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鬥八極拳之小八極拳》11月新書發表座談會紀實
《格鬥八極拳之小八極拳》11月新書發表座談會紀實     
整理撰文 歐吉書

時間:2004年11月13日  下午2:00
地點:逸文出版社法  自然養生教室
主講人:鄭朝烜 老師
主持人:林哲英 先生
主辦人:武學書館逸文出版社社長--劉康毅 社長
貴賓:武壇八極拳螳螂拳名家--楊明祐 老師
六合螳螂拳名家—汪肫仁 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國術學系系主任—莊榮仁教授

主題:格鬥八極拳實戰運用剖析(二)
—以〝美人紉針〞與〝懶虎伸腰〞為例

章節標題色彩排列:一、(一)  1. (1) 

一、主持人引言:

林哲英主持人:本人很高興能榮任本次座談會的主持,早年我與鄭兄一起習武時,鄭兄對於武術的執著與熱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多年以後,他仍然秉持著,這樣的執著與熱情,以行動實證國術的真正意涵,並願意和大家分享其心得經驗,實在是值得鼓勵與認同。各位嘉賓撥空前來,贊助本次的活動,誠然是對鄭兄最大的鼓勵,在此也一併致謝,願大家今天都能有所收穫。接下來請來賓致詞。

二、主辦人致詞

劉康毅社長:前兩週剛辦完了這一次的台灣傳統武術博覽會,深深感覺武術活動規模大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其延續性,唯有長久與持續的推動才能見到最後的收穫與成果。本此活動延續了上一次座談會,我想意義是不同的,武學書館會持續支持舉辦這樣的發表活動,我這樣想對武術界而言才是最有意義的。

三、來賓致詞

楊明祐大老師:我在正心中學任教六年,創立了正心國術社,在創社之時本不預期有任何結果,但是在學生們的支持努力之下,正心國術社竟也一片欣欣向榮。雖然後來正心國術社因故而停止,但當年所教的學生在國術領域也有許多人斐然成章。朝烜即是當年我所教的第一屆學生。記得朝烜他們已經畢業考上大學後,還熱心回來教導學弟時,當時我仍在正心中學服務,有一次我見到朝烜對學弟所教導的招式,忽然會心而笑,因為朝烜所教的招式正是前幾日劉雲樵師爺剛傳下的八大式的第一式,朝烜不可能事前見過的。朝烜是我的學生,我並不是要標榜他聰慧過人,而是提出一個觀念,那就是〝真理〞是認真實踐的人就可以發現,以前八極拳的老祖師可以發現,朝烜可以發現,將來有更多聰慧認真的學生也能發現,雖然表達展現的形式未必相同,但真理並不會因時間與空間而消失淹沒的。最後感謝大家的聆聽!

汪肫仁老師:記得約民國六十九年時,我剛回淡大國術社任教,楊老師的高足林嘉貞、林哲英都是國術社的學生,他們倆都熱衷武術勤練不輟,是當時淡江國術社的優秀學長。當時的鄭老師在文化大學練空手道也有不錯的成績,因為對於武術的熱愛,當時的鄭老師常到淡江找兩位同學研究國術,也常到寒舍與我討論,有時偶有跌打外傷也請我為他診療,當時只覺得他們對國術的學習精神相當令人敬佩,而今開花結果真是令人欣喜。在此要奉勸熱愛國術者要堅持不懈努力練習,對每一門的技藝都要深入瞭解,最好能先一門深入,再求廣度,切忌貪多求快或不能刻苦耐勞。在此,再次賀喜楊老師有如此高徒。

莊榮仁系主任:我約在民國七十五年左右結識鄭老師,當時我還是文化大學國術組的學生,鄭老師當時在文化大學擔任空手道社的教練,經常和鄭老師聊一些有關武術的東西。至今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和鄭老師討論武術,那次大概聊了有兩三個鐘頭,討論完我整整沮喪了一個禮拜,因為那次的談話有許多對於武術觀念的修正與啟發,對我來說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鄭老師在陽明山擔任教練的那段期間,我常見到鄭老師無怨無悔的付出的身影,這種為武術貢獻與堅持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今天在此感謝許多武林同好對武術的支持,謝謝大家!

