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尿痛(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尿痛(中医)?

  排尿时尿道、小腹甚至会阴部出现疼痛的症状,称为尿痛,又称小便疼痛。尿痛常伴有小便淋漓不畅,尿频、尿急等症状,在中医文献上属于“淋证”范畴。西医学的尿道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精囊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膀胱结核、肾盂肾炎等疾病常见尿痛症状。根据尿痛的特点,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

尿痛(中医)怎么引起?尿痛(中医)发病原因?

  尿痛大多属实证、热证,由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膀胱气化不利、血脉不通所致,常呈刺痛、灼痛、涩痛等不同程度的疼痛,即所谓“不通则痛”。亦有排尿后仍感疼痛,其痛隐隐,则以虚证为主,由肾阴亏虚、脾虚气陷所致。

  (素问)称小便疼痛为“淋”或“淋闷”。(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井治)称“淋秘”。(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将“淋”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诸病源候论 淋病诸候)又列“石淋”、“气淋”、“气淋”、“劳淋”、“热淋”、“血淋”、“寒淋”。(素问玄机原病式)称“小便涩痛”。(景岳全书 癃闭论治)则载有“溺管疼痛”。

尿痛(中医)诊断标准&尿痛(中医)做哪些检查?

  常见证候

  下焦湿热尿痛;多见于“石淋”、“血淋”及“膏淋”等实证。临床表现为小便热涩疼痛,尿色紫红,或小便浑浊如泔浆;或小便挟有砂石,绞痛难忍,常伴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口苦口渴,纳食减少,大便不爽,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散。

  心火炽盛尿痛:表现为小便热痛,尿短黄,面赤咽干。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心中烦热,不寐多梦,舌尖红赤,苔黄燥,脉数。

  下焦血瘀尿痛:属于“血淋”范畴。临床表现为小便刺痛或涩痛,伴小便浑浊、尿血,尿液呈紫黯或夹血块,少腹疼痛,肌肤甲错,口唇发紫,舌黯有瘀点,脉沉细涩。

  肝郁气滞尿痛:临床表现为小便涩痛、刺痛,头痛目眩,口苦,胸胁胀滞,少腹胀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舌质稍黯,苔薄黄,脉弦。

  肾阴亏虚尿痛:可见于“血淋”、“膏淋”等虚证。临床表现为小便热痛,伴有尿血或小便浑浊,头晕耳鸣,咽干颧红,潮热盗汗,腰痠腿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鉴别分析

  下焦湿热尿痛与心火炽盛尿痛:二者皆为里实热证,尿皆短赤。下焦湿热尿痛因多食肥甘,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注于下焦;也可固感受湿热外邪而致。症见口苦口渴,胸闷脘痞,纳减,大便不爽。湿热尿痛表现主要有三种情况:①血淋:湿热下注膀胱,血热妄行致小便热涩疼痛,尿血;②膏淋: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清浊不分,故小便热涩疼痛而浑浊如泔浆;③石淋:湿热下注,尿液煎熬戚石,故小便艰涩刺痛。挟有砂石。治疗应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情况辨证施治。血淋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进小蓟饮子;膏淋宜清热利湿、分清泌浊,方取萆薛分清帙;石淋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选三金汤。心火炽盛尿痛因心火移热于小肠,小便热痛而短黄,常兼见口舌生疮,心烦不寐,舌尖红等症,尿痛一般较轻。治宜清心泻火,方选泻心汤合导赤散。

  下焦血瘀尿痛与肝郁气滞尿痛:均为实证。下焦血瘀尿痛多因跌扑损伤,气虚血滞或寒邪入侵以致少腹瘀血内结,血不循经而尿血,膀胱气化失司则尿痛,特点为小便刺痛、涩痈,无尿道灼热感,伴有少腹胀痛,肌肤甲错,口唇紫黯,舌有瘀点,脉沉细涩等症。肝郁气滞尿痛因恼怒伤肝,肝气不疏,郁而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气化故小便涩痛,特点为尿痛以涩痛为主,多见于壮年气盛之人,常因恼怒而诱拨,伴见头痛,目眩,口苦,脘腹满闷。前者治宜化瘀通淋。方选少腹逐瘀汤酌加术通、金钱草之类。后者治以疏肝理气通淋,方选沉香敬;如肝火炽盛,则宜疏肝理气、清热通淋,方选丹栀逍遥散酌加冬葵子、海金沙等。

