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地图说古国】006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
.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一)

阿卡德帝国(阿卡德语:𒆳𒌵𒆠 māt Akkadi;苏美尔语:𒀀𒂵𒉈𒆠 a-ga-de3KI,前2334年-前219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统治区域位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早于该地区后来出现的巴比伦和亚述帝国。闪米特语族的一支。于前3000年前结束游牧生活,定居于被称为苏美尔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并建立了名为阿卡德的城邦国家。前2334年左右,阿卡德君主萨尔贡的军事征服使其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结束了苏美尔持续7个世纪的各自为政时代。阿卡德时代末期,受到内部叛乱、边疆独立、外敌入侵的困扰,最终于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后,在不知谁是继任者的混乱中崩溃,帝国持续时间不到150年,但它为该地区后来时代的君主,树立了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统一国家的先例。

1.历史

在早期苏美尔城邦时期,城邦之间时常战争;早期苏美尔城邦时期末年拉格什第一王朝的乌鲁卡基那在前2378年登基,但是不幸很快被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武力入侵攻占,之后卢加尔扎克西迅速用武力入侵征服的办法统治了全部苏美尔地区和美索不达米亚,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到地中海。

前2334年阿卡德人萨尔贡开始了他的征服历程,很快他击败并俘虏了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建立了阿卡德王朝,萨尔贡在位55年,结束了苏美尔城邦之间的常年征战,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都城为阿卡德。萨尔贡死后,他的两儿子先后即位,帝国发生叛乱和镇压,萨尔贡的孙子纳拉姆辛是阿卡德帝国的另一位显赫君主,他于前2292年左右即位,在位36年,平息了内部叛乱,并发动了美索不达米亚周围地区的征战,阿卡德帝国此时东部和北部的疆域,由库尔德斯坦和土耳其南部石壁上的雕刻表明。阿卡德帝国从萨尔贡开始,到其子理木什和梅尼希吐斯,再到纳拉姆辛和他的儿子沙尔卡利沙利结束,共经历5位国王,前后不到200年时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学者理查德·赛特勒(Richard L. Zettle)等人对阿卡德帝国末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帝国由于混乱而崩溃后还有另两位国王统治了大大缩小的阿卡德40年。帝国一度向东征服埃兰的一部,向西征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古国埃卜拉,打开了通往地中海的商路,并与南方的波斯湾国家进行了战争,发展了同古代的印度河河谷、阿曼和巴林的海上贸易。

2.覆灭

不管是什么原因,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帝国面临内部叛乱、边疆独立以及周边各民族的侵袭。叙利亚的阿摩利人、扎格罗斯山上的卢卢比人、及可能来自叙利亚北部的胡利安人和来自伊朗的古提人一直威胁末代君主沙尔卡利沙利。大约前2193年,末代君主去世,帝国崩溃,到处陷入无政府状态,《苏美尔王表》记载“(到底)谁是国王?谁又不是国王?伊给给是国王吗?那奴木是国王吗?伊米是国王吗?艾路路是国王吗?”古提人在混乱中进入这个国家,阿卡德帝国灭亡,都城阿加德被毁,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其遗址。

3.阿卡德帝国王表

萨尔贡

基什王:前2358年-前2335年

统一全国:前2334年-前2280年

瑞穆什

前2279年-前2270年

萨尔贡之子

玛尼什图苏

前2270年-前2255年

萨尔贡之子

纳拉姆辛

前2255年-前2218年

萨尔贡之孙

沙尔卡利沙瑞

前2218年-前2193年

杜度

前2189年-前2169年

苏·图如尔

前2168年-前2154年

4.相关考古发现

由于阿加德遗址至今未被发现,所以对其历史,主要依靠相对比较丰富的铭文来弥补。但同时代的埃卜拉遗址在1964开始被意大利考古学家所发现,提供丰富的侧面资料。埃卜拉位于现叙利亚境内,是一个从前3000年就起就存在的商业古国,其鼎盛期为前2400年左右,它曾战胜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不愿承认它霸主地位的马里,但是它的实力无法与强盛的阿卡德王国相比。