四、實戰運用示範表演

表演者:
歐吉書、謝中昱

表演招式共6招:

A. 
捆腿天王托塔
B. 
破刀黃熊拂掌
C. 
大纏千斤墜崩
D. 
肩背接捲頭摔
E. 
雙按美人紉針
F. 
倒攆黑熊盤肘

五、格鬥八極拳實戰運用剖析—以〝美人紉針〞與〝懶虎伸腰〞為例

以下為鄭朝烜老師講述內容整理

(一)前言:

1. 簡介格鬥八極拳風格
感謝楊明祐老師、汪肫仁老師、莊系主任及劉康毅社長的支持,格鬥八極拳有第二場的新書發表會。
八極拳是我第一個接觸的拳種,對我的影響至深且鉅。許多人都知道我早年曾當選空手道國手,當初練空手道3年多就當選國手,相較於同期其他國手都是從小練起,每個人都至少已經四段的資歷,而我以最資淺的兩段資格晉級國手,他們都大呼不可思議,而且我所練的糸東流在台灣是小流派,出現國手更是不容易。而我之所以能在空手道國手選拔賽中能夠順利晉級勝出,其實得力於將八極拳剽悍勇猛的風格運用於空手道的招式中,如此剽悍勇猛的風格其實在空手道是罕見的。

我自從習武以來即致力於追求傳統武術應有的真實面貌,透過在空手道選手時期的歷練與嘗試運用,我深深體會到傳統武術其實是很不錯的,真的是「
套路如何打,實戰便如何施展」。現在的傳統武術之所以無法在實戰中應用無礙,主因不一定是在套路不純熟或錯誤,個人覺得應該是對時實戰風格與注意要項的認識不足所致。在此要再次感謝啟蒙的楊明祐老師,當初所教給我們的風格與盤架奠立了我日後探索的有利基礎,使我更容易瞭解武術的真意。剛剛各位所見到的實戰表演招式在〝格鬥八極拳之小八極拳〞這本書中都有收錄的,招式動作全都依據書中所記錄,並沒有另外又編一種攻防,目的即是在展現個人認為的八極拳對敵時應有的風格,是這樣的剽悍犀利不同於其他。

2. 武術交流的重要

以個人摸索探究武術的經驗深深覺得,傳統武術是需要許多的資訊交流與觀摩,以此論點觀之,劉康毅社長的角色就越顯的重要,因為
劉社長提供了一個「傳統武術的交流平台」。以往武術絕學閉門單傳遮掩神秘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許多國內外格鬥技法都在擂臺上或民間團體交流頻繁,傳統武術的傳習者如果要抗衡有效的國外的格鬥技法,就應該要多留意國外資訊並加強傳統武術互相交流,劉康毅社長的傳統武藝博覽會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武術表演,個人覺得因此受益頗多。同理,個人之所以將近年習武的一點心得公佈出來與武術同好分享,即是希望能夠提供傳統武術傳習者一點參考的資訊。舉例而言,傳統武術的對練都是從接觸兩手後開始拆解的,但是要〝得手〞乃至於〝入手〞其實是有有許多小細節要討論,忽略這些小細節則實戰實力將會差很多。

在這地球村的時代,
傳統武術的競爭者不再是傳統武術內的各門各派,而是國外的武術,國內傳統武術要在世界武術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強交流合作,停止互相指責式的內鬥內耗。又舉例而言,各位不知道是否發現,現在世界格鬥擂臺的新主流是地板的柔術寢技,而整個古代傳統武術正好少了這種攻擊後落地制壓技術,這與傳統武術中地趟拳的攻擊功用與技法有明顯不同,很值得吸收與學習。如果一味批評這種地板的柔術寢技,不容易以一對多,或者是中國武術內勁很強一拳就可將對手擊倒不會落地,其實是掩耳盜鈴的行為。誠然,傳統武術中的許多招式的設計假想在一對多或對手從四面八方而來時所用,但是現在格鬥擂臺都是一對一的決戰,要告訴大眾傳統武術擅長一對多,但不擅長一對一,這點是很難說服大眾的。而且擂臺對敵的雙方大都實力相當,不容易一拳就擊倒對手,試看拳王阿里或是泰森的比賽,雖然是拳王的比賽也都要纏鬥好幾回合才會分勝負,除非雙方實力相差太多,才有一擊而倒的實例。所以,在一對一且實力相當的情況下,閃掉第一波攻擊抱住對手身體或腿而落地的情況,其實是很容易發生的。由此觀之柔術寢技對現代的格鬥擂臺而言,其實是很重要的。在此誠心希望傳統武術能放開心胸,捐棄封閉且敝帚自珍的心態,勇於接受不同的見解,將傳統武術推像更新的境界。