  肾阴亏虚尿痛:多由房室不节或热病伤阴,酿生内热,影响膀胱气化,致清浊不分而为“膏淋”;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而为“血淋”。二者均属虐证,尿痛一般较轻,虚火盛者小便有灼热感。兼见咽干颧红。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症。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

  本症实多虚少,故常重视实证而忽视虚证。(景岳全书·淋浊)谓:“然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而痛涩皆去而膏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此即“气淋”虚证。当责之中气不足,特点为小便涩痛有迫切感。伴见脾虚气陷之证,治宜补中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本症为里症,(内科学·淋证)(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按之临床实际,淋证畏寒发热往往与小便涩痛同时并见,乃湿热熏蘸,邪正相争所致,与一般表证发热不同。不必一见发热恶寒,即用辛散之剂,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而劫伤营分,引起尿血加剧之弊。如淋证确由外感诱发,证见发热,恶寒,嚷嗽,流涕者,自可适当配台运用疏风解表之剂表里同治”。

尿痛(中医)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膀胱温热

  1,临床表现:小便灼热刺痛,频数短涩黄赤,排出不爽,小腹胀痛拘急。或有发热,口苦,心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病因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而小便灼热刺痛,膀胱气化失司而小便频数。

  3,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4,方剂:八正散(局方)加减。

  药物:瞿麦10~15g,萹蓄10~15g,车前子10~15g(包),滑石10~15g(包)。制大黄10g,山栀10g,木通l0g,甘草10g。

  方义:瞿麦、萹蓄、大黄、山栀清热,车前子、滑石、术通、甘草利湿,合而为清热利湿通淋之剂。

  加减:发热、口苦、呕恶者,加柴胡,黄芩清泄少阳。便秘、鹿满,制大黄改为生大黄,并加枳实通腑清热。热重者加蒲公英,地丁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小腹坠胀,气滞者加青皮,乌药、香附理气止痛。若湿热伤阴。口干啮燥,五心烦热,舌红无苔,去大黄,加茅根、生地、知母、丹皮,养阴清热凉血。

  5,变通法:若热毒重。高热烦渴汗出,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以清热解毒为主。若有砂石排出,检查有泌尿系结石形成者为石淋,宜用三金汤(经验方),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以排石通淋为治。若小便混浊如米泔,为膏淋,当予革薜分漶饮(《医学心悟》)分清泌浊、清利湿热。若尿痛兼见尿血为血淋,当用小蓟饮子(《济生方》)合八正散。若小便疼痛较轻,有灼热感,尿短黄,心烦口渴,口舌生疮,舌尖红,脉数,为心火旺盛、下移小肠,可用导赤敷(《小儿药证直诀》)合泻心汤(《金匮要略》),药用生大黄、黄连、黄芩、生地、竹叶、木通、甘草,不必用重剂。

  (二)瘀血阻滞

  1,临床表现;小便剌痛、涩痛、绞痛,疼痛剧烈,引及小腹、会阴、腰部,可伴尿血,尿液混浊、黄赤、紫黯或夹血块。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或口唇紫黯。舌质黯、紫,脉弦、涩。

  2,病因病机:少腹瘀血蓄积,血不循行则尿血,膀胱气化失司则尿痛。

  3,治法:活血化瘀通淋。

  4,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桃仁10g,红花10g,生地15g,赤芍15g,川芎6g,当归10~15g,牛膝15g,柴胡10g,虎杖15g,茅根30g,六一散10g,乌药10g。

  方义:桃仁、红花、赤芍、生地、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牛膝、虎杖化瘀通窍。乌药、柴胡疏肝理气。茅根、六一散清热利尿。

  加减:尿血甚者加大小蓟、茜草凉血止血。排尿不畅者加冬葵子、五灵脂、蒲黄,琥珀通癀利尿,兼湿热者合八正散(《局方》)用。

  5,变通法:寒凝瘀阻用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五灵脂、蒲黄、玄胡、当归、川芎、肉桂、赤芍、干姜、茴香,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若大便秘结,下焦蓄血,可用代抵当丸(《证治准绳》),大黄、当归、山甲,芒硝、桃仁、肉桂、生地,通腑化瘀为治。