学者们一般认为,前2275年左右,埃卜拉为纳拉姆辛时期的阿卡德所毁,也有些学者认为它毁于更早的萨尔贡大帝时代。大火毁灭了埃卜拉,但也留下了其遗址,数千年来无人打扰。在遗址中的一个档案馆中,意大利考古学家发现了2万多块被大火烤焦的泥板书,现在称为埃勃拉文书,上面刻满了楔形文字。

其中记载了埃卜拉是一个26万人的城邦,2.2万人住在城内,该城邦由1.17万名专业行政人员管理,其中4700人在4座巨大的宫殿内供职,其余人则散居于边远的居民点和遥远的殖民地。这些官员控制着以纺织品和金属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先进的工业经济。城邦中大量饲养绵羊,仅国王一人就有8万头,该城周围的灌溉农田中种植着亚麻,羊毛和亚麻为纺织品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埃卜拉的货物曾运抵古代近东的大部分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的马里和亚述尔,北方至安纳托利亚南至巴勒斯坦,海运货物抵达黎巴嫩海岸的比布鲁斯,可能再从那里出口埃及。

5.雕刻艺术

阿卡德时期的雕刻艺术,比早王朝时代进步得多。原因可能是第三位国王,萨尔贡之子梅尼希吐斯对雕刻艺术具有极浓烈的兴趣。他曾从海上远征到遥远的小亚细亚,并从那里运来闪长岩,这是一种软硬度非常适合雕刻的岩石。上图为一尊青铜头像,根据国王特有的发型判断为一名君主,不过具体是哪位存在争议,可能是萨尔贡,也可能是纳拉姆辛,头像的嘴唇、鼻孔、脸颊和眼窝部分的现实主义手法和早期的粗糙雕塑已经截然不同。右图为著名的纳拉姆辛记功碑,它记载了纳拉姆辛远征山区民族凯旋的事迹,身材几乎是敌人两倍高,头戴牛角帽的是自称为神的纳拉姆辛,牛角帽是神的象征,画面中脚踩敌人的纳拉姆辛位于画面中央,前进的士兵和哀求的敌人都注视着他,上方的星星是神的象征,树木和山石作为自然景观与人物融为一体是艺术史上的首创。但在这以后1500年的近东艺术中,再也没有发现过类似的石碑浮雕。

【看地图说古国】006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二) 

2019-09-29 09:02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二)

6.萨尔贡

萨尔贡大帝,是古代阿卡德王国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常备军的君主。他是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最早的统一者,古代近东地区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1)平民出身的国王

萨尔贡大帝(?~约公元前2316年),古代西亚阿卡德国王,又称萨尔贡大王。出身于平民,传说是个弃婴,非婚的私生子。少年时随养父从事园丁工作,后来到了基什王国,在国王身边当臣仆。约在公元前2371年,温马人入侵基什国,国王乌尔萨巴巴抵抗失误,他乘机夺得了政权,即以阿卡德城为首都建立了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大帝掌权后,致力于巩固国内统治和对外扩张。他为此组建了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支常备军。这支约有5400人的军队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训练,人人精于搏击,长于射箭,平时担任王宫的警卫任务,战时充当王国作战部队的中坚和骨干。萨尔贡在位期间,利用自己手中的精锐之师,进行了多次扩张侵略战争。在东方,他征服了埃兰一些城邦,一度占领苏萨城,在南方,打败了以温马国国王卢加尔札吉西为首的50个王公的联军,俘虏了温马国王,攻占了乌鲁克,进而征服了整个苏美尔地区;在北方,曾经制服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和叙利亚地区古国埃布拉,打通了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统一了两河流域的中、南部地区。此后,他还挥师西进,深入到了小亚细亚的南部和中部,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萨尔贡大帝执政55年,通过南征北战,在西亚两河流域创建了第一个统一的大国。他在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也颇注重国内建设,曾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农业灌溉技术,给当时比较先进的两河流域地区带来了新的进步。由于战功卓著,政绩斐然,国家统一和繁荣,他自封为“沙鲁金”(意为“真正的王”),自称是“天下四方之王”。他创立的阿卡德王国虽然只存在100多年,但在古代西亚的历史上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军事组织更开创了国家常备军建设的先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建立王国

