈善事业!

这在中国只有一个人,就是田家炳!

25年前,田家炳成立“田家炳基金会”

资金来源主要是田家炳先生个人及其家族公司之捐献,从不向外筹募。

迄今为止,他已累计捐资 10 亿多港元用于中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益事业,其中教育所占的比例高达 90%。

可这样的一个人,也是富豪圈里出名的最“吝啬”的人。

坐拥十几个亿……却将一双鞋穿了十年!

人生起伏与抉择


本是无忧小少爷

1919年,出生于广东大埔古野镇银滩村书香之家,幼年在家乡受中小学教育。

然而……

1935年,16岁的他不幸亡父,不得已辍学从商。

继承父业开办广泰兴,肩负持家重任

你以为,“富二代”是像今天这样坐享其成的吗?

个中艰辛谁人知

1937年,年仅18岁的他远赴越南,推销瓷土,以求谋生。

当时的越南还处在法国殖民统治下,华人地位卑下。

他被黑社会恐吓过,也被殖民政府敲诈过!

后来受中日战争影响,他失去了产业……

辗转印尼谋生,直到二战结束。

1945年,他重新创业,不过是一切从头开始!

在印尼创办树胶厂、塑料薄膜厂。

天赋实业家

踏实肯干、不气馁言弃的他,终成为了雅加达著名的青年企业家!

1958年,他将业务重心转移到香港,专事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办成香港最大的人造革企业。

带动了下游加工工业的发展和工人的就业,促进社会繁荣。

随之又向房地产进军。

1950年代中,摄于印尼耶加达田寓的家庭。田家炳(后排左四)、周氏(后排左五)、房氏(后排左二),正中央为母亲房太夫人。

巅峰时期离开

1959年,在自己的孩子还睡着拥挤的上下铺时,田家炳却开始关心别人孩子的生活!

自此开始担任各慈善机构的总理,致力于公益事业

……

1980年,他已是香港知名的亿万富翁。

此时的香港经济一片繁荣,无数富豪蠢蠢欲动,李嘉诚、李兆基都在抓住机会扩张商业帝国。

但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他将企业交给了下一代经营,然后将自己的重心,全部转移到慈善事业上!

这个决定,令田家从生意上,离其他香港大富豪的地位越来越远……

在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这是他全部财富的80%!成立了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

“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

他给几个儿子立下规定:必须将田家工厂利润10%用于公益。

毕生最大寄托

1990年后,他又将资助重心,几乎全都转移到大陆贫困山区教育

他的基金会是在香港注册的,依例捐助内陆要缴税。

傻吗?为何要如此“不划算”地跑去大陆捐赠?

“内陆基础教育极需发展,而且同是100万元捐款,如果用在内陆,其发挥的成效,可能比用在香港大几倍。

“我不计较税务得失,我最乐意到内陆经济较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去捐款。看到那么多的孩子,能因此而有书可读,感觉会是毕生最大寄托。

因此,基金会 90%的捐款都用在内陆。

散尽家产,拮据余生

2001年,受香港“金融风暴 的影响,他手上能周转的资金也少了很多,完全支撑不起已经谈好的捐款。

于是,他果断决定把自己居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卖掉。

那房子的价钱可能超过 1.2 亿港币,但是为了尽快换成现金,他把价格降到了 5300 万元。

买方颇为感动他所做之事,又加了 300 万。

田家炳已经很开心了!

孩子们却强烈反对。

“你们都成家立业了,我和你们的母亲,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呢?”

就这样,他用卖房的5600万港元,资助了内陆20间学校。

而他与太太却搬去住几十平的小出租屋。

没有购置专车,出门坐地铁或走路。

一个月花不超过3000块,最大的支出就是房租。

儿女婚嫁一切从简,自己 80 岁大寿也不摆酒。

这就是田老夫妇晚年租的简陋小屋

这还不算完。

2003年,田家炳贷款600万港币捐建香港理工大学。

2005年,田家炳将他起家的24层田氏广场出售,获得资金近3亿港币,全数捐给内陆的中学。

……不胜枚举。

他一直在给自己做减法,只为给社会做加法!

2018年7月10日,田家炳安详辞世。

享年99岁。

最大的缺憾

“我是农村出来的,又有过艰辛创业的经历,很容易体会到每一样东西,都来之不易。”

将“包袱”变成财富

“当初没能继续学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我发现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发达。”

“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

”而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怎么能把这个“包袱 ”变成财富?我认为就是办好教育,中国希望在教育!

