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面肌抽动治验(2013

小儿面肌抽动治验(2013-2)

2013-04-13 20:18阅读:169
2013-1
我儿。7周岁。
近日口角频频不自觉地向一侧抽动,无法控制。抽得剧烈时半边脸都会扭曲,十分难看。
体型偏瘦,易口渴而喜饮。性格偏倔强,不顺心时会哭或发急脾气。有时清嗓或喉中有声,有时多少有点挤眉弄眼,或喜欢说些脏话并哈哈大笑。
舌体略偏缩瘦,色淡红略暗,前部稍偏红,苔薄白腻润,中后部偏浊腻。苔上有较多小红点。
我对小儿的脉象搭起来没成人那么有感觉,前前后后的大略记录是左脉弦滑而软,右关浮短略紧。
因症状太少,一开始没摸着头绪,初诊从风痰论治,处以温胆汤加葛根防风。4剂,乏效。
二诊处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2剂后又加入龙骨牡蛎,从缓中养血安神、清浮热而收敛神魂入手,数服之后效果甚显,面部抽动颇有改善。
三诊上方又加入半夏茯苓,服了数剂调养。此时面部抽动频率、程度较初诊均已轻了很多,但究未断根。后值外出旅游,遂停服。
2013-2
近日腹痛、感冒之后(见拙文《小儿腹痛兼外感治验(2013-2)),面部抽动又增剧,晨轻下午重。面颊泛红,多语多动。饮食如常,大便偏硬。初作外感愈后阳明余热上扰,处大黄甘草汤加焦山楂,无效。再处前之甘麦大枣百合地黄龙牡半夏汤,亦无法控制,抽动反似更频繁。忽然灵机一动,从“舌前端偏红,苔上红点较多”联想到了“火郁发之”,联想到了升降以调气机,最后联想到了升降散。直觉告诉我,这个方子应该有效。遂处升降散原方:
僵蚕6,蝉衣4,姜黄6,生大黄8
服4剂后抽动频率减少,但仍有。因服药期间大便一日四五行,怕大黄寒凉久服伤及中阳,遂单用蝉衣僵蚕,合入栀子豉汤,再稍作加味,如此又服4剂。最后方子拟定为:
蝉衣3,僵蚕6,炒栀子5,郁金6,党参9,麦冬18,五味子5
即升降散以郁金代姜黄,栀子代大黄。此二味较温和而偏入上焦,与蝉衣僵蚕配合,升降而调上焦之气机(实为经方栀子豉汤方意化裁)。因素易口渴,体型瘦者多阴分不足,又合入生脉散,党参兼有扶正护中之功,麦冬五味兼有收敛神魂之用。
此方服一二周,抽动全愈。停药后至今二月,未见任何复发迹象。
按:此实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之早期表现。此证十分难治,我认识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是我同事),家里孩子都有此病(均为男孩),除面部症状外,尚有手脚突然抽搐、喉中发怪声等其他表现,且都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西医、中医治疗三四年以上而乏效,给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此病西医认为原因不明,多处以泰必利一类的镇静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而不可久服。而中医俗医多从肝风论治,喜从羚角钩藤汤化裁,或加全蝎地龙蜈蚣等搜风之品,或加龙骨牡蛎龟板镇潜之品,药味芜杂,而终究效果渺茫。
究其原因,俗医惯于套方,不详辩证,不明中医处方因人而异之理。对于此类顽症,套用肝风之方,十例之中若有二三例幸中,即成“名医”,患者纷沓而至,更无余暇精思细审。
然中医治病,究当凭舌脉处方,不可恃于一二成功案例,即套用经验通治某病。至下者不读古书,不求经旨,不究医理之精微,唯四处搜求治某病之“偏方”“验方”,此实为医之末流。