萨尔贡大帝公元前24世纪阿卡德帝国的开创者,杰出的军事统帅。 他出生于两河流域的基什城邦,是闪米特人的私生子,其母亲地位低下。萨尔贡一出世,就被其母亲抛弃在河边,由一个汲水工捡到,并抚养成人。萨尔贡年青时做过园丁,后来被推荐给基什城邦的国王,成为其臣僚。由此可见萨尔贡在当时确实才能出众,以其低贱的出身,仍能受到众人的推举和国王的赏识。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苏美尔人,苏美尔人北部也居住着一些闪米特人。苏美尔人是人类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到公元前24世纪,形成了几十个城市国家(城邦)。其中较大的城邦如拉格什,包括妇女及奴隶有人口15万,各城邦的公民人数从几千人到数万人不等。其军队以步兵为主,也有分为重装兵和轻装兵的,军队的基本编制为队,每队最多时有20-30人,以公民的职业编组并命名,如拉格什军队有农人队、牧人队等。普通城邦每次投入战役一般只有几百人。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各城邦已经进入列国争霸的时代,基什一度成为北方的霸主。但在南方的温玛城邦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卢伽尔(国王)扎吉西(Lugal-Zaggisi)。卢伽尔扎吉西英勇善战,带领温玛军队先后征服了苏美尔各城邦,并向北打败了基什,成为两河流域的霸主,初步统一了两河流域。但卢伽尔扎吉西的霸权在政治上还不成熟,或者说是他的条件还不成熟,只建立起了邦联式的国家联盟,而不是真正的帝国。不过他的征服战争给了萨尔贡以机会。

萨尔贡乘基什在战争中失败,人民对国王失去信心的时机,于公元前2371年篡夺了基什的王位。萨尔贡懂得军队的重要性,在即位后组建起一支5400人的常备军。这在当时是重大举措,是他在日后统一两河流域的基本力量。这里除了萨尔贡过人的组织能力外,他曾担任基什的大臣,熟悉基什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也是一个因素,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基什本身就是强国,历代积累下来的雄厚国力才是萨尔贡真正的基础。

萨尔贡在这个历史关头,卢伽尔扎吉西正与最后一个不屈服的大国拉格什激战,双方战况激烈,拉格什的不少“队”都只剩下了几个人,还出现了各种职业的人混编的“队”,可见其损失的惨重。在此情况下,卢伽尔扎吉西没有力量前去镇压萨尔贡,于是双方展开谈判。实力雄厚而又雄心勃勃的萨尔贡当然不会甘居人下,结果谈判破裂。萨尔贡挥师南下进攻苏美尔各城邦。

这时,卢伽尔扎吉西率领的温玛、乌鲁克联军已经攻陷拉格什城,但拉格什城邦并没有屈服。卢伽尔扎吉西只好率领他的大军离开拉格什,前去迎击南下的萨尔贡。卢伽尔扎吉西聚集了50个苏美尔城邦的联军,人数估计至少在一、两万以上,与萨尔贡的5千多人的军队展开激战。萨尔贡歼灭了苏美尔联军,俘虏了卢伽尔扎吉西,并将其作为祭品献给了恩利尔神。

萨尔贡在兵力处于劣势,战斗力和武器相当的情况下,大胜苏美尔联军,其军事才能确实杰出。而且其选择对方陷于战争僵持局面时出兵,在战略上也恰倒好处。但也应该看到,萨尔贡的军队指挥统一、装备统一、训练有素,而卢伽尔扎吉西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其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而其主力又在拉格什连年征战,已成疲惫之师。