(二)作者簡歷(略,見9月份新書發表)
(三)本書特色(略,見9月份新書發表)
(四)實戰運用剖析
1. 美人紉針

(1) 概說
在解說本招式之前要先說明的是,我之所以選這幾招來做應用範例,其原因在於這幾個招式對於一般練八極拳的人而言是較少有人解釋的。八極拳有許多的名招,許多名人都曾加以詮釋,資料頗為豐富,個人認為就不必再錦上添花了,而這幾個招式之殺傷力也很驚人,卻容易被忽略,所以特地提出個人見解,提醒武友注意。其用意不在於標榜說我懂大家不懂,只是嘗試用不同角度說明同一個動作,如果有助於各位武友武學的啟發,實乃萬幸,如果有不同的見解也歡迎提出來,個人覺得這樣正向的技術與見解交流,才是有助於武術的發展與復興的。

美人紉針最典型的解釋方法是將其解釋為〝吞蹋〞,此說為通說,而本書中運用了四個不同的理念來闡述本招的運用。要解說的第一個動作是〝圈背勾腿下把蹩〞。首先解釋一下〝
〞這個字,此字是中國摔跤的用語,是指腳不離地而去絆對方的腿,與柔道〝〞意思相近。當初為此招命名時考慮的是招式名稱不能太有東洋味道,所以引用中國摔跤的用語,一般人比較看不懂,我想以後會改進。

(2) 手法與拳法之不同

附帶也要說明一下,所謂的〝
手法〞與〝拳法〞的不同。拳法主要的精神在於格擋或閃開對手攻擊後直接回擊,常見到一拳之後還需補拳,一般常見的拳擊、散打都是此類模式,對戰雙方所比拼的主要是速度與攻擊力道。而手法所代表的精神不同於拳法,手法的主要目的在於帶引對手的攻擊使其落空,並且藉機改變對手體勢與自己的位置,造成可以輕易下殺手的機會。每一個接手位置角度都是精心設計,為了下一個體勢改變做鋪路,一直到對方落局沒有反抗能力任我宰割的地步。平心而論,手法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也是其精髓所在,許多門派都有特殊的手法,尤其是螳螂拳、六合螳螂拳更是以手法精妙著稱。

(3) 圈背勾腿下把蹩

以下用〝圈背勾腿下把蹩〞這個招式來解釋一下手法的重要性。本招第一手接手手法為
拂擋,其實在第一手接手後就可以攻擊(圖一),在此處攻擊對手所受之傷害雖大但不足以致命,所以捨棄第一次攻擊機會,改以偷手進身。偷手進身後有了第二次的攻擊機會,就是抹眉(圖二)。抹眉雖然傷害大但是招式陰毒,博命時當然可用但練習時不適合教導初學,而且刻意抹眉容易造成不可挽回之傷害,所以又放棄第二次攻擊,改以磨盤手法固定對手的雙手並藉以拔跟(圖三)。

此時也可能有武友會說以疊肘或勾頰即可致命,何必又多了以下幾手?其實當然可以,但如果改用疊肘或勾頰就不是這招美人紉針了。另外為了要配合說明美人紉針吞蹋的腿法有內、外割的功能,所以示範先掃腳後進腿,以摔法做最後結束之攻擊。

再就摔法的細節而論,在圈背的過程中
入身的角度是重要的關鍵,譬如以拉破對手體勢而入身者(圖四),就沒有過肩拋摔的效果,而是將對手擲出造成摔之效果;但若改以擠身之方式入身(圖五),此時對手之身體與我緊密貼合,就容易以過肩方式拋摔,在此招我所選擇的方式是後者。

又有可能有武友會問說招是運用都是這麼麻煩嗎?其實這些都是練習各種技巧的方法,如果要快捷可以直接
流擋進身施展本招即可(表一)。歸結而言,以上想表達的是傳統武術招式是可以有許多不同解釋方法,可以因學習者的程度而有不同的見解,而傳統武術所用的手法其精神與外國武術〝以拳擊之〞不同,傳統武術特有的手法可以稱之為〝騙手〞,也可以比喻作圍棋中的〝詰棋〞、〝手筋〞之類的目的。本書之中編製許多組手的目的在於提供對手法精神還不太瞭解的武術愛好者更多的思考角度與練習模組,如果各位先進有不同見解願意提出分享實在是我所樂見的。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表一