于是,田家炳在全国60余所高校捐资兴建教育书院、教学楼、师资培训中心和体育中心。

另捐办专业学校9所、中学110余所、小学35所及幼儿园5所、医院29所。

缺憾得以补偿

1994年,田家炳获颁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田家炳博士”,成为人们表达对这位老者崇高敬意时最好的称谓。

学士服加身,田老的心里一定是很甜的!

他害怕的耻辱

媒体上从未出现过一篇对他正式的专访。

“我只是做我自己该做的事,用不着大张旗鼓吧。”

甚至一开始,他根本无意用自己名字命名捐助学校。但在学校的坚持下,才将他捐助的学校,改名叫“田家炳学校”。

慈善从不是为了上热搜!

然而,在我们眼里的荣誉,可田老却看到了“耻辱”!

田家炳强调,“如果你的教育做不好,学校做不好,把田家炳三个字写上去,不但不会荣耀田家炳,反而会丑化田家炳。家长就会讲,儿女千万不要送到田家炳学校读书,那田家炳,就会是个耻辱。”

细细想来,多少人把慈善做成了表面功夫?

而田老,是真心疼惜孩子的。

他每建一所学校,能去的,都要亲自去给学生“打气”!

去到后便会给小朋友说些“脚踏实地”的故事。

因为,捐赠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最关键是“育品德”。

1亿和10亿的区别

尽管他因财力有限,并不是捐钱最多的那一位。

但是他却是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中国教育慈善事业的那一位!

什么是富?拥有什么才叫满足?

田家炳的答案是:

身家 1 亿和 10 亿在生活享受上没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把钱用出意义来。

我的生活过得不苦,精神上又能得到安慰,这才让我感到真正的幸福。

田家炳和邵逸

他们都是教育慈善界光辉闪耀的双子星!

不同的是,邵逸夫专注于高等教育,为内陆大学提供资金支持。

而田家炳则更注重基础教育,把主要精力投入在中小学领域。

“基础教育是最基本的,如果搞不好,北大、清华这些好的高校也不可能有好的生源。

田家炳和李嘉诚

他们也有共同之处,所面对的时代是一致的。

都在20世纪初的战乱中成长,在香港这个竞争激烈的弹丸之地崛起,有着相似的人生起伏。

但后半程是很不一样的。

就像一个讽刺意味的现象:

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业,一个炒楼。

许多年后,做实业的那个,只是小富。

而炒楼的那个,已成巨富!

诚然,田家炳先生的财富不如李嘉诚的,因其原理聚光灯,受到的关注和赞美也不急李嘉诚。

然而,历史和人心,已经给二者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一个,燃烧自己、发自内心地无私助人。

另一个,算无遗策、以求个人及其家族利益最大化。

没有谁是谁非,只有内心满足。

老人的忏悔

如此高风亮节之人,也有不光彩的过往……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前面的合照中,田老有两位妻子?

他曾忏悔说,自己做过最“缺德”的一件事,就是娶了两房太太。

当时闽粤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在外的男人,一般都娶两个妻子:一个在家照顾家人,一个跟随丈夫在外生活。

不过,两个妻子对所生之子女都是视如已出,没有先后大小之分。

1945年,在印尼经商的田家炳,出于真情,与华侨周坤莹喜结良缘。

之后田家炳回乡,看到家里需要照顾的母亲,又面对着族中至亲的力促……

不得已选择再娶同乡房惠英。

他对房惠英坦白了自己在印尼已有妻子,是为着家中老母违背良心地再娶。

不过定会竭尽一切爱护她,以报答媳代子职之劳。

女方感受到了田家炳的坦诚和简朴,一切以孝母为重,很符合她的理想,因此一谈即合。

婚后,田家炳重返印尼,又向周家妻子和岳父母交代了这些重婚经过。他们也充分体谅,相信田家炳的品行。

虽得旁人理解,但至始至终,田老一直在忏悔、不安!

觉得牺牲了一个女子的大好青春,将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了他人痛苦上。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

没有人能一生过得仙风道骨、事事合理合意。

这大概也是田老晚年信奉基督的原因之一吧,觉得自己身有污垢,需要得到清洗和救赎。

其实,人活着,真正追求的不就是精神富足吗?

即使是追求物质,换来的还不是精神享受?

田老大概已经免疫了物质带来的精神愉悦吧,所以投身于更有幸福感的事业!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好。

以下为其资助学校的节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吝啬”富豪去世,却给全中国人留下巨额遗产......
捐光数十亿家产只为助学,田家炳:不怕捐的多,就怕教学楼建不好
田家炳:身家百亿比肩李嘉诚,捐出300多所学校,把自己捐成穷人|中学|基金会|学校|田家炳
田家炳:我只是一粒小小的尘土
香港富豪倾家荡产只为内陆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把自己捐成穷人的富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