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中林六经辨证验案(支扩、哮喘、舌强、喉炎、咳嗽、瘜肉)

范中林六经辨证验案(支扩、哮喘、舌强、喉炎、咳嗽、瘜肉)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繁體中文 分享
  •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多年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善用经方,辨证以六经为法,在治疗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著有《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9个病例,多属疑难病例,论治皆有新意。临床尤以舌诊见长,用药悉本《伤寒论》,组方严谨,以药精量重为特点。从学者甚众,成都唐步祺先生为其早期弟子。

    太阳证咳嗽(支气管扩张)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常××,女,22岁。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学员。

    [病史]患者五岁出麻疹时,曾合并肺炎。其后常吐浓痰,并转为咳血。1970年,经北京几家医院会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先后在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治疗,咳血基本控制,但经常头痛,时发高烧。医院多次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家属未接受。病情逐渐加重,终于不能坚持学习,从某军医学校休学。1978年5月2日来诊,按太阳证温病论治,两月余基本治愈。
    [初诊]头昏头痛,身热而不恶寒; 手心灼热,汗出,心烦,渴喜凉饮。咳嗽,频频吐大量浓黄稠痰,便秘,睡眠不安。面红亮,双颧有明显黑斑,唇绛红,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而紧密,脉洪数。此系温病伏邪为外感所触发,并上犯肺经所致。法宜宣肺泄热,降逆止咳。以麻杏石甘汤加味主之。

    处方:麻黄10克杏仁24克石膏60克甘草18克葶苈子10克川贝15克

    [辨证]《伤寒论》云: “太阳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仲景在此提出不恶寒而渴,与恶寒而不渴,作为辨别温病与伤寒之标志。本例患者,虽身热头痛与伤寒相似,但不恶寒而渴,故当属温病。因伤寒传变化热,必传经而后渴;温邪不待传变,虽病在表而热邪伤津,故渴。同时伤寒为寒邪,故身发热而恶寒;温病为阳邪,故发热而不恶寒。此例温病,邪热壅肺,病根已深,肺失宣降,故咳甚,吐浓痰;蕴热日久,必伤血络而致咳血。参之舌象,舌质鲜红,苔黄厚腻而紧密,亦与上述印证相符;而两颧属肺,湿积于肺,日久不得宣化,内聚成痰,外现于面,故形成两颧黑斑也。据此,立法处方,服药十剂,咳嗽与浓痰减,手心灼热,头痛心烦,睡眠不宁等均有好转,面红亮亦稍退。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二诊]痰、咳、烦、热等虽有好转, 但舌质仍鲜红,苔黄少津,便秘,时有发热,此郁热虽衰而津液未复。宜守原法,兼顾生津润燥以养阴。以麻杏石甘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主之。

    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8克石膏60克竹叶10克麦冬12克甘草3克桑皮15克 川贝15克黄芩10克知母12克荷叶12克三剂本文抄袭自中医人网站,更多医案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服三剂后,发热、便秘、头昏、咳吐浓痰等显著好转。原方损益又服十剂。

    [三诊]舌质红、苔白润,偶尔尚吐稠痰。上述诸证悉减,两颧黑斑基本消退,病已显著好转。为祛多年余邪,宜养阴清肺,以善其后。自拟养阴清肺汤主之。

    处方:
    桑皮12克杏仁12克 川贝10克 橘红10克麦冬12克 白芍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1979年2月25日追访患者,其家长告之, 患者已于1978年秋复学,情况一直很好。

    本文抄袭自中 医 人网 站,更多医案 请查阅中医人www.tcmer.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之咳嗽医案研读分享
    支气管扩张(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伤寒六经定法》+《六经定法》之舒驰远片断+伤寒六经代表方总述+三阳三阴病之代表方
    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辩证
    张胜兵品《伤寒论》83
    中医诊断歌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