001

002

003

004


(4) 浮腰勾腿下把外蹩

美人紉針組手群的第二招〝浮腰勾腿下把外蹩〞也是運用偷手手法入身

偷手〞是以前手防禦,接著後手替代前手以利前手繼續前探的動作,其重點在於〝〞這個字訣。所謂〝偷〞即意味著兩手攻守交換時對手不會察覺,要如何做到這點呢?這其實要有些技巧的。在本招所用的技巧為後手在交替前手時輕輕的拖動對手,這個技巧的好處是不使對手的攻擊有中斷的感覺,所以對手不會回防,另外輕輕拖動對手可以使對手體勢前傾重心落於前,如此對手身形腳步的變換則會受到限制(圖六、圖七)。在上一次的座談會中我曾提及在觀察本書圖片時要用〝尺〞輔助,即是這個意思,用尺量、畫座標才可以清楚知道對手體勢重心的變化,也才可以更清楚知道我在文字之外的弦外之音。

對手前傾之同時我的前手繼續前進,對手見到我的前手其反應有兩個,第一是後仰,第二是舉手上擋,此時我即可利用此後仰舉手架擋之勢順勢將其手部交錯固定,而後以〝外蹩〞摔之。此招之精神用法與前招並不相同,外蹩之意在於進腿較深(圖八),此勢也類似摔跤的〝滾槓子〞,若以柔道用語可稱之為〝大外割〞。本招為何要比較深入對手身體去做?其作用在於可多做一個較深的衝撞,藉以彈破對手體勢來拔跟(圖九、圖十),讓我更容易做摔也讓對手被摔後之傷害更加劇烈。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圖十

(5) 浮腰勾腿下把內蹩

美人紉針組手群的第三招〝浮腰勾腿下把內蹩〞也是運用
偷手手法,讀者若看到此處可能會以為作者很偷懶,同一個手法寫三次,其實這是我在寫此書時的特別安排,其一是要讀者知道同一個手法有許多不同的解釋方法,其二是在說明〝蹩〞摔這個動作有遠、中、近三種模式。此招即是在說明〝〞的模式。前面也曾說過得手之後有拉對手身體出來與我轉身進入的兩種方法,此招之運用時機即是拉對手身體出來的蹩摔方法,在變化運用時也可以使用〝挑腿〞也稱之為〝得合〞(圖十一、圖十二)。

 

 圖十一

圖十二

(6) 雙按美人紉針

美人紉針組手群的第四招〝雙按美人紉針〞的重點在於
腳法,在此運用的腳法為〝鎖步〞。捆步、鎖步的區別在於進腳的方向,由對手外側進內的稱之為〝捆步〞,由對手中線外捲的稱之為〝鎖步〞。而捆腳、鎖步應該與內割、外割、掃腳有所區別,捆鎖步的施展不離地且下踩,對手之腳不離我的腳且受重傷害;而掃、割力量皆是由下提上,結果對手的腳都會彈離,其目的也不在於對腳的傷害破壞,而是在於破壞體勢以利進身,所以其中明顯不同是很容易區分的。捆鎖步向來號稱為八極拳的特色,但是可惜的是一般坊間所出現的兩岸文獻都不曾討論與示範其用法,在本書中我大膽的提出對捆鎖步的見解,不敢自稱八極拳理應如此,但以此為格鬥八極拳一派常用特點。

2. 懶虎伸腰

(1) 推臂搵

據我所知大半練八極拳的人都將〝懶虎伸腰〞當成收勢動作,認為不具攻防意義,這點也可以由兩岸的八極拳文獻都未曾有人解釋過這個動作的運用得到證明。所以在本書中特別例舉組手範例說明,提醒大家。

在懶虎伸腰組手群的第一個例子做的是〝推臂搵〞,而〝
〞這個自也是中國摔跤的用語,是指以入身以臀頂對方身體做摔的動作,類似於柔道的〝過肩摔〞。

有讀者問過我說這招入身後如果對手奮力抵抗或以腳頂住,未必能順利施展此招。在此也想藉機說明一下,在本書中的招式解說以圖片為主,招式演進看來順理成章,其實讀者如果私底下曾經試驗就會發覺,其實有許多
細節需要注意,否則難以奏效。以本招為例,其實要先控制住對手的攻擊並破壞對方體勢才可以入身。制住對手攻擊是以〝推臂抑手〞的方法(圖十三),而破壞體勢以入身的方法則是利用轉身將對手的重心向斜前拉扯(圖十四),此時對手穩住重心尚且不及又如何能起腳頂呢?所以如果讀者認為接手後可以輕易入身摔倒對手,則常會在私底下的試驗中受挫。如果讀者能詳細比對本書圖片中雙方體勢位置的改變自然能體會理解,不然就會有〝只是花招不好用〞或〝不切實際〞的批評。

 