(3)对外征服

之后,萨尔贡率领大军继续南下,深入苏美尔腹地,经多年征战,先后征服了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城邦,直抵波斯湾,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

萨尔贡在基什附近修建了阿卡德城,作为其首都。从此,萨尔贡建立的帝国被称为阿卡德帝国,萨尔贡这一支闪米特人被称为阿卡德人。萨尔贡建立阿卡德帝国后,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委任总督统治其征服地区,又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发展经济。

萨尔贡在阿卡德帝国建立后,继续对外军事扩张,向东进攻埃兰,向西征服了今叙利亚和土耳其东部地区,有可能曾抵达地中海。他自称“天下四方之王”,又称为沙鲁金(Sarrukin,“真正的王”)。萨尔贡大约死于公元前2316年,史称萨尔贡大帝或阿卡德的萨尔贡。

如果说人民创造了历史,那么英雄人物则改变了历史。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帝国按历史发展趋势本应由苏美尔人来创建,因为苏美尔人在各方面都领先于闪米特人,而且卢伽尔扎吉西也基本上做到了。但萨尔贡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使这场由南向北的统一变成了由北向南,使较落后的闪米特人统治了先进的苏美尔人。在这个意义上,萨尔贡确实是当时最突出的人物。

【看地图说古国】006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三) 

2019-09-30 09:21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三)

(4)军事发展

从较早的石刻中可以看到苏美尔人军队的战术是某种类似马其顿方阵的密集步兵方阵,部队装备着巨大的盾牌、头盔和长矛,或许是后两者是金属制成,因为美索布达米亚是最早知道使用铜的地区之一,在一个更早年代的墓葬中也出土过铜盔和铜矛。前排士兵的盾牌组成紧密的盾墙,后排的矛尖越过盾墙上方或间隙显露出来。这种方阵只可能是由大量训练有素的步兵组成,才能在接敌和追击过程保持队形。萨尔贡在征服苏美尔人时主要就是对付这种军队,他自己的军队大概也是采取类似的形式,但装备可能更精良一些,因为他的根据地阿卡德更接近西部的产铜区。可以肯定双方都没有铁器和马匹,那些东西要等到多年以后才由赫梯人带来。同一墓葬中出土的著名镶嵌雕刻“乌尔旗帜”上可以看到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四轮战车,不过行动起来一定相当笨拙,固定的前轴肯定不便于转弯,车轮是实心的没有辐条,拉车的是矮小的中亚野驴。

战车上搭载2人,一人驾车,御者身后的士兵手持短兵器,可能是投掷用的短矛,车上也放置了一列类似的短矛。很难想象这样速度慢、转弯不灵活又缺乏长距离攻击武器的战车,即使为数不少,能对上述的坚固步兵方阵造成多大威胁。他们似乎也没有弓箭,尽管一般认为这一发明先于制陶并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传播到所有的人类族群,但在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留下的文字和雕刻中完全见不到任何形式的弓箭,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冲击谷地缺乏制造质地优良的弓身和弓弦材料。投掷短矛可能就是他们的主要远程火力,后来北非和近东许多民族的轻步兵经常装备的投石器也没有出现过,大概是因为谷地里难以找到石头。事实上苏美尔人很少能获得粘土以外的任何材料,金属、石料和木材都必须付出昂贵代价从远方进口。他们的绝大多数用品都是用粘土制成然后加以晾干和培烧固定成型,包括巨大的粘土砖建筑、记载文字的泥板、几乎全部的器皿和农具。

