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富豪倾家荡产只为内陆

1980年,香港富豪田家炳在历尽波折后,白手起家做橡胶,又重新成为亿万富豪。


而他发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全捐了!


当时中国刚改革开放,迫切需要吸引外地企业来投资。


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善,很多资本都还在观望,谁也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田家炳却二话不说,把自己工厂里的设备无偿捐给广东政府,并且还免费派人过去帮忙培训。


他在东莞建起国内第一批自动化工厂,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


1982年,他成立“田家炳基金”,正式开始自己的“撒钱大业”。


光是投资工厂,只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那个困难的年代,真正想要救国,就必须发展教育!


田家炳深以为然,他先后建起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稚园,还有1700余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田家炳学校”遍布全国34个省市!


田家炳也因此被称为“百校之父”。


然而,在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


田家炳甚至为此倾家荡产,连自己住的房子都卖了!


1

捐成穷人

People in Hong Kong

一说起富豪捐款,估计大部分人都觉得很容易:不就是掏钱吗?


也有人觉得:富豪捐的那些钱,比起他们自己的巨额身家,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但是,田家炳却是一个为了办学校,能掏空自己所有家业的人!



当年,田家炳和办学机构已经订好了捐赠协议。


然而,1997年金融风暴来袭,田家炳的企业遭到重创,资产严重缩水,曾经可以轻松拿出来的一笔捐款,在这时却变得捉襟见肘。


要是换成别人,可能随便找个借口就毁约了。


但是田家炳不一样,他回到家里看到空荡荡的别墅,灵光一闪:直接把房子卖了,不就有钱了?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别墅,而是田家炳和家人一起生活了40年的家。


当时他的子女们都不同意他卖房,更何况田家炳已经83岁高龄,难道还要看着他为了搬家劳累奔波?


但是田家炳态度很坚决,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把价值1亿的别墅半价出售,卖了5600万。


这5000多万后来变成了20所中学,而田家炳却和妻子一起,搬进了一间不到60平米的小公寓。



一栋别墅换20所学校,这笔交易在田家炳看来非常值得。


这还没完,2003年,为了给学校捐款,他又一次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贷款。


当年,香港出台了一项政策:如果大学获得了私人捐助,那么政府也会同等资助。


香港城市大学、理工大学同时找到田家炳,希望能够获得他的资助。



田家炳当然很愿意帮忙,但是那时候他手上的流动资金不够,怎么办?


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向银行贷款600万,先帮学校把问题解决了,自己再来慢慢还贷。


当时这一举动震惊全港,也引来一些不怀好意的媒体讥讽,说他“打肿脸充胖子”“捐款上瘾”。


但田家炳的回应很淡定:“这就像做生意一样,没钱就找银行借,多出一点利息,没什么。”



田家炳前前后捐出去的钱有十几亿


捐了这么多钱,田家炳自己却是两袖清风。


他每个月消费不超过3000块,一件60年代做的西装,能穿50多年,翻开衣服,里面都还能看到当年裁缝留下的5位数的电话。


80大寿的时候,有很多人想帮他办寿宴,但全都被他一口回绝。



就这样,田家炳捐钱捐到最后,把自己从富豪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穷人”。


另外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邵逸夫


他同样为了祖国的教育,几乎捐出了所有身家!


2

总数100亿

People in Hong Kong

跟香港排名前几的大富豪比起来,邵逸夫并不是那么有钱,甚至他平时在香港还是出了名的“抠”。



比如当年李小龙还没成名的时候,找到邵逸夫毛遂自荐,拍一部电影收1万美金的片酬。


但是邵逸夫觉得这个价格太高,一下子砍了3倍,变成2500美金一部。


李小龙觉得这实在太低了,就转向了邵氏的对头嘉禾,邵逸夫也就这样和一个“摇钱树”擦肩而过。


还有一次,一名剧务申请20元买100个生煎给工作人员当早餐,相当于一个生煎2毛钱


这事被邵逸夫知道后,挥手说不批,因为公司食堂的馒头才1毛钱一个。


平时在工作中,邵逸夫对自己、对下属都很严格。他在70岁高龄的时候,还能一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把自己豪车上自带的吧台,都改成了工作台。



但就是这样一个喜欢“计较钱财”的人,却愿意拿出大半身家来建学校!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专门来做慈善。


从1985年开始,他平均每年都要给内陆捐一亿多,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他给内陆捐赠了大大小小6000多个慈善项目,这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遍布全国高校的“逸夫楼”:


2002年,他还创办了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表彰在数学、医学、天文学方面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邵逸夫一生捐出去的财富,已经超过了100亿!跟他自己的身家差不多。



做一时的善事很容易,难的是家族里世世代代都在做善事。


这说的就是香港的陈经纶家族。


陈经纶祖上本来是农民,靠米业发家。


从他的祖父陈澄波开始,就在乡亲里开办夜校扫盲,而且不收一分钱!


到了陈经纶的父亲陈瑞祺,也是一样,他在港澳、内陆,建了20多所“澄波义学”,还是全部免费就读!


在祖父、父亲的熏陶下,陈经纶也深受影响,他自己只读到初三就辍学,因此心里更加深刻明白教育的重要。


在继承家业后,他也继承了父辈的遗志。在内陆建了十几所学校,另外还有码头、发电站、自来水厂、医院等等,前前后后捐款已经好几亿。


像这样为教育出钱出力的香港富豪,其实还有很多!

3

铭记付出

People in Hong Kong

很多富豪在发家后,第一个回馈的就是自己的家乡。


香港首富李嘉诚也不例外。



1980年,拥有1000万人口的汕头,却找不出一座大学。


李嘉诚得知这个消息,马上决定要为汕头建一所大学。


1984年,汕头大学启动奠基仪式,正式开始动工,这是中国唯一一间透过私人捐资的公立大学。


这40多年来,李嘉诚已经为汕头大学捐助了80亿,他形容这是他的“第三个孩子”,并且说自己对汕头大学,是“超越生命的承诺”。



除此之外,还有船王包玉刚,他在内陆捐赠过学校、还有图书馆。


以及曹光彪,不但在上海建了“曹光彪小学”,在他去世之后,他的遗产没有留给子女,而是全部都捐给了清华大学。


他说:“我高一就辍学,没有机会读书,所以我很想帮助想读大学的人。”


这些富豪都曾经跟祖国一起,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获得过成功的他们,也比任何人都知道: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有多么重要!


所以,他们都愿意拿出自己的大半身家,为祖国的教育奉献所有。


今天是教师节,这些香港富豪虽然不是教师,但他们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已经不亚于任何一名老师。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应该铭记他们的每一份付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校之父田家炳逝世:把自己捐成穷人的富豪
李嘉诚惨败!只因为他学不会另一个香港富豪田家炳:百校之父逝世,把自己捐成穷人的富豪
李嘉诚又捐款了,汕大学生免费上学背后意味着什么?
富豪捐赠93所大学,166所中学,29所医院
李嘉诚捐百亿建汕头大学,为何不叫李嘉诚大学?他在内陆从不冠名
“最吝啬”富豪去世,却给全中国人留下巨额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