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啊!您怎么办?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遗产,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赐福给中国人并丰富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他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与夏商周时期的诸家理论,另加上本地的药材、医疗用具,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为了符合西方科学中的唯物主义, 中国中医界采用削足适履之法,删除或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概念。但是这种借外来标准来判定自己的做法,很像用英文的语法来判断中文是否有价值。现在中国的中医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中医和中医的病名来诊断一种疾病 ……西医的化验诊断要比中医的主观诊断法更为精确。但西医的诊治对象更像是计算机的硬件,而中医的诊治对象则不仅是计算机的硬件,还包括软件。当以'硬件’的标准要求中医诊治一个'软件’时不仅会出现不少误诊,同时还无法按照本身的理论去进行治疗。

现代中医为了所谓的'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就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这就现代中医,西医治不好的患者来找中医治疗也无效的原因,这怎么能不令我们痛心呢。

中国古代医学体系是古人运用当时的思维方式和他们所能运用的表现形式加以总结、联系、概括而成的,这种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与西方或目前现代的自然科学都完全不同。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一个部分的医学思想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方面是极其相似的,因而,当中国古代医学思想的内涵以这样富于暗示的思辨方式出现在持现代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中医们面前的时候,如果不明白这种独特方式,就会被看成是“没有联系”、“不易理解”以及“不科学”的了。鉴于古今的差距以及种种原因,在今天是不容易被理解的,或者是还没有被理解的,我们不能因为不理解或者难理解就认为它不科学,是“玄学”,是“迷信”而拒之千里,我们现在对中医学的“经络”实质、运气学说等的认识和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总结经验,往更合理的方面摸索,最终会获得成功。找回中医失落的元神是中医当务之急,民间中医李阳波、广州中医的潘毅教授前仆后继,为此努力,唤醒了不少迷茫的中医学子。

中医几千年来应用了它自身独特的理论与手段治愈了无数人,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医疗体系,没有必要以外来的秤杆“纠正”中医的'不足’。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知识,并将之融合于古代中医学体系中,从而创造崭新的中医学体系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当有西方学者认为21世纪应该是精神的世纪时,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里'不足’与'迷信’的那部分,也许恰恰能够揭开蒙在科学和西医身上的那块布帘,从而使中医得到更客观更圆满的对待。”当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中医医疗模式早已是具有“生物—社会—心理环境”这一模式,中医药在治疗现代疑难病症上的优势、在保健养生缓解亚健康症状所具有的丰富的经验与手段越来越显现。

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医学追求的目标。正因如此,中医学在“天人合一”、“法于自然”、“形神共调”等观念的指导下,建立了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创立了许多实用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被人们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这些理论和方法的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冯门中医工作室师训:

慧心治病,良心做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疗效至上,医德永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之殇,国人请认真看看这篇文章!
主页
UC头条:以科学名义让中医灭亡
(12)前言
西医比中医科学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