又,我大学一好友亦有此病,每隔几分钟脖子便不自禁地往后扭一下,十分滑稽。与他下棋、打牌时每每引得我想笑。此人三十余岁尚未结婚,前几年到他家里玩,见满柜医书,一问之下,知道都是他母亲买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然学医不从根本入手,光盯着一个病看前人论述,亦是枉然。
我儿治愈之后(实际上从中医角度,尚不能称为“完全治愈”,此类症状在我们家族亲友中多有遗传,实源于体质之偏。而体质问题(性格亦是体质之偏的反映),绝非数服汤药所能纠正。但至少从治病角度,治到不再有抽动症状,也算是治愈了吧),上周我与同事聊及此事,了解到他孩子从2008年就开始发病,在包括龙华医院、交大新华医院在内的多所大医院都找专家看过,在现在的中医那儿也已经吃了一年半中药了,效果不明显。我便邀他到我家一试。
该孩子13周岁,体型较胖,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时不时突然抽动,喉中发怪声,有时打瞌睡时会突然抽动而醒(前次公司组织旅游时我曾亲见此症状)。观前医之方,最近一次为钩藤天麻菊花防风全蝎木瓜伸筋草赤芍丹皮蒲公英龙骨牡蛎,以前或加蜈蚣地龙僵蚕龟板葶苈子枣仁淮小麦,也有用中成药羚角颗粒,等等。效果均不明显。而观其舌淡,苔白腻满布而滑,上略有红点。左关浮滑,关尺滑而小数,沉取三部无力。右关浮而小滞,中取关尺滑大,沉取三部弱。为阳虚痰湿阻滞,阳气运行不畅而生风之象。处真武汤加防风白芷半夏厚朴栀子制大黄。现刚服2剂,尚未知效果如何。若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而有效果,当再作总结。
------------------
3838:
汝儿之初治,不该加大黄;后虽愈,但仍不知何以愈,中气仍亏,病根未除。
汝同事之治,方向对,但药杂。
参考之
xiaodiega:
我儿用大黄确实不必(所以后来舍去)。但3838兄受黄元御影响,也未免太深了些,过于强调“中气”,有点畏大黄如虎了吧?轻量数剂大黄,加起来才五六十克,还是分了8天喝下的,伤“中气”又能伤到哪儿去?
我临证用大黄甚多。我儿的脉象我搭的很马虎。但以我平时所治的那些人,舌脉上可祛邪、可辅以通下者甚多。大黄实在是一味有用的良药。
今人火郁者亦甚多。并不是什么病,用黄元御的那一套都可以解释的。读刘渡舟、赵绍琴医案,除升降散外,三黄泻心、黄连解毒汤等等这些照黄元御理论看来“苦寒直折伤中气”“治标不治本”的方子,也常用来治大病,起沉疴,甚至用来治一些从症状上看满是虚象的病。又如何解释?
刘完素、张子和的路子,在很多场合,是很有道理的。
xiaodiega:
另,治病要有实据。中气亏不亏,是要有证据的,并不是依照黄元御的YY理论,什么病都往那上面想的。我儿平时好动不好静,易哭易不耐烦,声音响亮,多言多语,胃口甚佳,易口渴而喜饮,大便不溏,甚至有时还偏干,体型偏瘦,舌色稍偏红,若说体质上阴血不足,血不养肝,拂热上扰于头面,我是相信的。若说一定是中气亏虚或中土不枢,这个...呵呵...未免YY了些
黄氏理论,实是书生气十足的理论。黄元御当年学医才四年,能有多少临证体会,就凭着主观想象,开始注解伤寒。且目空天下,连手下一个小弟子,学医未久,都许为与扁仓并驾(素问悬解自序:乾隆甲戌,客处北都成新书八部。授门人毕子武龄,字维新,金陵人。服习年余,直与扁仓并驾。)且书中动不动就骂朱丹溪为庸医,不知自己的临证效验,相比朱丹溪能胜过几何?医学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不是靠笔杆子,靠主观想象,靠YY就能行的。理论上转得通,手底下未必转得通。而儒生习医写书,大都重玄奥推理而不重实践,废话连篇累牍,舌脉方药记录十分简略,此为古之积弊。