  (三)肝郁气滞

  l,临床表现;小便涩痛、刺痛,小便淋沥不畅,少腹胀痛不适。胸胁胀痛,妇女可见月经不调。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病因病机: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失于琉泄,影响膀胱气化,排尿时则疼痛不畅。本证类气淋。

  3,治法:理气解郁通淋。

  4,方剂:化肝煎(《景岳全书》)合沉香散(《金匮翼》)加减。

  药物:白芍15g,青陈皮各10g,泽泻15g,浙贝母10g,山栀10g,丹皮10g,沉香3g(冲),冬葵子10g,当归10g,石韦15g,王不留行10g,六一散10g(包)。

  方义:青皮、陈皮、沉香理气,山栀、丹皮清热泻火,浙贝母、王不留行散结通络,冬葵子、石韦、六一散、泽泻利水通淋,白芍、当归和血缓急。

  加减:少腹胀满加茴香、乌药、川楝于,胸胁疼痛加柴胡、香附、川芎,均疏肝理气解郁。兼见血瘀者,加红花、益母草、泽兰化瘀利水。

  5,变通法:肝郁化火,口苦心烦,胸胁胀痛者,用丹栀遗遥散(《内科摘要》),兼见湿热者则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四)脾虚气陷

  1,临床表现:小便涩痛有急迫感,小便淋沥,余沥不尽,少腹坠胀。时作时止,劳累则发,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2,病因病机;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清浊相干,升降失司,为劳淋。

  3,治法:补中益气,通淋泄浊。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五苓散(《伤寒论》)加减。

  药物: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6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茯苓15g,泽泻15g,肉桂3g,猪苓15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升麻、柴胡升阳举陷,陈皮和胃,当归养血,茯苓、泽泻、肉桂、猪苓通淋泄浊,合而为升清泄浊之剂。

  加减;兼湿热者加苍术、黄柏,阴虚者加生地、麦冬。

  5,变通法:中气下陷,兼阴虚湿热者,可用东垣清燥汤(《脾胃论》)加减,即补中益气汤加苍术、黄柏、麦冬、五味子、茯苓、生地、泽泻、黄连,既熊益气健脾、升阳举陷,又能清利湿热、养阴泄浊。

  (五)肾明亏损

  1、临床表现:尿痛不甚,伴有灼热感,或尿血或小便混浊。头晕耳鸣,面部烘热,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可见于劳淋、血淋、青淋。

  2,病因病机:肾阴亏虚,内热炽盛,气化失司。小便淋痛,

  3,治法:滋朋降火。

  4,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g,山萸肉10g,小药15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5g,知母10g,黄柏10g,六一散l0g(包),车前子l0g(包)。

  方义:生地、知母、黄柏、丹皮降火,熟地、山药、萸肉补肾,六一散、车前子、茯苓淡渗利尿。

  加减:尿血加茅根、大小蓟凉血,小便混浊如米泔、菖蒲泄浊,五心烦热,低热加青蒿、地骨皮清虚热。

  5,变通法:可用大朴阴丸(《丹溪心法》)加减。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三棱、莪术、薏苡仁各15克,山甲、皂角刺、青皮、枳壳各9克,川牛膝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排石通淋。用于石淋。

  (2)丹参、蒲公英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活血清热。用于热淋。

  (3)金钱草、海金沙各30克,鸡内金、石韦、冬葵子、瞿麦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排石通淋。用于石淋。

  2,饮食疗法

  (1)灯芯花苦瓜汤:灯芯花6克,鲜苦瓜200克。将鲜苦瓜洗净切碎,同灯芯花一起加水1000毫升煎汤饮服,每日4次。功能清热利湿,通淋。适用于膀胱湿热型尿痛。

  (2)马齿苋糖水:鲜马齿苋500克,红糖适量加水1000毫升煮熟后,分3~4次趁热服下,盖被出汗。功能清热解毒,祛湿利尿。适用于膀胱湿热型尿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中医治疗淋症医案大全
《金匮要略》方的临床应用
名医名方治疗前列腺增生
淋证(尿路感染)笔记
蓄水证,太阳腑证,膀胱气化不利,五苓散证,猪苓汤证
中医淋证与分清五淋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