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争议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切忌急功近利

创业者单女士最近比较烦:一年前与朋友合作开办的小咖啡厅经营不善,折了本钱,她打算退出。“创业教育?闻所未闻,不靠谱!创业能力难道可以靠课堂教育培养?”她对创业教育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而与她所见略同者不在少数。


当前创业教育大致可分三类:全日制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商学院创业课程,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学员并不是真想学怎样创业,还不是为了建立政商关系圈,也可能是为了便于圈钱——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上过不少EMBA和MBA核心课程班的单女士直言不讳地挑明了学员的目的;“社会上各种创业培训之类,不能说毫无价值,但也不出两个目的:要么是忽悠学员的学费,要么是为了政绩。又不会包你成功,包你盈利,反正我是不会去听这类课程。”她补充道。


不论学员出于何种动机,后两类创业教育都是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真正的焦点在于第一类创业教育——是否应该纳入全日制国民教育系列。单女士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何况师资根本不行,一帮自己都没创过业的老师,怎么教学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单女士严重怀疑,创业教育课程是一帮“砖家”为了赚讲课费、评职称、拿项目、发论文鼓捣出来的一个教育门类。创业教育真的如此不堪?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培育创业精神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发端在崇尚实用理性的美国。公开资料显示: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尔斯·梅斯(Myles Mace)教授开办了“新创业管理”课程,被认为是最早的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美国百森商学院于1968年率先设立创业方向的本科教育;5年后美国东北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本科专业。


这里绕不过一个人,他就是美国创业教育和创业学研究的标杆人物杰弗里·蒂蒙斯(Jeffry A. Timmons),他的代表作《创业学》早在10多年前就被翻译成中文,并被一些国内商学院选为教材。10多年前正是成功学风靡之际,创业学并未受到普通高校足够的关注。也许是因为成功学与源远流长的精神胜利法异曲同工,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实践活动,习惯于从书本到考卷的国内高校对创业教育难免有些无从措手。


据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洪介绍,上世纪70年代,IT创业风潮席卷美国,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成为创业英雄,一些人希望通过普及创业教育,推动美国社会的“创业革命”,蒂蒙斯却不以为然。这位秉持独特创业教育理念的教育家认为,创业教育要有前瞻性和非功利性,他希望将创业基因融入到学生的基因和血脉中,让他们获得“创业遗传代码”,在未来造就创业的一代。也有教育家认为,创业教育重在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而蒂蒙斯则将创业教育视为实践教育,更重视学生对创业实践的体验。


早在2002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就被教育部明确为创业教育的改革试点;2012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在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至今日,国内高校中开设创业学院的已不在少数,如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南京大学—纽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中山大学创业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及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等(见下表)。从这些学院的培养理念看,大多提及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或有类似的表述,也大多提到了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


李洪表示认同蒂蒙斯的理念,他认为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给学生植入创业的种子,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进取意识。”最早在上海大学开设《创业管理》选修课的孙继伟教授也持类似观点。



孙氏创业教育法


创业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外,让他们参与创业实践,亲身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孙继伟在上海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中引入了行动学习法,简要而言之,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让学生占据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教师则充当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


创业教育课程中常见的是案例讨论,再进一步是虚拟创业,指导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孙继伟在早期的教学中也按部就班地采用了这些方法,但他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案例讨论大多围绕着一些著名创业家展开,对缺乏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大学生,未免如雾里看花、隔靴搔痒。而虚拟创业还不如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创业。


两年前,他开始对课程进行改革,将行动学习法运用于创业教育,实施“学生亲自操作创业项目”:三分之一的课程传授知识和案例讨论,其余三分之二课程,改由学生进行体验式创业,而他则加以协调、指导和点评。


孙继伟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形成几个创业团队,然后让各组学生自行讨论,自行选择创业项目,自行筹集启动资金。他对各组上报的项目原则上不加干预,对于难度太大的项目,建议学生不要选,对于一些重复项目则予以协调。孙继伟希望学生明白,创业并不意味着单打独斗,而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发扬合作精神,这与蒂蒙斯的主张相契合。后者认为,二流创意加上一流团队,要好过一流创意加二流团队。


