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忆论小说(王安忆小说理论笔记)



《小说的异质性》

“使我感到不安的是生活失去了形式,我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文学”(卡尔维诺)

现实世界因为缺乏形式,无法将潜在的意义呈现出来,而文学则可能赋予现实形式,这也就是文学的任务。

我们生活中的形象多如牛毛,而且它们通过乘方,通过万花筒中镜子的反光,还在无休止地增加。大部分这种形,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意义上说,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它们不会衍生新的意义,不会引起我们注意。(卡尔维诺)

时间在叙述中,是更容易被压缩的。因为叙述总是择其重要,艺术本来的用心与功能大概就是将现实中冗长的时间,规划成有意义的形式,规划的过程中便将无用的时间淘汰过滤小说的时间可以是一瞬间成几世几劫,亦可以几世几劫成一瞬间,是由时间里的价值而定,价值是可摆脱自然的规定,重新来选择排序和进度,将散漫的现实规划成特定形式,这价值也就是卡尔维诺说的“意义”。

当我们决定去描述一个空间的时候,大概提前就要想好,究竟它意味着什么。空间惟有生发含义,才能进入叙述,或者说,我们必须以叙述赋予空间含义,才能使它变形到可以在时间的方式上存在。要在空间里实现主观性,最好的途径是赋予人的气息:性格、感情、活动、生活。

倘若留意,我们会发现,四处都是这样的特殊性格的人,但也还是那句话,缺乏一个形式,将这些只鳞片爪组织起来,呈现出意义。现实的力量太强大了,将人的形态全规划为类型,就好像用模具拖出来的一样,那些独一份的特质有时会以疾病的方式苟存着。

现实世界被夯得越来越结实,异质人物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小说有机会在现实常态中表现异质人物,也就是这些异质性才使得小说所以是小说,而不是生活。

《短篇小说的物理》

小说不就是自圆其说吗?将一个产生于假想之中的前提繁衍到结局。

“发生在你身上……温柔的奇迹”,这也符合我的观念,短篇小说要有奇情,而“温柔的奇迹”真是一个好说法,将过于夯实的生活启开了缝隙。

《小说的情节》

优雅在理论又如何解释呢?爱因斯坦的意见是:“尽可能地简单,但却不能再行简化”

唐娜的讲述同样流露出强烈的自恋,沉溺在假想的自我中,很难让她转移注意力,稍稍在他人身上停留一会儿。

性格,是我们小说大有可为的地方。我们队交代动态性的情节可说是弱势。但将行动化为性格便左右逢源,处处开花。

《小说创作》

好的畅销书真的走向严肃性,在任何类型里最好的都是艺术,一定是艺术。

情节是有纪律的,年青人喜欢破除常规,一旦破除却会发现事物不存在,因为没有形式了,从某种角度说,常规就是形式。曾经有一次和一个法国教师讨论左撇子,我说:“我到法国看到很多小孩都用左手写字,也挺好,在我们中国的话,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大人三打四骂也得把他矫正过来,就得用右手,在你们这儿却并不在意,爱用哪只手就用哪只手。”那老师说还是应该用右手,还是用右手好,我就问为什么,她想了很久,然后说:“因为写字的方式是为用右手写字的人而设计的。”我一想她讲得太对了,你想尤其是英语,是从左向右写,如果用左手的话,一边写一边就把字擦掉了。所以书写方式就是为右手写字的人设计的。有一些定律我们不能够太对它质疑,因为规则在起源时就被考虑为条件了,小说要有故事有情节,其实也就是为了最初的需要而决定的。

怎么推进?就是制造矛盾,要给它制造困难,有了困难需要克服,事态才可能发展,制造困难也要按照生活的定律去制造。

现在小说越来越难写,故事不容易编制,就和我们生活中的规矩越来越少有关系。

我就觉得好的作家是从日常的定理出发,但他最后达到的境界是超现实。差一等的则是一开始不守纪律结果又回到纪律上了。我觉得应该先遵守纪律再走出纪律,这就是情节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创作的目的。小说需要策划,策划是有目的,是从真是走到不真实,在现实中的不可能,在理论上却是可能的。好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理论上成立,可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也不要求实现。

事物一旦进入语言,一定是先后顺序,不可能并列进入,无论这一件事物拥有多少同时并进的要素,也必得排出一二三四,你的主动性只在于把你觉得应该先说的地方先说,应该后说的地方后说。不管怎样,在形态上表现的就是先后次序。

《虚构》

虚构是偏离,甚至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而存在,它比现实生活更有可能自圆其说,自成一体,建构为独立王国。生活南面是残缺的,它需要在较长较大的周期内起承转合,完成结局。所以当我们处在局部,面临的生活往往是平淡、乏味、没头没尾,而虚构却是自由和自主的,它能够重建生活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中,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多少都有些古怪,不合时宜,我为他们命名为“浪漫主义集团”。这个集团基本是由坏孩子组成,他们行踪诡秘,心怀叵测,潜藏着犯罪倾向,这让他们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惯常受到驱逐和排斥。所以说,他们大多过着一种危险的生活,所幸是小孩子,再出格也成不了气候。他们生活在大人的辖制底下,大人的世界是一个合法世界,掌握不可抗拒的法则,他们究竟是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于是,他们的行为就有了一种哀戚,也就是说,没什么好果子吃的。他们身体里骚动着莫名的渴望,精力无限充沛,比起《沿铁路行走一公里》中的剑,还有逃荒的书来,他们身处更为现实的社会里,他们所受的制约更为具体,失败也就更确定无疑。但又因为是些小孩子,无论行动还是失败就都带有游戏的性质,这游戏表面似乎是拷贝了大人世界的活动,但我以为苏童无意影射现实,更可能别有用心,就是将现实变形,变形到一个新的存在产生。态度的郑重大大超过应该有的程度,事情就在夸张中变形,邻里纠纷升级为文明与野蛮的战争,结果是同归于尽。

苏童笔下的坏孩子,都是一个人的黑帮,单枪匹马,孤独地施行犯罪。

《经验性写作》

乡下里人受得了苦,城里人受得了罪。这受罪不止是身体实际上的付出,还更指心理上的承受。

在一个利益社会里,每一件存在都是以交换的实用性为价值,姚美琴的美貌也纳入了这个体系。

值得出轨,就是说,对得起她的道德成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忆:生活的形式
王安忆:依然不安,依然在克服困难
批评也是一种冒险
写小说就是一步一步推向故事的起点,推向写作能力的极限
莫言:中国再出个诺奖作家 我就可以退休了
王安忆:我不像张爱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