黄元御比叶天士还小着40岁。反观叶天士医案满天下,后人捡都来不及捡。而黄氏未闻有何医案传世。若果真医术通神,岂会如此?若黄氏能如叶氏那般潜心临床,而不是急于写书(有如今日之忙于上网发帖),料得到老来观点必不如此执于一偏。今人将黄氏早逝,一归为身体底子差,二归为写书太辛苦。岂不知古今大医,身体底子差、靠学医自治自愈而享遐龄的比比皆是,黄氏若不偏执扶阳(暖水燥土),何至如此?若说写书太辛苦,黄氏全集看似煌煌巨著,其实一大半都是在注释前人经典,很多注解也不过随文敷衍,再罗嗦一遍。若将经典本身、以及那些罗嗦的文字去掉,剩下的干货其实也没多少。二十年间写这点字都会累死,那我上网发帖大概都会累死了。又黄氏在清代并不受重视,今人将原因一律归为“温病派庸医”(什么叫“温病派庸医”?温病派为何就是庸医?)的嫉妒排挤,岂不知医道与官场不同,官场或有庸才排挤良臣一说,而医道,靠的是真真切切的手底下的功夫,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若果真治病十能起九,患者踩破门栏都来不及,盛名想掩都掩不住,而求学之人自会纷纷慕名而来,门生满天下并不为难,又何来排挤一说?
小子学医,受网上流行路线影响,最早也从黄氏入手,当年也曾对黄氏拜服得五体投地,并与一些批评黄氏的网友频频辩论。如今看来,嘿嘿...这些想法埋藏心中已久,本不想说,今天一不小心流露了出来,扫了大家的兴,大家见谅。学医从黄氏入手,本无可厚非,因为黄氏之书毕竟整体观较强,且多引经据典,在入门阶段对于建立中医的整体观,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若一辈子拘泥于黄氏的那一套,那就未免太迂了些。
甘新武学中医:
治过四例小儿面肌抽动用的是补阳还伍加五虫散基本上是五剂取效十剂大效十五剂愈。个人用法。
xiaodiega:
> 甘新武学中医: 治过四例小儿面肌抽动用的是补阳还伍加五虫散基本上是五剂取效十剂大效十五剂愈。个人用法。
谢谢。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路子。
xiaodiega:
> 汝同事之治,方向对,但药杂。
附子10,白术10,茯苓15,白芍10,防风6,白芷6,半夏15,厚朴10,栀子6,制大黄6,生姜3片
此方实际上是真武汤合半夏厚朴汤化裁。因脉沉取无力,舌淡苔白腻满布而滑,故以真武汤之附子苓术生姜温阳化湿为基础。白芍合防风白芷养肝散风,防风白芷合半夏厚朴升降条畅阳气。喉中发怪声,半夏厚朴汤大体对症。之所以用白芷而不用苏叶,因抽动症面部症状较多,白芷入阳明经。又因患者有中上焦郁热之象(胃口非常好,口渴喜饮凉,动则汗出,脉有浮滑数大象,苔上有红点),而非阴虚之虚热(从舌脉体型可知),故又加入少许栀子大黄直折上中焦之郁热从肠腑而去。事实上即使没有郁热证,单是治痰湿,只要阳气虚损不甚,我也喜欢加点大黄通腑以助排痰浊(这里的某位版主则喜欢用皂角牵牛...但那个我用不惯)。栀子合防风白芷,又有栀子豉汤之意,一宣一降以调上焦之气(抽动症状主要偏上)。
总之,因为此处的判断是“阳虚痰湿阻滞,阳气运行不畅而生风”,故以温阳化痰湿为主线而选用真武汤(真武汤的条文中本就有“身瞬动,振振欲擗地”的动风之象),又加了较多的风药,气分药,以条畅气机为主。因从舌脉上无血分证,无血脉瘀阻的表现,故不用活血化瘀的路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味药组成的方子白附子、白芷、川芎相配主...
也许您学的是假中医
王晓军 经方读书与临证碎金录连载(3)
三味药小方
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栀子厚朴汤(第三十六方)
九、半夏厚朴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