有关“5400人脱产常备军”的提法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这种说法的来源应该是对出土泥版文献的翻译,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天都有5400名士兵在他的宫殿(直译:面前)吃饭”。据此一些学者认为这表明萨尔贡有一支5400名士兵组成的常备军,由他本人出资供养,并且和他的关系很亲密,果真如此的话萨尔贡就是靠这支军队完成他的征服。然而另外还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每天出现的并不是相同的5400人,这暗示军队的规模远超出这个数目;另一些人则认为“5400”只是象征性数字,仅仅代表人数很多,正如我们知道的,苏美尔人使用60进制,所以“5400”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整数加上它自身的一半,正如一个半小时里有5400秒。我们比较相信后一种解释,即需要对直译文字的进一步翻译才能理解它的含义。如果完全按照字面的意义去理解这段铭文,就会产生一些不十分可靠的结论,涉及萨尔贡宫殿里有一个体育场那么大的大厅,而且每天被残羹剩饭搞得一团糟,他还必须有一个其大无比的厨房和数百伙夫不停的劳作其中;由于考古学家们还没有发现阿卡德城的遗址,我们还不能说萨尔贡肯定没有建造这些东西,然而如果他早年的职业不是园丁而是厨师,热衷于经营首屈一指的餐厅这种说法会更令人信服。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有人认为有关园丁的职业生涯也需要从象征意义方向理解,表示某种类似总督的受委托管理职位,而不是说他真的需要到花园里去剪枝挖土。

关于“脱产常备军”的话题更有趣一些。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对阿卡德的军制一无所知,没有可靠的史料供参考,对这个话题加以讨论的最好结果也只是一番臆测。一种说法是引证前面提到的铭文,认为萨尔贡的军队,或者说军队的核心部分,是由他本人直接供养的;这无疑意味着一支雇佣军。以雇佣军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古代国家并不少见,罗马帝国和拜占庭的晚期是典型的例子,但阿卡德历史中似乎并未见到雇佣军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有理由相信萨尔贡采用了更稳固的制度。按照一般理解,脱产常备军表示全体士兵以军事训练为主要日常事务,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军队大多数是脱产的常备军(古代中国战国以后是比较显著的例外)。一种组织形式是雇佣军;更多的是社会中有一整个阶层是职业军事人员,总是由附属于他们的下层阶级劳动者——有时是佃农有时是奴隶——在他们的产业上工作,这样的军事阶层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中都起到过重要影响。考虑到阿卡德人是入侵一个成熟古代文明的游牧民族,比较可能的情况是这支军队的成员自己有一定的财产,依靠奴隶在征服所获得的土地上劳动供养,奴隶的主要来源则是被阿卡德人征服的其他民族,泥板文献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奴隶交易的记录,有时一次的交易量多达数千人。在阿卡德人到来之前,苏美尔人自己也很可能采用这种军事制度,由此才会出现作为军事阶层首领的国王与祭司阶层之间的诸多冲突。

(5)文明继承

征服者萨尔贡和阿卡德人立即被苏美尔文明征服了,他们几乎全盘接受了下来,包括苏美尔的文字、宗教和经商热情,萨尔贡本人及其继承人成为苏美尔和苏美尔文明的保护者。史诗《好战的国王》讲述了萨尔贡为了援助一些在小亚细亚经商时受到当地土著虐待的阿卡德商人,进行了一次惊人的打击,亲率远征军越过无名山口侵入小亚细亚中心地带。考虑到托罗斯山脉即使在萨拉丁时代也是巨大的障碍,如果萨尔贡真的实施了传说中的这次远征,那么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战略机动,但是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这一点:现已出土的文书证明,阿卡德商人们在公元前12到9世纪才在那里建立贸易站。

萨尔贡死于公元前2316年左右,此后他建立的王朝只延续了不到100年,其间的一个继承人纳里姆辛在军事上相当有能力,他发动了一次远征试图解决东北方向扎格罗斯高原上的蛮族构成的威胁。远征的确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使他不可能获得可以防守的边界,没过多久东北方向的库提人和西南方向的阿莫里特人——二者都是闪米特人的分支——就从两个方向涌入谷地。到大约公元前2230年,萨尔贡王朝被库提人推翻了。

(6)青铜头像

阿卡德的萨尔贡:萨尔贡大帝(SargonofAkkad,SargontheGreat)青铜头像,青铜,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现收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博物馆。

