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残酷的“让座”
 
 
 
 
残酷的“让座”
 
 

                                                                     
毛牧青/文

 

     这是近两天遇到的看似小事的事情。
        那天我乘坐公交车去医院照料病重的老母亲。
        车内已满无虚座,我站立着,左侧坐着一位约40岁的中年人,旁边站着一位年龄与他差不多的女人,躬着腰与他低声说着什么。
        车到了站,拥上一批乘客。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带着个四、五岁的男孩靠到了那位中年人座位旁,似乎有让他让座的嫌疑。

        那中年看到后迟疑了一下,扶着前座位的靠背颤悠悠地站立起来给那带孩子的女人让座。陪同中年的那个女人脸上露出一丝不快,嗫嚅了一下嘴,似乎想劝阻什么,瞬间又恢复如初,立即搀扶着他站立起来。
       那带孩子的妇女连声“谢谢”都没说,一屁股坐到让的座位上,抱起男孩就逗了起来。
       看到这个情形,我替这位让座的中年人愤愤不平起来:你着抱孩子女人真不懂礼貌,人家给你让座,连声谢谢的话语都没有,这种人就不应该给她让座。
        再看那艰难站立起来的中年,斗大的汗珠从头淌了下来,黄绿色的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周围的乘客似乎没有人关注他的痛苦表情。我想:这人一定身体不好,当属是给让座的照顾对象。现在自己却忍受痛苦给抱孩子的人让座,细微之处见风格,看来这位中年人是个很有爱心的高尚人。想到这里,一时涌现对他肃然起敬的感觉。
        到站了。我该下车了。那中年人也要下车,我才感觉到他似乎也是去医院。
        我帮那搀他的女人一起扶他下车,顺便询问那女人他是不是有病。女人满脸愁容道:老公得的是骨癌,已是晚期,要到医院作化疗。
        望着他夫妇俩相搀相依踯躅着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中陡然产生一丝悲凉:看来这对中年夫妇是社会低层群体,可能被病魔或生活窘境所迫,日子过的肯定非常艰难。否则他们完全可以开着“公车”或“私车”,起码“打的”,而没有必要拖着病身子去挤廉价的公交车去医院治疗。
     我叹了一声气:如此病重的人肯定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年幼的孩子。癌魔这个不治之症将吞噬他们全部微薄的积蓄而无果,将来他们的日子将如何过?就是这样的人,还保留人间至爱注重公德给人让座,令我嗟呀唏嘘。
        我想;在我们这个“尊老爱幼”的传统国度氛围中,那位中年如果不让座,在不了解他病情并认为他是一个健康人的其他乘客面前,肯定会遭到鄙视的目光;如果他不让座,似乎是“优良传统和社会公德”在内心敲打他的良知,也不得不为之;如果他不让座,并向其他乘客解释自己不能让座的缘故,似乎又“小题大做”方显“神经不正常”让人笑话。在这种情景下,他只有把自己的痛苦咽在自身皮肉内,起身主动让座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份而别无选择——除非他就不让座,头一侧佯装欣赏窗外街景或装作鼾声如雷。
        由此“让座小事”让我联想到社会方方面面性质雷同的事情上:那对病魔缠身的夫妇的困境本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同情才是。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的这种以自己的痛苦换取别人并不痛苦的“让座”公德举动,是不是有点“残酷”或“不值得”。社会需要相互关爱,但更需要相互理解,关爱和理解乃至相互帮助更需要互动,而不是不顾一方的实际承受能力,单独要求、甚至是强迫——用一些所谓的道德、理念、信仰、爱心等等“社会公德”的奉献和义务,去满足另一方无为放纵或别有觊觎下的不合理要求(不是需求)。
       健全和谐的社会,不光有人人遵守的公德这个“软件”,更应该建立健全富有爱心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个“硬件”。如今,可又有谁去真心关注这些需要关注、帮助、爱护,并实质上去解决他们窘境的“可怜的人们”呢?
       真正的社会公德,人人有义务去遵循或践行。但一些所谓的“公德”,特别是一些脱离现行实际的高调“公德”,并非都是“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的金科玉律,否则如今也不会出现已经突破道德低线的罪恶现象——我们难道在自己身边不是经常看到听到屡见不鲜见怪不怪的此类事情么?
       在一个有等级和阶层的国度里,共性的公德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低层次(如果这点也丧失,我们将共同进入动物世界)现象我们暂且还都没有泯灭(那让座的癌症中年人举动就是佐证)。较高层次的“社会公德”似乎我们还没有健立和巩固(原先有些也基本丧失殆尽。看看现在上上下下公信力的缺失便可明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竭尽忽悠之能事“社会公德”口号漫天价飞,在空喊的高调中将老祖宗留下的一点家底抖落变味。

    那位低层中年人已经病入膏肓,还坚守人性的“公德”,牺牲自己的利益(对他的痛苦来说,坐着也是一种利益享受),去践诺良知和道德。这样的人除了值得尊重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否应该反省自己的责任呢?
     或许未来的日子不多了。对他而言,遵守“公德”这个“软件”实质对他来说已没有任何意义,而他迫切需要的是:真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爱心之手这个有形的“硬件”的“最终关怀”。
     
“残酷的让座”只是小事一桩,犹如一块小石投入死水泛起层层涟漪,不久死水平静如初,顶多只能让看到的人感叹“还有好人”感动一阵(呵呵。譬如像鄙人吭)而自慰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罢了。
       那折射深层次的内涵怎么办呢,似乎无人过问。            
                      
                                                                                                                  20061027中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机上孩子哭闹,站出来表示自己被打扰,究竟是不是做错了?
【李茂森】电梯里的公德启示录
草札
关注社会公德 改掉自身陋习:开车也要有公德
拿什么拯救“公德滑坡”这场“泥石流”?
教师新角色系列(5):作为道德示范者的教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