 圖十三

圖十四


(2) 走外揣

懶虎伸腰組手群的第二招為運用〝獅子張口〞手法所做的〝走外揣〞。在此獅子張口用法的重點在於拖動對手的手肘以破壞體勢(圖十五),而如何由對手外側走入則需要另一個換手浮身的方式,就是所謂的走外揣(圖十六、圖十七)。在書中圖片可以觀察到對手重心在身體之外,所以另外一手無法還擊,並不是對手故意讓我做。


圖十五

圖十六

圖十七

(3) 圈臂搵

懶虎伸腰組手群的第三招為〝圈臂搵〞,運用磨盤手法,此處磨盤手法是我認為相當容易做摔的動作的手法,因為磨盤手得手之後不論左旋身或右旋身皆可以入身來做摔的動作(圖十八、圖十九)。但結果對手會在我不同身側被摔,這點是要注意的。

圖十八

圖十九

(4) 反臂走外揣

懶虎伸腰組手群的第四招為〝反臂走外揣〞。此招實為第二招的變招,在我要以獅子張口拖動對手的手肘做走外揣的時候,如果施力或角度不當沒能拖動對手,此時就要以反擒手順勢入身摔之。入身也有遠、近之分,入身遠則可做較大幅度的摔(圖二十一),造成較嚴重的傷害,但所花時間較長;相對的,入身近則摔幅較小所造成的傷害也較輕,但是較為快捷,讀者可以依據不同時機選擇使用。

圖二十

圖二十一

圖二十二

(五)未來出書計畫

1. 六大開

A. 六大開套路介紹

B. 六大開招式拆解並參考其他版本

----重點在於介紹「手法之拍位專論

----從撩陰掌一百六十八例的手法中試舉二十個例子來說明

2. 八極連環

A. 八極連環套路介紹

B. 八極連環招式拆解

----重點在於「八極拳之手法專論

雖然八極拳的手法與他種拳種比較少,但將以八極連環套路中的手法為例來說明之

3. 大八極

A. 大八極套路介紹

B. 大八極招式拆解

----重點在於「八極拳之腳法專論

以中日韓三國腿法為例作一個說明,並且結論出八極拳之近身腿法為主的各式腳法運用方式,如碾步、震腳、捆步、鎖步之運用真諦。

4. 格鬥八極拳之實戰運用

A. 格鬥八極拳此門派與舊八極拳之差異

B. 格鬥八極拳之實戰理論

----實戰注意要項列舉討論

----對峙體勢、間距、虛實、速度、步法、手法、破勢、變化運用

C. 格鬥八極拳之實戰運用二十例

5. 格鬥八極拳之基礎理論

A. 格鬥八極拳與其他八極拳派別武學基礎理論之差異

B. 依次說明格鬥八極拳之各項細部

----沈墜勁、十字勁、爆炸勁之運用、握拳、出拳方法、踢法種類、步法種類、腰部運用等。

(六)提問討論

1.在本書中曾提到格鬥八極拳運用到〝拔而擊之〞的概念,可否請鄭老師再詳細解說一下?

答:〝八極〞與〝拔擊〞一音之轉,在八極中加入拔擊的概念是早年聽王鳳亭老師演說而得來的觀念,現在文大國術系仍留有王鳳亭老師〝拔擊拳〞的套路,此點在場的莊系主任、陳鴻祥老師與楊正隆老師可以證明。格鬥八極拳將〝拔而擊之〞吸納為重要的中心思想,其原因在於格鬥八極拳的攻擊概念在以手法捕住對方來擊之後必須將對手重心拔起,如此以確保我入身攻擊時對手沒有反擊能力。以偷手舉例,對方來右拳我以左手流擋,然後以右手偷進換手,左手繼續前伸,必定舉在對手可以見到的地方,以將對手中心引高(圖二十三),對手被引高後我進腿則不易被發覺。

今天因為時間已經超過預定結束時間,不能詳細討論,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在格鬥八極拳的網頁上提出,我會再詳加解答。今天非常謝謝各位嘉賓的蒞臨,也非常謝謝主辦的逸文出版社劉康毅社長的支持,希望以後仍有機會繼續與大家研討,謝謝!


圖二十三


活動照片一

活動照片二

活動照片三

活動照片四

 活動照片五

活動照片六

活動照片七

活動照片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傳統吳式太極拳的勢和勁
连拳歌诀(张万福老师拳谱摘录)
赵堡太极拳内劲(彭汉强)
擒敌拳教学(图文)
【三十六拳法之詠春二】
=少林寺短打统宗拳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