公元前2400年,在西亚的两河领域出现了一个由闪米特人建立的强大王国——阿卡德,其杰出的领袖萨尔贡大帝以强大的军事行动在北方建立了统一的王朝,经济上迅速达到了繁荣。于是,萨尔贡大帝就成为人们艺术表现的焦点,留下了许多赞颂他的艺术作品,这尊青铜头像就是这一类美术品的典型之作。

这尊头像出土于尼尼微,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据认为是萨尔贡大帝的头像。他的脸部呈深黄色,造型威严、庄重,显示了这位国王的刚毅、坚强和自信,但没有早期国王雕像可怖的神态。

国王的头发为黑色,编得如同皇冠一般。雕像的眼睛中本来嵌有珍贵的宝石,但现已遗失,成了两个空洞。雕像的面部雕刻简练而逼真,并留有苏美尔艺术的痕迹,须发的装饰手法独特而有力,是同类作品中的杰作。整个头像表情端庄,富于个性,充满生气,是埃及法老的雕像中从未出现过的。这尊雕像经过心设计,铸造得十分精细,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铸铜技术。


【看地图说古国】006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四) 

2019-10-01 06:56

世界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四)

7.瑞穆什

瑞穆什(英语:Rimush,约公元前2278年—约公元前2270年在位),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之子,尽管出现叛乱,他仍然统治着从西边叙利亚到东部伊朗的广阔领土。

8.玛尼什吐苏

玛尼什吐苏(Manishtusu,前2270年-前2255年):古代两河流域南部阿卡得王国国王。萨尔贡一世之子,以宫廷阴谋方式夺取王位。

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军事征服政策,多次出征、镇压埃兰地区的起义,击溃了三十二个城邦国家的同盟。为了获得祭司们的支持,曾将大量金银赠赐给苏美尔地区的神庙。所保存下来的一块绿岩方尖碑记载,曾向有关城邦购买土地。

萨尔贡去世后,全国各地的暴乱此起彼伏,他的儿子里姆什继位后,苏美尔等地又多次爆发大规模起义,导致阿卡德王国国势稍稍衰落。不久,玛尼什吐苏(里姆什长兄)对波斯湾沿海国家发动战争,并发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玛尼什吐苏制定了一些条文,条文说明各城邦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国王不能随意把各城邦的土地据为己有。

玛尼什吐苏之子纳拉姆辛在位26年,在平定了因祖父横征暴敛而引起的一系列暴动之后,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征战:在西方重创埃布拉,在南方波斯湾重征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交战。当时纳拉姆辛威势无双,雄姿英发,自号“天下四方之王”。

9.纳拉姆辛

(1)生平

萨尔贡大帝的孙子纳拉姆辛也是一名强大的征服者,但是他很罕见的将自己称为神。这位神-国王在位时间的大部分年头里不断征战,甚至在一尊雕像的铭文中记载,纳拉姆辛一年竟打了9次胜仗。不过在几百年后的史诗《阿加德的诅咒》中,纳拉姆辛被描写为一悲剧式的英雄,阿卡德的灭亡被归结为纳拉姆辛触怒了大神恩利尔,他的军队侵犯了尼普尔的恩利尔的神庙,恩利尔派出东方山上一个“无法无天的民族”进行了报复,级别较低的小神为平息恩利尔的怒气,诅咒了纳拉姆辛和阿加德。

纳拉姆辛(一作纳拉姆新;Naram-Suen,亦作Narām-Sîn、Naram-Sin;在位时间为前2254年—前2218年;一作前2280年—前2244年),萨尔贡之孙,阿卡德帝国的第四任统治者。纳拉姆辛继承了萨尔贡的伟业,继续扩展阿卡德帝国的版图,令国势达至顶峰。他是第一位自封为神的美索不达米亚国王(“辛”一词为神的意思),亦第一个被称作“四方之王”的统治者。他与美路哈(Meluhha)进行贸易,“美路哈”很可能是指印度河流域文明。他亦控制了波斯湾沿岸一带的一大片土地。纳拉姆辛打败位于波斯湾南部尽头的马根(Magan,一作马干)国王,并征服托鲁斯山脉北部的高山部落。他于纳加尔(Nagar,现今叙利亚的Tell Brak)及尼尼微设立行政中心。