在孙继伟“问题管理”微信公众号上,可以查阅到多篇由他学生撰写的参与创业实践的总结文章。这些创业项目都很平民化,如青少年网球培训、销售手机贴膜、淘宝网店销售装饰品、销售节庆活动门票,都有盈利。项目进行过程中,孙继伟随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疑答惑,提出建设性意见。他要求学生写创业日记,创业项目结束后,各组上交创业小结,由他点评和打分。在《我们最后都被自己感动了》的总结文章中,详细描述了经营手机贴膜创业项目的曲折过程,“我成长了,我们的团队也成长了,大家都看到了大学之外的另一面,原来世界这么大,社会这本书我才翻开了一页而已。”参与创业项目的学生如是写道。


中国传统向来强调知行合一,孙继伟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是与之吻合的;而让学生组成团队,自主操作创业项目,也与教育家陶行知“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之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创新绝非易事


大学生创新型创业受到广泛的宣传和鼓励,兼具培育创新项目和培养创业人才功能的孵化器就吸纳了不少创新型大学生创业者。“孵化器有三高特征: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如果培育的不是高新技术或者不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创办的企业就没有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生存也会有很多问题。”上海国际汽车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浦维达表示。


熊彼特和德鲁克都提倡企业创新,但他们所说的创新并不包含技术创新。在《自律型创业》中,麻省理工大学创业导师比尔·奥莱特(BillAulet)如此表述创新型创业:“对于真正的创新而言,对发明创造进行商业化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成功的创业者必须首先是优秀的商业化代理人。”


希冀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进行组织创新是不切实际的,而商业模式的创新也绝非易事。孙继伟认为,创业与创新是交叉的,创业与创新肯定是挂钩的,但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也是有的,但已经有创新成果并将创新成果商业化运用的大学生创业者是极少数。“就我的创业教育课程来看,选修的大学生大都还没有全国领先或业界独创的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我当然希望学生有这种创新产品或商业模式,但十周的课上要培养全国领先或业界独创的产品或商业模式是几乎不可能的!”孙继伟强调,“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小项目中不断改进,可理解为微创新或轻创新,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创新应量力而行,不必强求全国领先和业界独创。而体验式创业实践,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有所裨益,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与社会上各种创业培训的定位有所不同,李洪认为面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应该提倡创新精神,但并不意味着创业教育可以立竿见影地让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也无法保证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后就一定会实施创业。



选择的自由


李洪相信,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提高创业成功率。浦维达则认为,课堂教育存在局限性,“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创业理念,让学员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和基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但创业过程是一种经历,需要经验积累,不是通过课堂传授所能获得的。”他补充道:“对创业者最好的帮助,就是配备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切合实际的辅导,帮他们解决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团队建设、技术开发、投融资管理等问题。”


创业导师和孵化器属于广义的社会化创业教育范畴,功能和目的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有所区别,两者不可偏废。从当前创业教育受重视的程度看,有朝一日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也完全有可能。目前国内创业学的学科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优秀教材尚付阙如,而最大障碍可能是师资问题。李洪和孙继伟都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他们也乐意与学生分享。但也有些经验老到的教师未必愿意开创业课程,他们可能忙于评职称、发论文、拿项目。而只会照本宣科的老师比比皆是,如果由他们来把持创业教育课程,只会徒增学生的课程负担。

某创业教育课程班结业后,没有一个学员选择创业,这样的报道似乎是对创业教育的嘲弄。时至今日,从美国到中国,似乎还没有哪个著名创业家是在受惠于创业教育课程后才成长起来的,就连蒂蒙斯也没有直接培养出伟大的创业家。希望通过普及创业教育迅速推动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是否映衬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现在大学生求职就业挤破头,创业比找份安稳的工作难得多,何况还要求是创新型创业。鼓噪大学生创业,就像让还没学会走路的小孩先学奔跑和跳跃,结果就是头破血流。”单女士心有余悸地说道。


创业应该是出自大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创业不是为了赶时髦,更不是为了政绩。从全世界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都是偏低的,如若勉为其难,难免会铩羽而归,自吞苦果。创业或者不创业,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大学生也不例外。


表:国内全日制高校创业学院概况(不完全统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战争”
高校社会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与实施模式
全球高校创业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首藏作品](208)创业教育应当“泛化”不应被“窄化”
【创新与创业】“创双”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应对:大力推进在线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