阿卡德帝国之所以四处征讨,主要是为了控制运输外地产物及珍贵材料的商业大道。在这样一个充满野心的帝国里,于是,一种新的艺术观念——颂扬国王的荣耀与万能——应运而生,这个时期的刻印艺术除了从上个时期传承下来的英雄与动物格斗的传统图案外,还出现了神话的场景。在阿卡德时期汇集而成的众多图像,对后世的印章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阿卡德人的辉煌很短暂。纳拉姆辛死后不久,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翻。约前2230年,阿卡德王国被库提人所灭,《苏美尔王表》曾发出了这样的悲叹:“谁是国王,谁不是国王。”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给其的最后一击,使他们成了苏美尔和阿卡德的临时主人。

根据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女神伊南娜于纳拉姆辛洗劫在尼普尔的埃库尔(Ekur,该处为尼普尔之神恩利尔的神庙)后,放弃了对阿卡德帝国的前度首都的眷顾。盛怒之下,恩利尔从底格里斯河以东的山上把库提人(Gutians,一译古蒂)带来,将瘟疫、饥荒及死亡传遍整个两河流域。为阻止这场大祸,八位神祇决定阿加德(Agade,阿卡德人的城市)必须破毁,令其他城市免于灾祸。、此故事带有神话色彩,但亦显示出当时库提人已经常侵扰阿卡德帝国。

纳拉姆辛死后,库提人入侵阿卡德帝国。公元前2124年,整个阿卡德帝国落入库提人手中,库提人于当地统治了125年后,又被新苏美尔帝国(亦即乌尔第三王朝)推翻。

(2)有关古物

在纳拉姆辛胜利石碑(Victory Stele of Naram-Sin)中,戴著有角头盔者为纳拉姆辛,以表示他是神王(god-king)。他在士兵及敌人之上,一步步登上山顶。此石碑於於公元前12世纪被埃兰国王舒特鲁克·纳克杭特夺去。现时石碑的顶部虽然已经残缺,但仍能表现出纳拉姆辛自豪、光荣及神圣的一面。此石碑这可能这是第一件将国王描述成神明的古文物。纳拉姆辛胜利石碑六尺七寸高,材料为粉红色石灰岩。[2]在构图上石碑并非采用水平构图,而是自左下角至右上角而上,以表达出纳拉姆辛崇高的地位。此石碑於蘇萨出土,现存罗浮宫博物馆。另一幅同样刻有纳拉姆辛的浅浮雕(bas-relief)於土耳其迪亚巴克尔(Diarbekr)东北部数里——皮尔·古桑(Pir Hüseyin)被发现,记录了纳拉姆辛对胡里人(Hurrian)的征服。

10.杜度

杜度(约公元前2189年——约公元前2169年前后在位)(英语:Dudu of Akkad),阿卡德后期的国王之一。沙尔卡利沙瑞死于非命后,阿卡德动荡不安。他于危局中承袭君位,在位约20年。死后由儿子苏·图如尔继承其位。

11.苏·图如尔

苏·图如尔(约公元前2168年—约公元前2154年在位)(英语:Shu-Turul),阿卡德末任国王。一个多世纪的王朝在他统治后期结束。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卡德帝国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比较文明史
苏美尔史诗《阿加德的诅咒》:人类第一个帝国的兴衰传奇
【文明与地缘】1.3两河流域文明:阿卡德帝国(约前2334年-前2192年)
人类第一个帝国的兴衰传奇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
【世界帝国兴亡史系列】阿卡德帝国(下)(原创首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